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两万
只要扼守住这四个山
,就能挡住十万蒙古铁骑东侵。”
“不过,还需要在几个山
修建关隘。数千里迢迢,修建关隘的劳工,倒是个麻烦。”
“这有何难。”江钧笑道,“就让守卫金山的将士来修。几个关隘,修起来并不难。金山想必也不缺石料,工部派一批工匠去指导就行了。”
“不过,金山地处大漠西陲,与西域一山之隔,可因为苦寒,艰苦远胜西域。将士们在那里戍边,时
长了可不行。陛下之前说,三年一
换。以臣之见,三年长了些,莫若两年一
换。”
崔秀宁点
:“那就这么办吧,两年一
换。兵部拿出一个章程,将戍边将士之待遇,按照所在防区,增设津贴银。越艰苦的地方,津贴银就越多,并优先升职。大唐以武道安定天下,不亏待将士,就是朝廷的武道。”
“遵旨!”兵部官员们都露出笑容。
而文官们却神色无奈。
朝廷对这些做军的汉子,委实是太过优待了些。如今民间好男儿,欲从军者实在太多了。这是好事么?
大小武士
益目空下尘,不把文士放在眼里。武
荣耀水涨船高,这长此以往,恐怕重现先唐武
专横之祸啊。
财部尚书终于忍不住出列道:“皇后陛下,臣奏请,由财部制定津贴银额度,不经兵部之手。兵部本就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们都是武将,当然
不得戍边津贴银越多越好,哪里知道财部的困难呢?”
“大唐养了一百三十万军警,军费和治安费占了国库近半啊,朝廷已经不堪其重。这要是再让兵部制定津贴银,怕是又要多出一大笔开支。”
都烈立刻反对:“不妥!大司农(财部尚书),你可别忘了,大唐如今还在打仗!你们不能想着过河拆桥。”
“陛下的兵还在吐蕃,杨序的兵还在辽东,朱颔的兵在漠南,陈淑桢的兵在恒北。为了天下太平,开疆拓土,哪里不需要兵!将士流血报国,远离家
戍边,怎么就不能拿点津贴?”
“马上要构筑金山防线,明年还要对西域用兵,还要对波斯用兵!仗还没打完,就要和将士计较钱粮么!”
财部尚书脸色也不好看了,“大司马,我可没说给戍边津贴不对!这是皇后陛下的意思,我安敢不尊?我的意思,是这笔钱这么定,应该
给财部。兵部自己定,我们信不过。”
“我们信不过?”都烈冷笑,“你们是谁?是文臣么?某还真不信,文官们都是这个意思。戍边津贴,事关将士福祉,本就是兵部分内之事,为何不能定,反要
给你们?你们定一点点钱,将士会满意?”
警部尚书也出列帮腔,“大司马说的对。这军费和治安费,兵部和警部当然绕不住去,怎么让财部来定?财部
不得不出钱,这是明摆着的事。”
“没错,一百三十万军警,每年是要花很多钱粮。可是那么多乡村官吏,那么多乡村教师,总算文吏吧?难道花的钱少了?”
礼部尚书也不满了,“这话就不对了。乡村官吏是多,俸禄开支也不小,可乡村官吏,大半都是退役武士警士担任,说起来也应该算是兵部警部的开销才对。哼,大唐国库,一半都花在军警身上,这是事实。财部难道不应该把关么?”
“好了!”崔秀宁眼看文武双方越来越多的
参与争执,真的有点生气了。
妈蛋,为了钱,就在朝堂上开始争吵,当老娘是假的?
众
立刻一起低
,不敢吱声。
“横竖每年不过多支出两百多万银圆而已。津贴银怎么定,那些
该领,就让兵部和财部会同商议着办。兵部不要狮子大开
,财部也不要太过节约。”
崔秀宁似乎是和稀泥般的说道。
她心中很清楚,随着大唐越来越稳固,朝廷的文武之争,终于难以避免的出现了。
这是无解的问题。就是后世,也存在。
说起来,还是利益之争。国库的钱粮就是那么多,武
花多了,文
们就要少花。武
的地位越来越高,文
们心中也失落,害怕失去话语权。
这些年,军费和治安费开支浩大,可因为元军还在中原,军事压倒一切,文官们也没说什么。
可随着中原恢复,文官们终于越来越不耐烦了。
他们认为,武士们越来越目中无
,开始给武士扣上跋扈的帽子。
甚至有大臣在私下商议,奏请裁军,削减军费,减轻朝廷负担。
但是,崔秀宁只能压制文武之争,却无法消弭。
而对于大唐这样的体制来说,一旦不打仗了,文武之争带来的后果,就是朝廷内卷,相互争利。
这当然也是文武制衡,说起来也有好处,但弊端同样明显。
退朝之后,崔秀宁回到寝宫,沉思良久。
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消除将来文武内卷的办法。
似乎,是无解的。
后世是纯粹的文官政府,军
们完全靠边站,可那是因为现代属于后火器时代,军
比例很小,军
的武
质也极大弱化了。
可在古代,显然无法套用后世那一套。不然的话,不久的将来,就会再次出现以文驭武,文贵武贱的局面。
只要没有仗打了,得天独厚的文官们很快就能占据优势。若是有十年八年太平,他们就会认为,军饷太多了,还要继续削减,再削减。
ps:大家晚安,蟹蟹支持。关于怎么调和文武,制度上有更好的办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