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葬元 > 第485章 第675 676节 大唐《赐姓诏》...称臣纳贡?

第485章 第675 676节 大唐《赐姓诏》...称臣纳贡?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华夏3984年,洪武二年二月初二,龙抬。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整个筑紫岛的户籍土地清查工作全部完成,由各县呈报大唐天子。秀宁、海鹿两郡十三县,共得二十七万余户,男九十五万余。田亩十一万七千余顷。

除此之外,各处牧场共缴获元战马一万七千余匹,牛两万两千余。没收元财物折银二百四十万元,粮食一百二十四万石。

李洛看到户籍,不禁有些无语。他记得,九州岛在他征时,尚有一百四十余万。这才五年,竟然损失了五十万

损失超过三分之一。

可见蒙古色目贵族在岛上的统治到底有多么残酷。

“少贰君,夷狄如虎,民生疾苦啊。朕甚怜悯之。”李洛叹息道。

少贰信资心忠腹诽,面上却不敢流露丝毫,叩首道:“陛下仁慈民,真乃千古圣君,百姓如久旱逢甘露,自此有福了。”

李洛点,面露怜悯之色,“此岛百姓,来华夏上古流民,炎黄支脉,亦是大唐赤子。传诏,蠲免两郡赋税一年。另外,拨粮三十万石,赈济灾民。”

少贰信资一愣,立刻站起来,退后三步,隆重下拜,连叩首三次,哽咽道:“陛下…仁慈!臣…之前有腹诽之心,死罪!”

没错,在他看来李洛的确虚伪,可是李洛在虚伪,也推行均田令,给予华夏百姓同等待遇,也蠲免一年赋税,赈济灾民!

君王能做到这一步,就算再虚伪,那也是仁君!再虚伪,那也真是为了天下!

为了天下,为了百姓而虚伪,那还是虚伪吗?

李洛让侍卫扶起少贰信资,“少贰君,你与朕相识多年,算得上是朕之故。你心中所想,阵如何不知?”

少贰信资满脸通红的说道:“臣惶恐,无地自容。”

李洛笑道:“你腹诽朕,却能坦然相告,那朕也不加罪于你。你之所想,也在理之中。你认为朕是外,是来侵占国,所以一直耿耿于怀。”

“可是,朕真的是外么?你们曾经的天皇,亲告诉朕,他是徐福的后裔。很多华族,包括你少贰家,祖先也是来自中原。朕不把你们当外,为何你们要把朕当外呢?”

“朕在江南时,就定下了安南皆为华夏族,属于华夏族汉族群。这个待遇,南洋的土著可没有,海东的番同样没有。真当你们是外,难道朕不会把你们当隶么?”

少贰信资长揖道:“是臣浅薄无知,不知圣心远大。既然我等不是外,同文同种,那就该回归母邦,再做夏民。”

李洛面露微笑,少贰信资终于上道了。或者说,这个男成熟了。

“那你说说看,如何回归母邦,再做夏民呢?”李洛目光灼灼的看着少贰信资。

少贰信资能不能用,就看他接下来的回答了。

他的命运前途,掌握在他自己手里。

少贰信资吸一气,肃然说道:“陛下,岛上百姓,多无姓氏,请陛下下诏赐予百姓姓氏。再请陛下,赐臣汉姓!”

李洛很想笑出来。嗯,不错,这个少贰信资真的不傻,出息了啊,有前途。

“这…”李洛装模作样的思考一下,顾左右道:“诸卿以为如何?”

武岩和萧北等大将一起说道:“陛下,少贰信资所请甚好,臣等赞同。”

“好吧。”李洛点,想了想,“笔墨!”

须臾,笔墨纸砚备好,李洛刷刷连写百字,却是“刘、王、张、陈、杨、周、郑、吴”等一百个常见汉姓。

却唯独没有李,因为李是国姓,不能滥赐。

此事,绝大部分国百姓是没有姓氏的,只有简陋的名字。不是他们不想有姓,是因为贵族不许。

蒙元五年的殖民统治,将国文化阉割的差不多了,而且开始胡化。此时正是最好的汉话时机。而且国文化本就是汉化的,就更容易了。

李洛写完,对少贰信资说道:“张贴各县,让县中官吏按照户籍取名,重新制作户籍黄策。本来有姓氏的,也要改为其中的汉姓,以示统一。”

“至于你,朕就赐予你秦信这个新名。从今往后,你就叫秦信了。”

“臣,秦信,谢陛下赐名!”少贰信资心中五味杂陈的谢恩。

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再说,这未必就是坏事。哎,只能如此了。但愿,少贰家,不,秦家能继续保持富贵。

眨眼间,老母变鸭,少贰信资成了秦信。

唐主的《赐姓诏》下达,百姓们都是高兴的。因为本来他们就没有资格用姓氏,后世知道明治时代,才因为天皇颁布《平民苗字许可诏》,让他们有用姓氏的权利。

而现在,大唐皇帝允许他们有姓氏,他们哪有不高兴的。

不高兴的,是极少数原本有姓的,这些不是华族后裔,就是武士后裔。但是在蒙元的统治下,幸存的他们早就成了落户,甚至很多之前沦为隶。

现在,就算他们不满,那也无用。

同时,李洛下令蠲免今年赋税,赈济灾民,恢复生产,顿时进一步赢得了民心。在百姓心中,和蒙元贵族一比,大唐皇帝简直是圣

此时的国底层百姓还没有太多的民族意识,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认谁。至于神国云云,天皇云云,那是什么,能吃么?再说,神国早就亡了,天皇也早没了。就是当初无处不在的神社,也都没了。

被改为夏东县的萨摩国,之前的守护府早就变成了县衙。蒙元县令和达鲁花赤被镇压后,又换上了唐国来的官员。

县令是唐国来的乡正,县尉(县警都尉)也是唐国调来的警官。只有县丞和主簿,是。新任命的乡正村正,也都是

当然,他们已经不是了,统统改成汉族群,隶属于华夏族。

夏东县的县丞原来叫原田利仁,本是华族出身,后来成为蒙古贵族的隶,吃了几年苦。因为通汉学,被选拔为县丞。

《赐姓诏》下达后,原田利仁选择了刘姓,因为他祖上刘阿知,是汉献帝的玄孙。不光是他,很多华族大姓,都是汉献帝的后裔,这个他们自己都是清楚的。

大部分华族,祖上都来自中原,这根本不是秘密。

现在改回刘姓,认祖归宗,刘利仁反而更高兴。

刘利仁刚从外面主持赈济回到官衙,就被县吏请到县令官房。

“县令官。”刘利仁对县令陆卷益行礼道,“不知召下官何事。”

他的汉话非常流利,而且带着中原音。

陆卷益指着案前的坐垫,“县丞官坐罢。本官就是问问,这某某信徒还俗之案,到底怎么回事。”

陆卷益是洪武元年的进士,考中之后授了九品乡正。做乡正数月,就被选拔为随军吏员,轻轻松松当了七品县令。

刘利仁正坐下来说道:“禀县令官,鞑子在时,本县新修的某某寺强制百姓皈依,还强抢很多民庙,简直罪大恶极。”

“王师到后,虽然将色目庙主正法,可是,很多被强迫皈依的,受某某蛊惑已,竟仍然坚持信奉。下官就烧毁某某经,强令他们改信,谁知他们趁下官不备,竟然举火自焚,烧死了十三!”

陆卷益神色不愉的说道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