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习惯和文化水平而言,会觉得所谓君臣不过是主仆的另外一种表述方式而已,本无区别,
仆身家
命俱
主
之手,又何必假腥腥自命为“臣”呢?但即便他愿意为裴该效死,于自己割掉那话儿,从此做不成正常男
,还是觉得肝儿颤,根本不可能下此决心啊。
裴该见其窘态,不禁哈哈大笑,正在此时,宫门来报:“枢部候变司郎中王贡,于阙前请谒。”
裴该闻言,
不由得一振,心说王子赐此去数月,这肯定是带回来了姑母的消息啊,于是急命觐见。王贡进
殿中,先大礼参拜,顺便请罪,随将前后经过,备述一番,并言:“臣已将徐玮押至洛阳,专候陛下审问。”
裴该听说裴氏不肯过江,多少有些失望,同时也担心是王贡或者徐玮在扯谎,便即命召徐玮。徐玮着罪
之服
觐,叩
请罪,先把救出裴氏祖孙的经过又再重复了一遍——着重细节,以便取信于天子——随即便将一直贴身保存着的那个纸卷双手呈上。裴熊尚未离开,仍然侍坐,本能地就越俎了侍从的职责,代为接过;裴该从他手里拿来,展开一瞧,见上面只有十二个字,分右左三列:
“处子非今
鸟落
唇相济不相值”
他当场就愣住了,随即眼圈一红,几乎垂下泪来。
王贡、徐玮偷眼观瞧天子的
,都不禁暗中舒了一
气,心说天子果然能够辨识其中含义啊,就理论上而言,裴氏不会故意说我等的坏话吧。
裴该强自按捺胸中澎湃起伏的
,手捏着纸卷,缓缓抬起
来,先朝王贡颔首:“卿此行,虽然未尽全功,亦不负朕望。”然后又转向徐玮:“卿虽从逆,然能幡然改悔,复脱吾姑母于龙潭虎
之中,其功不但能够抵过,且朕必将重赏。”
徐玮磕
道:“臣不望赏赐,但求继为陛下克尽忠职。”这意思,是求官了。
于是裴该就吩咐裴熊:“卿可领徐卿下去,好生安置,以待朝命。”根据朝廷制度,越是小官,越不应当由天子亲命,而必须走吏部的程序,则徐玮所立功劳再怎么大,也总不可能直接提到三品以上吧?对此皇帝只要表个态就成了,无须,也不能够当场就封官许愿啊。
臣僚们退下之后,裴该一
独坐,仍旧手捏着那张纸,反复摩挲,唏嘘不已。
他自然记得,当初在羯营的时候,自己曾经写过同样的一张纸条,悄悄递给裴氏,用拆字法传递“姑姪龃龉”的用意……裴氏当时应该是把那张纸条给烧了,如今自己手里的,分明是裴氏本
的笔迹。
但是徐玮说了,裴氏并非临时写就,而是一早就揣着纸卷呢,就理论上而言,她不可能提前考虑到要给徐玮个什么东西以取信于自己。也就是说,姑母是
夕思念于我,乃仿写旧
隐语,方便睹物思
吧……此恩此
,何以还报?
荀皇后主掌六宫,则王贡
觐之事自然瞒不过她,闻得禀报,估计是有了姑母的消息,于是也匆匆来见裴该打问。进来一瞧,只见皇帝捏着张小纸条,正跟那儿垂着脑袋,似在落泪呢。荀后吓了一跳,忙问:“姑母无恙乎?”
裴该抬起
来,瞥了妻子一眼,缓缓点
:“姑母无恙,唯不肯过江来与朕相会。”
荀后舒了一
气,对于这般结果,她倒也是有所预料的,因而安慰裴该说:“姑母终究是司马家
,南北方争之时,实不便北上来见陛下,亦在
理之中——易之于吾,也会是同样的打算。吾料司马睿即便杀其亲子,亦不敢苛待姑母,陛下勿忧。”
随即就问了,您手里那是什么玩意儿啊。
裴该把纸条递给荀后,缓缓说道:“此姑母亲笔付朕之字也。”
荀后接过来,瞧了老半天,不明所以。再问裴该,裴该却只是摇着
索回纸条,不肯解释——他心说老婆你力气是很大,心眼儿也不少,但学问上就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啦;想当初我将这样的纸条付于姑母,她很快(其实未必很快,纯出裴该脑补)就琢磨明白其中含意了。
荀后不
不愿地把纸条抵还给裴该,心中不禁隐隐的有一
酸
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