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葬元 > 第606、607节 东方有佳人,风姿依旧在

第606、607节 东方有佳人,风姿依旧在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轻易借道给元军南下。因为元军一旦南下,梁国也可能被灭。

辛苦又看向湖广平章府改建的皇宫,目光也很冰冷。

哼,梁国既然无心灭元,也没有必要再存在了,不如让李洛吞掉算了。

…………

四月下旬,在蜀中待了三个月,巡视了益州各地以及剑门关的李洛,准备东归。

而崔秀宁根据李洛的要求,从大唐银行临安铸币局水运银元一千万,已经解送到成都。

他动身前,洛宁郡主李沅,终于来到成都。

“见过兄长。兄长在外征战大半年,鞍马劳顿,真是瘦了不少。”李沅见到李洛很高兴,也有点心疼。

李洛笑道:“小妹也清减了。嗯,你和汉明分别太久,就不要和我多说了。这两年,你夫就待在成都吧。”

“谢兄长。”能和丈夫团聚,她当然很高兴。“兄长,我这次来前,嫂嫂让我在成都办益州医院,小妹还带了一些海东的医师过来。”

李洛倒是忘了这茬,“好!益州医院的事你好好做吧!除了医院,你还要办个小学堂,培养一些医学徒。”

兄妹两说了会儿话,李洛就不再多说,把李沅给杨汉明,让他们夫妻倾诉相思之

大事已毕,该离开益州了。

这三个月,李洛镇压了益州各地的反抗势力,赈济流民,废除保甲,改土归流,清查土地,全面推行均田令,基本完善了州郡县乡村五级机构。

他还任命水利专家任仁发修复残的都江堰,设立蜀锦局振兴蜀锦,施行官牲借民之策,并废除钞和度牒,兑换发行大唐银币,设立大唐银行益州分行。

可谓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惠民大政一个接一个,迅速扭转了川蜀元据时代民生凋敝,哀鸿遍野的局面。

短短三个月,益州便在李洛君臣的励图治之下,出现休养生息的复兴之势。百姓开始安居乐业,处处都是男耕织的喜场景。

“唐王东来,圣降世”这句话在益州尽皆知。一时间李洛仁君之名传遍山蜀水。

而新编的川戏系列剧《唐王蜀》,之后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史诗级名剧,经久不衰。

此时,九万新兵也按照唐军制度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苦训。骑兵大将虎古,率领一万骑兵老兵,和党项将领李忆一起在松潘郡大原训练四万骑兵新兵。

这四万本来就擅长骑马,训练非常顺利。但是,他们仍然以马战为主,骑为辅。因为骑再怎么训练,也比不过蒙古骑兵。

军事政治经济全部上了轨道,李洛这才能放心东归。

他将守卫剑门关一年的唐军调回,换上新的的兵马。而之前一直坐镇剑门关的特务李益,被任命为益州丞,协助杨汉明治理益州。

苗兵和凌霄城长宁军也全部改编为唐军。李洛任命凌霄城守易士英为益州司马使,授予大武士,都督军衔,封一等伯。

州司马使为正三品,位同州牧。是兵部在各州的派出机构,受兵部节制,主管一州兵员招募和退役抚恤,以及军中事等职权,属于军政衙门。

驻军五品以下武官(不含五品)调动升降,皆由州司马衙门负责,职权不可谓不重。李洛把这个官位给了易士英,当然是对易士英坚守凌霄城的酬功。

因为益州驻军离江南太远,李洛为了管束军纪,还设立了州一级的宪兵机构:司宪局。

司宪局主官是司宪参将,为四品武官,是朝廷司宪署下属衙门,业务上只对司宪署管辖,但事上被兵部管辖。负责一州驻军和警士的军纪军法,同时也要负责肃反和治安。

因为警士缺乏,李洛还从军中选出一些识字的士卒,担任各级官衙的警士。

于是益州警士堂也有了。警士堂的官长,全部由伤残退役的武官担任。

法士堂和检士堂,当然也全部成立。

李洛也没忘记成立村学,乡学,县学三级学堂。每百户设立村学,教师一。每千户设立乡学,升级学,教师两

搜刮一切民间识字之,凡是能识字一千并会算术者,就能择优教授村学,授予村学教师,每季三块银元。

粗通经史而会算术者,择优为乡学教师,每季四块银元。

至于县学,那就更是升级考试了。县学设立教谕四,已经是九品官吏。必须是正儿八经的文士,才能担任。

但因为高级师资太缺乏,郡学就难以设立了。李洛只能设立了益州学院,以蜀中名士担任教授,作为益州最高学府。

与宋朝官学相比,唐国官学的特点有很多。

一是普及到乡村;而是体系严密,目标明确。如村学两年,目标通识百家姓,会加减法;三是村学阶段,不管男,最迟七岁强制学。四是统一教材。

唐国所用的教材,是海东时代李洛和崔秀宁亲自编写的。从乡学开始,就加了华夏地理,格物学,简单数学,华夏通史等课程。

而且乡学阶段,还要由驻军教授骑马箭(军训)。

由于缺乏适合唐国教材的师资,现在虽然有了新教材,却只能说搭起了架子。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没有几年时间沉淀,很难出效果。

李洛还煞费苦心的搞出汉字版的“拼音”,作为启蒙教材。比如a,用ア代替,既简洁使用,又摒弃了拉丁字母。

最后,李洛又留下了三万老兵。除了虎古的一万骑兵,还有一万火器兵,一万长枪兵,镇守益州。

加上新兵和之前的苗兵,长宁军,益州唐军高达十五六万。暗中还留下了一批特务监视军队,官衙,会社组织。

特察局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千多专业特工,以及数量更多的外线。除了前五批是崔秀宁亲自培训的外,其他的新特务都是特军官学堂毕业的。

这些遍布整个后世东亚,虽然还没做到无孔不,但完全做到了监控天下。已经没有多少事能瞒得过特察局的耳目了。

只要有反叛投敌,很快就能特察局查获,从而第一时间被镇压。

更可怕的是,崔秀宁设计的是内部监察和外部监察相结合的办法,来监督特务机构。警、宪、特相互叉监视,明暗结合。而且,特务和特务之间也相互监督。

加上骨特务本身经过严格筛选,家又被重点关照,要想背叛也很难。

四月下旬,李洛出夔门,过白帝,经归州进湖广。

梁国顿时如临大敌。

李洛哪里会管萧隐怎么想?他直接派一支舰队运送五千兵马汉水,过襄阳,去替换守卫武关的刘卫泰。

刘卫泰坚守武关一年多,也该换他回来了。

唐军的举动,顿时让驻守襄阳的梁军大为紧张。当然,守城大将的紧张,完全是装出来的。

他本来就是唐国大特务嘛。

得知唐军并无过分举动,江陵的萧隐才松了气。

接着萧隐就脸色惨淡的对群臣说道:“唐主何其霸凌,欺我大梁甚也!大军出长江,威加汉水,朕竟无可奈何啊!”

…………

五月初,在外大半年的李洛,终于回到临安。

崔秀宁和政事堂相臣林必举,再次率领文武百官亲迎。

这次凯旋大礼比上次更加隆重,还鸣放了火炮。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