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葬元 > 第499章 第703 704节 臣请为陛下再加尊号!

第499章 第703 704节 臣请为陛下再加尊号!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冬,天气冷了,食物也少了,它们只能迁到南方。等到天气暖和再回来。”

“没错。”忽必烈点点,沉思的模样犹如一座秋风中的雕塑,“大雁就像蒙古,为了生存不断北飞南飞。我们蒙古为了生存,不断逐水而居,四处游,也是这个道理。”

“哪里能为蒙古提供粮食和隶,哪里就是蒙古该去的地方。我们不能像汉那样,祖祖辈辈守着一块田地,永远不动弹,永远不知道哪里有更好的水。”

“就像这中原,本来是汉的祖地,却被我们占了,享了几十年福,汉地成为蒙古的水地。可以后呢?”

“伪唐占了关中,已经彻底坐大。伪唐不是金宋,灭之何易。伪唐众多,火器犀利,只是骑兵少。可李洛占了关中,陇东陇西陕北皆难保,他以后不会再缺骑兵了。”

“到时李洛北伐,我们未必还能占的住中原。这北地汉,虽然留辫剃发,大多数还是向着南边,天天盼着李洛打过来。”

真金看见父汗的神色很是凝重,小心翼翼的问道:“父汗的意思,是放弃汉地?”

忽必烈冷哼一声,高大的身子站起来,看着茫茫山林,“不到最后一步,为何要放弃?汉地是大元勇士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李洛想恢复什么中原,那就来打,打的北地一片焦土,十室九空,朕也不心疼。”

“汉地实在守不住,我们再扔给李洛也不迟。不过,凡事未虑胜先虑败,要做好真守不住的打算。伯颜!”

才在!”伯颜立刻躬身站在忽必烈面前。

忽必烈面无表的说道:“枢密院再招募二十万汉军,扩编克尔钦军和哲里木军。兵员嘛,优先挑选河东(山西)和幽燕。只要强壮勇猛,隶也可作军!”

伯颜皱眉道:“大汗,二十万新兵不是小数,这钱粮怕是吃紧了。”

忽必烈冷笑,“让那些汉大族出钱粮。他们不出,就等着李洛打过来抄他们的家,分他们的地。”

“还有,告诉汉军,朕给他们分地。只要守住北地,地就是他们的。只要忠于大元,就不会亏待他们。”

“喳!”伯颜领命,“像孔家这样的大族,有的是钱粮土地,让他们出点血,他们敢不听。”

随着李洛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忽必烈也越来越不顾所谓圣天子的脸面了,越来越像是个蛮族酋长。

汉地守得住就守,万一守不住,也要绑架更多的汉兵马,带着去西边开疆拓地。

就好像当年金国的“北失南补”。

“太子,你过完年就离开大都,到西京苹果城(伊犁)。”忽必烈看着真金,“朕老了,以后的大事还要靠你来办。你就坐镇西京,好好经营经营。”

苹果城(伊犁)在西域,本来是察合台汗国的王都。察合台汗国被灭后,忽必烈将苹果城设置为西京。

“西边六个行省,由你来镇守,云南王和安西王辅佐于你。你要给朕好好看着西边。”

真金太子一点也不意外,说起来,西边六个行省那么大地盘,几千万色目,的确需要一个有分量的坐镇。

朝中除了自己这个太子,没有更适合的选了。

很明显,父汗把西方作为了最大的退路。

为何不是老家塞外?

因为塞外太少,隶太少,已经不足以供养大蒙古国了。

牢牢控制西部,大元还是大元。要是西部都没有,那大元就成为原上的部落,不再是大元。

真金很悲哀的发现,堂堂大元,竟然拿李洛的伪唐没了办法,想打也没法子南下,只能眼睁睁看着伪唐一天天强大,强大到直到有一天北伐。

就是英明老辣的父汗,也对李洛无可奈何了。

想到几年前那个在自己面前一一个“大”的谦卑李洛,真金觉得很是荒谬。

他竟然信了这么一匹豺狼!

…………

江陵行在,光政殿。

摄政皇后崔秀宁正在主持常朝。

崔秀宁脸上带着微笑,肤色晶莹生辉,显得心极好。虽然已经身怀六甲,却还是神采奕奕。

李洛顺利攻占关中,恢复长安,她当然很高兴。

恢复中原又往前迈了一大步。更重要的是,李洛平安无事。她不用提心吊胆了。文天祥和陈淑桢的大军,也顺利撤退了。

“皇后陛下,陛下圣旨说,要抽调三千警士,以及工部营造匠官去关中。臣已经拟定了条陈,请皇后陛下过目。”

政事堂中相林必举,递一份条陈。

所谓条陈,其实就是处理建议,君主觉得没问题,就当即准奏,要是觉得有疏漏,就要修改。倘若不行,就打回重拟。

崔秀宁看完条陈,皱眉道:“工部的营造匠官,最多修建过萧隐的皇宫和寺庙道院,他们能主持修建长安皇宫么?”

“陛下给本宫的信,说是要重建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三大内,按照陛下的意思,那可是占地七里,有殿阁上百座的大皇宫,用工超过十万,一般的匠师,能胜任么?”

群臣也犯了难。能主持修建这么大皇宫的,凤毛麟角啊。毕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主持过修建皇宫?

修建元大都的刘秉忠倒是足以胜任,可刘秉忠早就死了,当世还有谁有能力主持长安新宫?

大唐兴起以来,海京洛宁、南京临安,以及现在的江陵,都是行在。陛下并没有大兴土木的修建皇宫。

眼下,大唐得了关中,正式定都长安,天下咸知,那是一定要大兴土木,营建长安宫了。

不然,何以彰显大唐威仪?何以体现大国气象?

大唐现在有钱粮,又有大量俘虏可用,秦岭和陇山又有大树可伐,完全有物力力营建长安皇宫。

可问题是,独独缺了宇文恺、李诫、刘秉忠这样的鲁班之才。试问天下,还有谁能当此重任呢?

崔秀宁有点苦恼。作为后世,她和李洛见多了著名建筑,对于修建长安皇宫,在设计上肯定能给出很多超前的宝贵意见。

但也就是仅此而已。

因为建筑学是一门很奥很专业的学问。她和李洛都不是学建筑出身的,没有能力主持工程。

大型皇宫建筑群的修建,难度很高,需要当世大才。

“诸卿可有选推荐么?这宫建大臣,必须是营造大家。”

群臣面面相觑,都是微微摇。长安三大宫这么重大的工程,他们不敢贸然推举选。

特务出身的御史中丞李扬奏道:“回禀皇后陛下,微臣知道一,足可胜任长安宫宫建大臣之职。”

他是搞报的,要是真有刘秉忠这样的建筑大才,他一定比其他清楚。

崔秀宁眼睛一亮,“你仔细说说。”

李扬道:“微臣推举张志纯。张志纯是泰山道士,南天门就是他修的,如今泰山上道宫群落,都是此设计修建。忽必烈都认为,要说建筑之才,刘禀忠死后就属张志玄。”

“忽必烈曾经想迁都长安,威压四大汗国。当时刘秉忠已死,他拟定的造宫大匠,就是这张志纯。只是后来迁都长安不了了之,这才作罢。”

“皇后陛下,以微臣所见,当时建筑大匠,可能没有谁能比得过张志纯了。”

崔秀宁一听南天门,顿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