…………
此时的崔秀宁,已经接到李洛的信。
李洛的猜测,惊出她一身冷汗。
原来历史上还有忽必烈“革囊渡江”攻灭大理的事!
要是自己熟悉历史,就不要等到现在才知道啊。
“乃颜所部,已经离开扬州,沿着长江之北往西而去。此时已经进
后世的安徽,他们会在哪里渡江?”
崔秀宁闭上眼睛,回想长江中下游的大概地理。
乃颜所部沿江西去,所有
都会以为他们是翻山越岭到襄阳,再
四川,然后在唐军水师难以控制的中上游狭窄处渡江。
这条线路对大队骑兵来说异常艰难,而且要耗费很多时间,还不如绕道吐蕃来的容易。起码吐蕃虽然绕,但路是现成的。
而乃颜所部这么
,完全就是重新开一条路。
现在崔秀宁明白了,他们哪里是翻山越岭去四川渡江?他们根本就是要在后世的安徽渡江!
忽必烈老
巨猾,他对长江也熟悉,肯定秘密
代了渡江地点和方式。
渡江的方式她不是太清楚。忽必烈这次行动完全就是用密旨定向下达,也下了封
令,就是乃颜所部的大将,也不知道底细,特察局短期内无法打探到
报。
可是她知道,元军渡江的地点,要么在无为,要么在安庆!要么,两地一起渡!
为何?因为这两处江面不但很狭窄,而且江流也平缓,并不湍急。
她记得,安庆小孤山江段,江面只有七百米。而无为某处江面,不到九百米。只是水
而已。
长江中下游,只有这两段江面不到两地宽,善于游泳的
,大多数都能游过去。和下游十几里宽的江面完全不同。
甚至,这两段江面不比金沙江更宽,还不如金沙湍急。
按照李洛说的“元渡革囊”典故,既然当年十万蒙古大军能突然革囊渡江,那为何在这两段江面不能?
完全能!
要不是自己将疑点告诉了李洛,要不是李洛根据自己的疑点推测出结论,那么所有
都会被蒙在鼓里。
要知道,长江唐军水师的战船,是链式封锁,每段江面只有一艘战船,相距少则一里,多则两里。
一千多艘战船说起来很多,却分布在两千里的江面上,兵力很分散。而且,没
能想到元军会在没有船的
况下渡江啊!
他们还以为元军真的去四川!
要是元军突然在某处停下渡江,水师集合拦截就来不及了。就算集合了一部分战船拦截,也只能拦截一部分。
水师对付敌船容易,毕竟敌船目标大,
掉一艘敌船,满船敌
就完蛋。可对付水中的
,就不容易了。
而唐军依仗封锁长江,元军水师尽丧,也没有在沿江重地布置江防军队。
南宋江防常年驻守数万大军,扼守最窄的江面。当年,宋军的江防军镇有几十个之多,驻军高达三十万。
现在看来,不是没道理!
这么严密的江防,元军就是革囊渡江,也没有机会。
“来
!”崔秀宁猛然站起来,“传我命令,五千乡勇守卫临安!临安一万兵马随我出征!”
“传令沿江个州县,紧急征调青壮,发放兵器,守卫长江南岸!”
“传令水师……”
崔秀宁连下几道军令,亲了三个孩子一
,就穿着红色的盔甲风风火火准备离开。
侍卫们也都赶紧行动起来。特务们也纷纷行动。调兵的命令飞快的传到乡勇大营和临安驻军大营。
闻讯赶来的颜铎感觉问道:“我儿,出了甚么大事!快过年了,你怎么要自己去打仗?”
崔秀宁把猜测说了一边,有点焦急的说道:“爹,估计元军快要渡江了,而水师和沿江州县还不知
,南岸又没有江防陆师防守,十万火急,儿必须亲自去!”
唐军大将全部出征,临安已经没有旅帅以上将领。
颜铎惊讶道:“果真如此,那江南危矣!水达达和骨鬼等部落,那是水中之狼,不惧江河啊!不过,既然元军可能在两处渡江,那就必须分兵!不能让他们渡过一处!”
颜铎说的没错。哪怕只有一出渡江成功,哪怕只上岸三万骑兵,那江南就是腥风血雨。
江南
兵尽出,除了临安有五千兵马,其他城池州县都是零星驻军,只能维持治安。可谓极其空虚。
火器也全部调给了前线,江南几乎没有。
就是这些分散各地的少量驻军,也几乎都是新兵。
“事急矣!老夫也去!”颜铎说道,“你率兵去芜湖县!老夫率兵去建德(东至)!”
这两地,分别是无为和安庆的江对面。
“可是爹年事已高……”崔秀宁担心颜铎身体。
“无妨!”颜铎笑道,“为父虽然已经拉不动弓,却还能骑马带兵!俺倒是担心你,你可很少带兵出征啊!”
崔秀宁道:“爹放心,儿也不是闺中弱
子,打仗也是打过的。”
虽然这么嘴犟,但她很清楚自己所谓的打仗,也就是打过生番而已。打元军,不好意思,没经验。
但现在,临安没有大将,她不去也不行了。
很快,乡勇和临安守军就全部集合。崔秀宁匆匆做了一番安排,就和颜铎一起领军出发。
他们没有骑兵,五万
只能靠两条腿急行军赶路。只不过,士卒们所有的盔甲和军器都用骡马携带,
要轻松很多。
崔秀宁和颜铎等将领还是配备双马的。颜铎已经七十高龄,虚发皆白,他穿着一身玄甲,持着一根长枪,仍然威风鼎鼎。
“说起来,为父已经十几年没有上阵了。”颜铎感叹道,“没想到死前还有机会上阵。”
旁边一身红色盔甲的崔秀宁说道:“爹不要说此不祥之话。以爹的身板,长命百岁也不是不可能。”
两
心里颇为焦急,可几万士卒都是步兵,想快也快不起来。崔秀宁只希望,乃颜没有那么快渡江。
根据
报,乃颜所部还没有完全翻越江淮丘陵,但也快了。翻过丘陵带就是巢湖,绕过巢湖就是无为。
算起来,五天之内乃颜一定能渡江。
崔秀宁心急如焚,只能下令乡勇快点赶路。通知沿江地方官的信使早就骑快马去了,但沿江州县也没有兵马啊。
崔秀宁更希望,一切猜测是错的,元军根本没有革囊渡江的计划。
好在,乡勇经过一个多月的苦训,已经今非昔比。在年关之际冒着风雪出去打仗,也都没有怨言,反而兴致很高。
石珊瑚等侍卫也紧紧跟着崔秀宁,一行
冒着风雪赶路。
第二天,队伍急行百余里,来到广德,就兵分两路。颜铎率领两万
西去建德,而崔秀宁率领三万
北上芜湖。
“我儿保重!事有不谐不要坚持,立刻退到江宁城(南京)!”颜铎挥手说道。
崔秀宁眼睛湿润了,“父亲保重,不要不服老!”
“老夫省得!征儿还没被立为太子,老夫舍不得死!驾!”颜铎猛抽一鞭,纵马走到队伍前面,慢慢的消失的风雪中。
“驾!”崔秀宁也打马走在前面,脆生生的喝道:“只要本后在,断不许鞑子荼毒江南!”
乡勇们喊泪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