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见开裂的橡树果实里,竟然又露出一个虫子脑袋。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模样和之前那只完全相同。
一枚果实里边钻出两只虫子……还是第一次遇到,双胞胎吗?
徐磊也没有想到,这次来了个双黄蛋。
两个小家伙见面后,互相吱吱叫着打招呼,你蹭蹭我,我蹭蹭你……大概墨迹了五分钟的样子,才慢吞吞爬下大树,落在徐磊手中。
接下来他捧着两只德鲁伊虫,刚要挪步,就有欢乐的气息传来。
这么快选好了?比薄荷德鲁伊虫还迅速。
徐磊再次发懵,进空间不到半个小时,接连遇到几次意外。
他蹲身松手,两个小家伙便迫不及待爬上沙土地,随即在大片地衣苔藓中停下。
脑海中文字迅速更新:
品名:地衣
特征: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喜光,要求生长环境空气新鲜,不耐大气污染,耐寒和耐旱能力强。
燥时可以休眠,雨后复生。能在岩石、沙漠或冻土地带生长。
提示声也恰到好处响起:契约建立成功,德鲁伊虫和地衣契合度为82%。接下来它们会对地衣群落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将有超级地衣共生复合体诞生。
契合度82%,这么高吗?徐磊清楚记得,
莓德鲁伊虫刚刚建立契约时,仅有52%,薄荷德鲁伊虫则为56%
还是第一次看到德鲁伊虫和植物如此契合,他现在很期待经过两个小家伙改造后,所谓的“超级地衣共生复合体”到底什么模样。
徐磊没有思考地衣德鲁伊虫能给自己创造什么经济价值,事实上有其余两只存在,自己得到的好处已经很多了。
更何况,新诞生的小家伙们似乎用途更大。
徐磊隐约觉得,橡树果实内孕育的德鲁伊虫并非完全随机,也有一定规律。否则不会这么巧,自己前段时间刚找到“开启伟大变革”的钥匙,今天就送上门一对儿。
当然,以他目前的了解,尚无法找出规律。
空间内地衣有数百个平方,应该足够给两个小家伙提供能量,倒不用他再麻烦了。
徐磊现在唯一有点担心的是,它们不会被青蛙吃掉吧?
这两只德鲁伊虫虽然个
不算小,但比起青蛙还是不如。
万一损失掉,绝对够他心疼。
想到这里,徐磊立刻从灌木丛捉来一只青蛙,用绳子拴住后腿,放在地衣德鲁伊虫附近,小心观察。
只要有任何不对,自己直接就拉紧绳子。
哪知青蛙从地衣上蹦跶着逃走,丝毫没有注意到身旁隐藏着两个小家伙。
徐磊总算明白,为啥两个小家伙是这种肤色,最起码伪装隐身能力超强。
见地衣德鲁伊虫的安危不成问题,徐磊没有继续待在空间内等待。按照上几次经验,小家伙们对地衣苔藓的改造最少需要七八个小时。
回到板房,不出意外,外边雨水仍然哗啦啦下不停。
徐磊刚准备再去
舍看看,结果抬脚刚走到门外,又愣住。
他站在屋檐下,呆呆看着不远处神奇的一幕:我没有看错吧,螃蟹上山了!
徐磊特意揉了揉眼睛……没错,确实是螃蟹上山!
就见大大小小的螃蟹排成一条弯弯曲曲的队伍,顺着流水沟朝果园方向快速爬来。这流水沟并非
工挖凿,而是长时间雨水冲刷自然形成的。
在徐家沟生活了二十多年,螃蟹上树徐磊倒见过不少次。
这种
况一般发生在秋天雨后。所谓“秋风响蟹脚痒”,秋天下过大雨,河水
涨,螃蟹会攀爬上树或者芦苇之上“避水”。
只要遇到这样的好机会,直接提个水桶,半个小时能捉大半桶。当然,这是以前,现在水库里螃蟹也少多了。
可是螃蟹上山,徐磊真是第一次见,分外觉得稀奇。
他也不急着去
舍查看了,匆匆掏出手机,手持支架拍摄视频。
这种奇景绝对不容错过,等下发到今
首条,肯定能够再上次热门,给自己增加几千
丝也说不定。
自从上次触电直播后,徐磊愈发感觉到网络宣传的重要
。
他没指望做首条号挣钱,却也开始重视起来。
徐磊打着雨伞寻根溯源,沿着流水沟朝下走,边解说边走到山溪旁。
由于不断有雨水汇
,流水沟注
山溪的地方形成一个
潭。
徐磊拿着手机凑过去一看:好家伙……
潭里边不单单有螃蟹往上爬,还积攒了一大窝鱼。
黄鳝、泥鳅、鲫鱼……甚至还有只
掌大的乌
。
这不是外来物种
西
,而是徐家沟这边正宗的土生品种,名叫香
。具体学名叫啥,真不知道。
香
甲棕色,带有黄纹路,看上去挺漂亮。
它还有个名称叫麦田
……因为这东西喜欢在麦地里产蛋。以前农村
工割麦,经常可以在地里捉到香
,连带捡到乌
蛋。
徐磊曾听父亲讲过,他们小时候麦地里香
才多呢,个
也大,基本都在一斤朝上。而且河里更多,下河洗澡一不留神就能踩到。
甚至村里的徐东方有次下河洗澡,玩累了半躺在浅水处晒暖睡觉。
结果遇到一只胆大的乌
,咬到要害部位,差点没断子绝孙。这事儿流传了几十年,不但在徐家沟很出名,甚至整个青山镇都知晓。
流水
鱼群聚集很正常,可关键这次太多……连乌
螃蟹都招来了。
既然遇到,徐磊自然不打算错过。
上次捕捉蝗虫的窗纱还在空间里扔着,正好当网兜捉鱼。
徐磊暂停录制视频,闪身消失。再出现时,手里多了一副窗纱。
接着他将手机支架固定好,选好角度,重新开始拍摄。
捉这种上水鱼有诀窍,一定要从下游缓缓走向流水
。如果直接下水,很容易把鱼群惊跑。
徐磊也是捉鱼的老手,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他脱鞋下水后,将窗纱网兜撑开到最大,缓缓堵住
潭下方,接着猛然加速上提。
鱼虾螃蟹没有反应过来,便纷纷落
网兜内,连那只香
也没跑。
接着他在镜
前提起网兜,好家伙,沉甸甸的,这一网最少十几斤鱼。
其中大部分是泥鳅黄鳝……纯野生的,估计能卖二百块钱。
不过这点钱徐磊现在没看在眼里,更多想体验一下小时候捉鱼的乐趣,顺便让网友们看个稀奇。
捉到的鱼虾等下全部撒在鱼塘里养着……等过年再吃。
在山溪边忙乎一通,徐磊才想起还没研究明白螃蟹为啥上山呢。
带着手机,他沿着流水沟原路返回板房,直走到后面蚯蚓棚前。
“坏事”徐磊郁闷的叫出声,也终于明白螃蟹为什么上山!
感
中午那阵儿风大,直接把左边石棉瓦顶棚给掀翻掉几大块。
棚内蚯蚓池被
雨灌个通透,蚯蚓粪、秘制蚯蚓顺着水沟朝山脚流……自然吸引了螃蟹和鱼类群聚。
由于
潭陡峭,鱼类没办法顺流而上,螃蟹却可以攀爬,追到山脚。
这会功夫,蚯蚓池内已经聚集上百只大大小小的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