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牧见到李洛亲自接下御用唐刀赏赐,顿时感激涕零,诚惶诚恐的下拜尘埃:“臣唐牧,谢陛下赏赐!”
李洛拍拍唐牧雄壮的肩膀,“唐卿已是唐臣,于大唐有战功。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兼之你在秦岭坚持反元数年,是个响当当的汉家男儿,没有丢我们老秦
的脸。嗯,朕就封你为周至候,官旅帅!”
唐牧刚刚归唐,就封县侯,那的确是厚赏了。尤其是唐廷爵位金贵,并不滥封,就尤其难得。
为何如此厚赏?
因为唐牧担得起。
一是唐牧属于“带资进组”,他是有自己班底的,而且实力不弱。二是唐牧的确立功很大。要不是他抢占褒谷
,堵住了几万元军援兵,那么李洛攻打阳平关就会困难十倍,不但要耽误很多时间,还要多很多伤亡。
甚至,就算付出很大代价,也未必能攻下。
第三就是,唐牧以绿林之姿,坚持抗元数年,证明了是汉家英雄,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可以独当一面,应该厚赏!
唐牧也不是个大老粗,而是粗通文墨的武将,他哪里不知道县侯的分量?立刻推辞道:“臣刚归唐,小有微功,当不起封侯之赏……”
李洛摆摆手,“勿要推辞,朕说你当的,你就当的!”
唐牧感动无比,“谢陛下!臣定肝脑涂地,誓死报效!”
于是,大唐又多了一位周至侯,李洛又多了一员大将。
接着,李洛又封赏了唐牧的部下,他三个部将都封了子爵酬功,就是获取元军副万户周粲首级的刘大,也因为那颗敌将脑袋,得了一个男爵,升为队正。
在义军什长当中,这是独一份了。刘大真的很庆幸当时没有扔掉那颗首级。
然后,李洛改变义军,赐予军旗,任命唐牧为旅帅,大武士,挂中郎将军衔。
唐军旅帅,军衔一般是参将。唐牧一个旅帅,却能授予中郎将军衔,也算独一份了。
按照唐军制度改编的义军军官,也都授予军衔和武士出身。义军上下可谓皆大欢喜。
总算熬出
了,成了大唐王师!
如此一来,唐军攻略汉中以来兵力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不少。
拿下汉中,即将攻略关中,李洛此时才觉得兵力仍然不足使用。他如今只有七万多兵马,要是分兵驻扎汉中,用于进攻关中的兵马就更少了。
而从武关攻略关中的武岩所部属于偏师,只有五万
,此时武岩应该还在武关道牵制元军一部,不可能比他更先攻
关中。
于是,李洛下了一道军令,命
送回蜀中,让益州司马易士英,再搜刮两万内地驻军,北山增援,驻守汉中,防止元军从陈仓道卷土重来。
然后,李洛亲率大军,进
褒斜古道北上。九月初八,唐军终于到到斜
关,距离关中一步之遥。
此时,关中已经风声鹤唳!
元军汉中大败,唐主李洛亲率大军占据汉中,攻略关中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隐藏在关中民间的唐国特务,再度大肆宣扬,搞得关中百姓不知道有多少
翘首以盼,希望王师进
关中。
可以说,唐军未到,而关中民心已经归唐。
这是因为,一来关中百姓的确受到元廷压迫,
子水
火热,迫切希望翻身。二来,他们对于李唐,天生就有好感。
他们可是听说,唐主李洛可是大唐后裔,陇西李氏出身,那是实打实的老秦
啊!(陇西是秦
祖地)
李洛来关中,那是回家恢复大唐的,老秦
当然高兴。
说不定,这位洪武帝,会像祖宗那样以长安为都。那他们关中
,就又是天子脚下之民了!
可以说,任何一地的百姓,都没有关中百姓那样强烈的期望李洛和唐军进
关中!
在特务们的组织下,借着唐军大军压境的机会,很多不甘为
的关中百姓纷纷组织义军,反抗元廷官府,响应唐军。
唐军未到,关中已经风起云涌,民变四起!
关中元军既要对付兵临斜
关的李洛,又要对付从武关而来的武岩,还要对付各地揭竿而起的“反贼”,真的是顾此失彼。
虽然告急的奏章已经飞往大都,可潼关以北的大军被文天祥大军拖住,河东大军还没有渡过黄河,已经来不及了。
陕西平章哈赤牙哥,只能亲率四万元军坐镇大散关,命副都元帅塔失率领两万兵马镇守斜
关,命副都元帅察哈歹只率领三万兵马镇守蓝田关抵御武岩。
还必须要分出两万兵马驻守奉元(长安)等要地,镇压各地的反贼。
除此之外,他已经抽不出任何兵马。
更要命的是,他这十多万兵马,有七万是骑兵,只有五万是步兵。骑兵多原本是好事,可是用来守城守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让善于骑
的蒙古铁骑和探马赤军守城,先别说他们愿不愿意,就算愿意放弃战马守城,那也比不得汉军。
说起守城,蒙古色目骑兵真的不行。
大散关,元军主力大营。
中军大帐内,陕西平章政事哈赤牙哥正一脸愁容,他想不出挡住叛军的法子。
关中号称金城千里,固若金汤。可那是建立在汉中和武关在手的
况下,要是汉中和武关落
敌手,那关中门户
开,就不算真正的固若金汤了。
如今,斜
关是挡不住李洛的,能挡住李洛的,唯有大散关。
大散关,才是阻止李洛进
关中的最后一道险关。
想到这里,哈赤牙哥
脆下了一道军令,令防守斜
关的两万元军北撤到大散关,反正斜
关算不得险要,很难阻挡叛军,还不如放弃,加强大散关的防守兵力。
哈赤牙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所以,等到李洛准备信心十足的攻打斜
关时,竟然发现元军突然弃关北撤。
李洛顿时有些郁闷。他哪里不知道,斜
关的元军是撤到大散关了?如此一来,大散关的元军兵力更是雄厚,要打下来就更难了。
看来,可能要打一场硬仗了。不过,不到万不得已,李洛不愿意硬攻大散关,每个唐军战士,都是宝贵的。
唐军在斜
关修整了一
,就浩浩
的直扑大散关!
九月十三,七万多唐军兵临大散关,与大散关的元军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唐军没有马上攻关,而是在关外扎营修整。
李洛登高遥望大散关,但见两边崇山峻岭,中间一道蜿蜒,延伸向一座巨大的关城。
当真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这关城之下,兵力很难展开,攻打关城当真不易。但要说险要程度,并不如榆关(山海关)和潼关。
能打。
硬仗,也不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唐军有火炮。此时已经打到大散关,不用顾忌火药的耗费了,放开了打就是。李洛宁愿多消耗弹药,也不愿意拿
命打下大散关。
“陛下,臣认为,我大唐火炮,可先轰击关城,不让元军有片刻安歇,挫其锐气!”朱颔禀奏道。
李洛点点
,“你是攻城大将,你自行决定吧。”
“遵旨!”
朱颔还是老办法,他向在关城附近的山上修筑盘山道路,将十斤弹重炮运载上去,构筑炮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