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葬元 > 第473章 第651 652节 迁都之议,安南归唐

第473章 第651 652节 迁都之议,安南归唐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因。除此之外,就是水利吃老本,长期只靠秦国西汉的水利老底子,抗旱能力太差。第三,就是唐代关中贵族门阀太多,土地垄断太严重。唐朝曾经发生过荒年皇帝去洛阳就食,而关中门阀还将粮食卖到外地的怪事。”

“总之原因很复杂很多,但都是技术问题,而不是你所认为的自然环境恶化。现在的关中,远不到千沟万壑的时候。我们定都长安,解决好作物安排,水利灌溉和土地垄断的事,就不怕没粮食。只要做好环境治理规划,就不怕出现后世的黄土高原。”

崔秀宁觉得有道理,“那要不要再和大臣们商议一下?”

李洛摆摆手,“元从不得迁回海东,江南官员不得不迁都,益州希望迁到成都,湖广希望迁到江陵。我们都拿定主意了,为啥还要和他们商议?就是要乾纲独断。”

崔秀宁道:“关中还在元廷手里,你想迁都长安也迁都不了。眼下呢?你马上称帝了,这宋宫只剩几座完好的建筑,的确不像话。”

李洛皱眉思索,“要不暂时迁到江陵?”

萧隐起兵后,急于享乐,征发了几万修建宫殿。到萧梁灭亡之前,已经竣工。

如今整个南方,像样的皇宫有三座,一是刚完工的江陵梁宫,二是保存一直完好的大理皇宫,三是安南越国皇宫。

至于临安皇宫,被蒙元毁的差不多了。南朝建康(南京)皇宫,早就烟消云散。广州宋廷皇宫,根本就是一个衙门改建的。

想来想去,也就是江陵最合适。虽然梁宫规模不大,但毕竟按照皇宫规格,花了几万耗时两年新建的。

而且,江陵据唐国之中,又是沿江大城,对益州,大理,湖广都有很好的控制,还是战略要地。暂时以江陵为都,能够最快的消化湖广。

还有就是,因为萧隐出身豪族,所以很讲究帝王礼制。他虽然只做了两年皇帝,可梁宫中的宦官宫不缺,筛选一下就能直接用。宫中的诸司,也都比较齐备。

“江陵作为临时都城,倒是可以。”崔秀宁没有意见,“更有利于控制整个南方,也有利于我们北伐先取关中的战略。”

没错,李洛和文天祥等定下的北方大略,是先取关中!

元廷在河南江北行省,布置了二十万重兵。唐军要是发起渡江之战,就必须在密集的河南江北和元军大战。

北方元军比南方元军,战力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在平原上和以骑兵为主的元军主力对抗,可以想象唐军的伤亡有多大。

就算打赢了,江北的损失也难以承认。

先取关中就不同了。

首先元军主力不在关中。其次是关中没有江北密集。三是关中有潼关等险关,可以隔绝元军主力。

更重要的是,关中战略地位太过重要。一旦占领关中,就东可以俯瞰河洛,北可以制衡河东,西可以阻隔西域元军,南可以控益州,荆襄。同时还能制衡吐蕃。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长江南岸摆出大举渡江北伐的姿态为战略迷惑,然后以雷霆之势拿下关中,才是最佳战略。

再拿下国高丽,就能对元廷三面包围。一旦发动全面反攻,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元军出中原,避免长期的拉锯战。

“那就这么定了。迁都江陵,在江陵称帝。等拿下关中,再用俘虏大修长安宫。”李洛做出了决定。

很快,一道震惊朝野的诏书就颁布天下。

四月十五,迁都江陵,以为行在。

临安百姓固然伤感,就是文武大臣,也想不到迁都江陵。

不过诏书中说,江陵宫室完整,正可利用,不用劳民丧财再修新宫。

大臣们没提出反对,却乘机上书再次劝进。

这一次,不光朝中大臣,就是在外统兵的将领,也都按捺不住的纷纷上书,恳请李洛即皇帝位。

李洛不许,却命杨序和江钧统兵攻打蒲甘(缅甸)。

四月十五,临安百姓挥泪全城,恭送在临安两年的圣王李洛西迁江陵。

很多临安父老跪在车驾之前,挽留李洛。

“圣王啊,临安形胜,物华天宝,足以为都啊圣王!”这些父老,哭的像个孩子一般。

随驾西迁的文武大臣,见此都有些唏嘘。

自古帝王迁都,百姓痛苦挽留的,能有几呢?

李洛很是感动,和崔秀宁亲自下车,扶起他们,对这些父老说道:“寡一去临安,而终不忘之。临安百姓,寡之赤子,必时时牵挂心……”

一个年过七旬的父老垂泪道:“大王以恢复汉家天下为己任,民等不敢阻挠。惟愿大王和王后万寿金安,早统一天下,再造盛世啊。”

李洛拉着他的手,“长者之言,寡不敢忘也。”

老者激动万分的下拜道:“大王言重了,民惶恐万分!”

李洛扶起他,传令道:“传寡旨意,以临安为南京,位同一州,由朝廷直辖之。”

海东洛宁城已经成为海京,现在临安又成为南京,大唐已经有两京了。

“谢圣王!”

“谢圣王隆恩!”

父老们纷纷再次下跪,泪撒尘土。

“起驾!”

“轰轰!”

炮声轰鸣声中,数百文武大臣,数万禁军,以及宫侍卫,还有大量的家属,离开临安,往西而去。

整个临安城,到处都是百姓的哭声。

李洛没来之前,他们被元廷重税盘剥,横征敛,视同婢,活的既艰难又没有尊严。一个蒙古色目大兵,就能随心所欲的夺走他们的一起。

可是李洛来了之后,他们的负担比之前大降,也抬起来了,腰也挺得直了。比起赵官家还在的时候,都要好的多。

仅仅两年,临安城就恢复了以前的繁华,靠的就是圣王的恩德啊。

现在李洛走了,他们如何不伤心?

好在圣王不会忘记他们,还以临安为南京,总算让他们有了安慰。

王后崔秀宁抱着李衍,站在车上回望临安,看着住了两年的地方,不禁泪光涟涟。

离开海东时是这样,离开临安时也是这样,以后离开江陵时是不是也这样?

什么时候不再迁移了呢?

五月初五端阳节,西迁队伍终于到了江陵。

这沿江大城,数月前还是萧梁都城,如今要成为唐国行在了。

控制江陵的高朗,立刻组织百姓官员迎接。唐主李洛在盛大的欢迎仪式中,进了江陵,再进早就被打扫收拾净的梁国皇宫。

“大王,那就是朱雀门。”随驾的辛苦指着东门对李洛介绍道。

辛苦看着萧梁皇宫,心中也有些感概。她对这里很熟悉,可是这次再来这里,心境却完全不同了。

李洛进皇宫,被筛选留用的宦官宫们在光明殿前的广场上跪了一地,足足两三千。加上唐宫本来就有的,已经超过四千

其中大多数宦官和宫,都是十几岁的少男少

李洛很是无语。萧隐真是作孽啊。竟然收了这么多小宦官。当然,这些小宦官都是没饭吃,家里养不活,这才自愿阉割宫,倒也不是萧隐的。

再怎么样,也比活活饿死强啊。

“大王,老师,这梁宫共有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