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个小时,提示文字终于出现。
品名:地黄
年龄:2
特征: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
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
质。茎紫红色,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具有较好的观赏
。
看完,徐磊也有些意外,这只德鲁伊虫竟然会选择一种中药材。
地黄是“四大怀药”之一,早在几千年前《神农本
经》里就有记载,被
们称为“得大地之
髓,才根
茁壮”,也称为地髓。
据说它还是一种了不起的补益药,曾被列为皇封贡品。后来随着丝绸之路传
亚欧各国,甚至被海外
士誉为“华药”之一。
就连《红楼梦》中,也有宝玉为晴雯改药方加地黄的
节。
总之,这种药材在古代地位相当牛掰。
不少
可能觉得地黄这个名字陌生,但是再提一种中成药名字,肯定大家都有印象。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里边的君药(主药)就是熟地黄。
徐磊之所以对地黄熟悉,自然不是因为缺啥补,主要这东西能卖钱,而且曾经有一段时间相当值钱。
那是徐磊刚上初中时,地黄不知被什么
炒作,几乎一夜之间价格疯涨。最夸张的时候,镇上药材铺一斤收购价二百多块。
当时徐父在镇上
建筑,一个月辛辛苦苦才挣900块。也就是说,只要挖五斤地黄,就抵得上他
一个月。
徐家沟附近十里八村的
都疯狂了,一个个扛着?
到处挖地黄。山坡、墙角、路边,甚至是坟地……总之只要生长地黄的地方,都逃脱不过
们的火眼金睛。
连徐青山夫妻俩也不例外,那段时间他们啥活不
,专门挖地黄。徐磊星期天作业都没写,跟着家
加
挖地黄大军。
短短一个月时间,青山镇并不少见的野地黄被抢挖一空,连个毛都找不到了。
大山外围挖完,众
又结伴朝
山进发。带上
粮和水壶,吃住都在山里。
当时的盛况,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匪夷所思。
甚至徐青山还和妻子商量过,自家责任田割完麦只留几亩种庄稼,剩余改成地黄田。按地黄产量来算,一亩地最少能收
一万块钱。
十几亩地,一年有小十万的进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