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逍遥侯 > 第330章 局面险恶

第330章 局面险恶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李达和一向讲究食无语,所以,就算是年幼的宝哥儿,也是闷吃饭,不敢吱声。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按照李家吃饭的老规矩,吃多吃少都随意,但是,各自碗内的饭菜,必须全部吃光,不许剩下一粒米,否则,就等着挨李家老爹的臭骂吧。

李达和骂非常有水平,从来都不带半个脏字,却可以骂得你晕眼花,面红耳赤。

这位老郎中挂在嘴边的话是,一粒粮食一粒血汗,费粮食是要遭天谴滴。

饭罢,李中易和李中号两兄弟,手里捧着茶盏,陪李达和聊天。

“大郎,此次回京,既任的是闲职,你正好在家里修养一些时,补补身子。另外,二郎也该定亲了。为父生懒散,成里也就是医馆和家里两面走,咱们家在开封这边既无亲朋,面也窄,二郎的亲事就由你定下便可。”李达和这一开,倒把李中易吓了一大跳。

开什么玩笑?自从曹氏被李中易赶出家门之后,李中昊一直对他就异常冷淡,屡屡恶语伤

李中昊对李中易本都是搭不理的冷脸,李中易选定的媳儿,能在他手上捞着好么?

老话说得好,乌及屋,反之是:恨乌也会及屋。

“阿爷,孩儿想考中了进士之后,再定亲事。”李中昊已经抢先表明了态度,这让李中易暗暗松了气。

从很久以前开始,李中易就一直秉承着,不做媒三代的做原则,坚决不想掺合别的家务事。

佳偶变成怨偶的事。李中易看得太多了,难免会有些后怕,避之惟恐不及。

对于李中昊的当面顶撞,李达和倒没有生气,他只是淡淡的反问:“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什么时候到你说话了?”

李中昊挺直了腰杆,大声说:“我乃名医之后,当朝郡公之弟,若中了进士。何等样的高门贵娶不进门?”

哟嗬,李达和仿佛不认识李中昊似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仔细的打量了一番。竟然没有拍桌子痛骂之。

李中易的注意力,倒是被当朝郡公之弟,给吸引了过去。

嗯,这几年送李中昊去国子监读书,倒是没白费了一番心血。

说实话,以李中昊的进学底子,如果不是李中易厚着脸皮,找柴荣以军功相抵。替他换来了一个国子监的名额,他还真就无法通过学考试。

天下学子,千千万。可是,能国子监的又有几

“阿爷,二弟既有如此高雅之志向,不如等他中了进士,孩儿再帮着张罗?”李中易也想看一看,李中昊这几年究竟学得怎么样了?

自从柴荣继承了大位之后。大周朝至今只开过一次恩科,总共也只点了十几名进士。

如果不是柴荣早亡。大周朝的进士,肯定比大清朝的进士。含金量要高得多!

原因其实很简单,周承唐制,尤重进士科,而且每科只取十余

唐亡之后,历代中原王朝都是以武立国,少有重视科举的君王。

更要命的是,在大周朝之前,不管后梁也好,后晋也罢,乃至后唐、后汉,这几个中原朝廷大多短命,所以,读书科举仕之路,一直处于时断时续的无定例状态。

大周朝建国之后,由于百废待兴,太祖郭威没顾得上科举这档子事。

柴荣登基之后,他对于科举倒是异常重视,也下了相关的诏书。只是,他老家和明成祖朱棣一样,都属于帝皇之中,少有的战争贩子。

皇帝率军离了京师,却“忘了”定下知贡举的选,科举自然也就跟着停了摆。

柴荣尤其喜欢亲征,继位的前三年之中,北伐、南进、东征、四讨,一共打了不下几十仗。

李中易归顺大周之后,柴荣这几年倒是没有亲征,不过,李中易却给累得够呛,他相当于柴荣的替身,在平灭高丽之后,又转战西北拓拔家。

李中易远在西北的时候,李琼就曾使往信,告知今年倒是很可能要开恩科。

李中昊故意提了郡公之弟,李中易也就想明白了,这位二弟分明是想借他的权势和盛宠,捞一个进士的衔嘛。

不过,这个时代的科举,可不象后来的明清时代那么严格,考卷不仅不糊名,不誊抄,而且,考试前还必须向达官贵们递“行状”,以捞取名气,增加中试的机会。

说白了,这种漏百出的科举制度,也就是顶级权贵之家才有资格玩得起的考试游戏罢了。

嗯,李中昊的读书况,李中易暂时不太清楚,不过,他却知道,李中昊的心眼子,倒是大有长进。

知子莫若父,李达和满是诧异的盯着李中昊,他的这个二郎,啥时候变得如此开窍了?

李中易飞快的想定之后,笑着暗示说:“二弟你只管安心读书,为兄必会尽力。”

准确的说,李中易属于军功勋贵集团之中的一员,然而这个掌握着力的集团,却向来为文官集团所排斥。

以李中易如今的地位,要想替李中昊谋个军职或是小文官,可谓是易如反掌。

可是,进士的名衔资源,一直为文臣之中的翘楚——宰相们所把持,李中易很难公开手进去。

“那就多谢大兄了!”李中昊第一次恭敬的冲着李中易行了礼,李达和见了,不由频频点,大有吾儿已长成的畅快!

两个儿子结束冷战,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李达和感到高兴的大喜事呢?

李达和心里一高兴,又命取酒来,结果喝得酩酊大醉,让小厮抬出了花厅。

等李达和走后,李中昊这才小声对李中易说:“大兄,你即将归家的消息,王学章早就知道了。”

李中易微微一笑,王学汉这个带刀侍卫领班,成里待在柴荣的御书房门外,消息怎么可能不灵通呢?

“你和王学章的关系怎样了?”李中易关切的问李中昊。

李中昊笑着解释说:“下个月初八,王学章和王学汉的亲娘,恰好是六十大寿,许昌侯府打算广邀宾客。王学章说,到时候要亲自来咱们家下请帖。”

李中易听懂了,下请帖不过是掩耳目的表面说法罢了,这显然是许昌侯想和他拉近关系的一步棋。

现在,李中易的想法非常简单,凡是想往的豪门,来者不拒。

老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千万不能学习韩通那种一根筋的搞法。

离开正房之后,李中易回到随园,在内书房见到了已经等了很久的黄景胜。

“京师的况,很有些不妙啊。”黄景胜一张嘴,就是坏消息。

李中易知道历史的走向,倒没有大惊小怪,只是静静的倾听来自于黄景胜的一手资料。

李中易去了西北之后,朝中的局面,有了惊的大变化。

如今已是显德六年,在积攒了大量的军资之后,京中士多有猜测,柴荣很可能统帅大军,再次北伐。

盛宠在身的赵匡胤,如今不仅是一镇节度使,而且已经顺利的登上了殿前都点检的宝座,掌握了三万多殿前司的锐。

韩通这个莽汉,也已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手握经过整编之后的八万禁军。

张永德因为军中传出的谣言,一直被柴荣所猜忌,如今也就剩下嫡系的镇兵,区区三万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