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葬元 > 第981、982节 黄土高原,此时仍然有几分姿色。

第981、982节 黄土高原,此时仍然有几分姿色。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且不说唐军西征,单说唐主北巡。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洪武六年五月初一,李洛亲率五千禁军骑兵,抵达桥山黄陵,祭祀黄帝。

唐主在子桥山十余里外下马,率领随驾大臣步行登上桥山,已示对祖皇的恭敬。而地方官吏早就准备了太牢等六畜祭品,恭候天子御驾。

李洛来到黄陵,但见古柏森森,殿宇静穆,不由松了一气。黄陵庙宇自从汉太祖(高祖)大修以来,历年皆有修葺和祭祀,遂成固定的国家祭典。最近的修葺和祭拜,是在金末。

但是金朝灭亡后,就再也没有国家层面的祭祀了。李洛此来,还是金亡后首次。

李洛对大臣们说道:“汉元封十年,武帝亲自祭祀黄帝,今朕来矣。”

大臣们说道:“陛下承昊天之命,继华夏大统,祖皇必知而欣慰也。”

接着,按照唐制,礼官以空前绝后的九九之舞,用舞者八十一,在陵前演《云门》、《大卷》二舞,再用八十一为乐。

相传《云门》和《大卷》乃是黄帝亲制的舞乐,经过大唐太乐署整理复原后,又成为唐宫中大殿所用的舞乐,等级更在《秦王阵乐》之上。

按照礼制,天子祭礼用八佾六十四。而李洛规定祭祀黄帝用九九八十一,可见对黄帝的尊崇之心。

典雅庄严的舞乐之中,李洛身着十二章纹、大裘玄衣的天子祭服,率领同样身着祭服的文武大臣,亲自焚香,然后行跪拜大礼。

数千禁军也肃然下拜。

接着,李洛亲自宣读祭祀黄帝的祭文,文曰:

“维洪武六年,岁次辛卯(1291年)五月乙巳朔。唐天子洛,谨亲至陵前,敢告祖皇轩辕大帝曰:朕以先唐帝裔,生于微末。当其时,神州陆沉于北漠,华夏沦亡于夷狄,蒙元逞凶于天下,黎民倒悬于水火,以致生灵涂炭,四海鼎沸。遂承天命,聚义士,起兵布武,而有天下。朕以藐躬,敬承大宝,时有六年。”

“惟帝王恩威得洽,文武兼济,奉天命讨凶伐,振生灵之有赫。奉天命于微时,立恢复汉家之志;驱鞑虏于中夏,遂再造社稷之愿,时有十二年矣。…”“…祖皇圣神明大,开天立极,此非祖皇神佑,圣灵庇护,概莫能哉。惟仰祖皇遗泽千秋,德被万世,兹有恢复之机……肃肃将祀,鉴此诚祈,尚飨!”

宣读完祭文之后,烧化在鼎中,唐主又亲自分配祭,以为大之礼。祭最好的是太牢(猪牛羊),其次是马狗(牺牲)。虽然也用来鱼,但鱼只是副祭品,不算牺牲,更不算太牢。

都被庖厨用大鼎烹煮熟了,被庖厨切好,但与清代不同,可以用盐和香料,味道不会差。祭分给参加祭祀的吃,也就是“打牙祭”的由来了。

除了祭,还有酒水和时鲜瓜果。这就是所谓的酒瓜果。

接下来,便是大之礼了。

所谓大之礼,就是帝王率领群臣在祭祀时野宴箭,为先帝展示君臣同心,不忘武功的古礼,这是周朝就有的古礼了。

君子六艺中的礼,共分为大、燕、宾、乡四等。只有最高等级的大,才是祭祀所用。

唐廷恢复了君子六艺,当然也恢复了礼。但大之礼,却还是第一次用。

用的饮食,主食是祭。按照爵位高低和官职高低,群臣们分到的祭部位也不相同。

比如,李洛作为天子,他分到的祭就是最好的牛脊,切的很漂亮。而文天祥和林必举等一品重臣分到是牛肩,二品分到的是牛腩…品级最低的,吃猪

君臣席地而坐,象征的用完了祭和瓜果,就是箭了。按照规矩,天子先,然而公卿大臣按照高低依次箭。被的猎物有羊,猪,野等。

由于黄陵所在不是猎场,所以猎物早就准备好了,数以百计的猪羊和野被关在笼子里,等着依次开笼放兽。

侍卫奉上李洛的“常所用御雕弓”,伺候皇帝换上武弁服。李洛换上专门猎的武弁服,顿时变得更加英武。

文武大臣们纷纷换上武弁服,只是很多文臣都面露难色。

李洛手持两石雕弓,起身离席,昂然而起,身姿如青松般卓尔而立,风度英气而典雅。

“请陛下御!”礼官肃然说道。

“放兽!”

“遵旨!”

随即,一肥鹿被放出牢笼,一窜而出,往西疾驰,当真是一惊鹿。

与此同时,唐主从箭囊中娴熟的抽出一支狼牙羽箭,行云流水般弯弓搭箭,双臂如抱满月,霍然拉开雕弓,虎目锋利如刀,箭所指之处,那金鹿已在十余丈开外。

李洛本不会箭。可是来到这个世界后,他没少练习弓马刀剑,加上常年戎马倥偬,带兵打仗,所以早就是个优秀的手了。

光看这娴熟至极的动作,以及拉开两石弓并不吃力的架势,就知道唐主善

但听“嗖”的一声风劲响,羽箭激而出,十几丈外的惊鹿呜鸣一声,突然跳起来老高,等到落下,却是两腿一软的栽倒在地。

一支羽箭赫然在鹿脖子上。而那鹿,中箭之后兀自想要挣扎着爬起来,却屡次摔倒。

“陛下神!”大臣和侍卫们齐声喝彩。

“哈哈哈!”李洛大笑,“来,取回此鹿,献给祖皇。”

说实话,这十几丈的距离,杀一只鹿,对于李洛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百步穿杨才是真正的本事,只是李洛根本做不到。

说骑兵骑着奔跑的战马上下颠簸不可能中目标,那纯粹是无知之言。移动的目标也好,骑在奔马上箭也好,靠的不是瞄准,而是判断,其实就是一种经验。

蒙古骑兵的厉害,就是他们能根据经验,将箭准确的中目标。要是只靠准,那谁不会瞄准?

接着,武将们纷纷挽弓,都是箭无虚发。要是这个距离都不中,那他们也就没脸了。尤其是朝中第一神手都烈,堪比蒙古雕手,年过五十仍然力挽三石强弓,出的五两重箭,竟然将一两三百斤的大野猪一箭杀。

可是等到文官猎,场面就尴尬了。

除了文天祥和杨汉明等少数文臣能用一石弓猎外,大部分文臣连一石弓都拉不满。尤其是前宋培养的士大夫官员,绝大多数都不行。

就是勉强拉开的,也很少能中。

表现最好的,反而是之前的高丽大臣,他们的箭术,甚至不比武将差太多。

李签、金崇信、安珦这几个高丽门阀出身的大臣,都已经年近六十,可仍然能拉开一石的弓,杀山羊。很显然,他们都对术不陌生。

除此之外,就是出身安南的陈益稷和出身国的徐山(山天皇),都能挽弓杀猎物。

而钱选、林必举、牟巘、关汉卿、姚隧等出身中原的读书,却连弓都拉不满。

“好了,你们不要了。”李洛怕他们丢脸,赶紧免了他们礼。“你们年纪大了,又不习,就算了吧。不过,你们的子侄,可不能不习。君子六艺不通,安能成为真正的士?”

“是。臣等惭愧,必将铭记在心…”文臣们纷纷汗颜说道。

李洛继续说:“你们都要铭记,君子习,不仅仅是尚武,还是礼,说的是勇,直,正。也是养成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