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儿、尤达枭等
,都听得津津有味,一点也没有怀疑的意思,很显然,他们都认为对方说的是事实。
李晔见状,也唯有继续听下去。
穿越前,李晔知道的武王伐纣版本,自然是纣王无道,所以被群起而攻之。不过史书都是胜利者写的,所谓成王败寇,历史的真相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当然,李晔就是随便想想,毕竟此界不是地球,故事的版本很可能原本就不同。
依照楚南怀的讲述,此界的通天教主,貌似也跟地球上不一样,对方仅仅是仙廷仙
中,跟仙帝政见不合的另一方势力而已。
楚南怀道:“教主被囚后,本教式微,只能选择蛰伏。大周末年,诸侯并起,自相征伐,王室威严不存,天下再度陷
大
。于是百家争鸣,共同挑战仙廷统治秩序,是为春秋战国。本教先贤鬼谷子,由此下界开山立派,收受门徒,延续香火,参与天下大争,世间遂有白鹿
。”
说到这,事
大体清楚了。
楚南怀看向李晔:“春秋战国,还没有儒释道兵鼎立之局,而是百家争鸣,
成一团,这才有本门立身的机会。而本门为免势大,引起仙廷过多忌惮,所以每代弟子只收七
。”
“七
要争天下,难度非常,自然不能拘泥于哪一门的学问。所以白鹿
自建立之
起,就是以纵横、权谋之术著称,而且兼修百家之学。也因如此,白鹿
门
要么不出,出则必然名动天下!”
言语罢了,楚南怀向众
示意李岘,那意思再明显不过,李岘就是白鹿
弟子中的典范。
这个故事让圣子圣婴等
听得如痴如醉,脸上都有十分满足的表
,很是尽兴的模样。
从祭坛下来,众妖各自去休息,李晔自然‘鸠占鹊巢’,
住了李克用的郡王府,同行的除了苏娥眉、南宫第一等
,李岘也在其中。
方经大战,苏娥眉等
都去休整、修炼。李晔在房中默然坐了半响,觉得有些不太自在,索
去找李岘。
“当年八公山之役,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晔坐下后就直接问李晔。
在祭坛上,楚南怀回答他的问题之前,他在脑海里就推理过白鹿
的布局。在他的想象中,那是另外一个故事。在那个故事里,李晔是被白鹿
推出来吸引各方仇恨的靶子。
李晔一度认为,自己的那个推理就是真相。只不过这里面也还有很多疑点,所以他在回过来之后,才没有直接对楚南怀动手。
最大的疑点,其实也是李晔得出那个结论的最大的论据:凤歧山之战和河东之役。在这两场战役中,白鹿
帮助李晔赢得强敌,获得极大成长,也吸引了仙廷、佛域仇恨。
但问题在于,这两场战役都凶险异常,李晔能成为最后的胜者,其实楚南怀的帮助只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他自身的实力超乎常理。
这里面有很多变量,是楚南怀也无法预料的,譬如说李晔在凤歧山能手刃那么多释门金刚境,在秘境能和飞鸿大士联手,并且最终“化敌为友”。
也就是说,楚南怀事先也根本就不能确定,李晔能否得胜。他之所以能胜,是各方拼了
命换来的结果。在这种
况下,李晔这个“靶子”能不能竖起来,事先根本无法预料。
而且就事实而言,可能
极小。
如果白鹿
的谋划,是把希望寄托在概率如此小的事件上,那白鹿
也就不是那个“世
不知白鹿
,天下
杰无师门”的白鹿
了。
相反,只有白鹿
是真心辅佐李晔,打定了主意跟他同奋斗共存亡,楚南怀的所作所为才解释得通。因为同奋斗共存亡,本就不一定成功的。
不一定成功的事,不能作为前提,只能作为目标。
那么李晔心中仅剩的疑点,就是八公山之役,李岘是怎么
瓮的。
李岘的回答格外言简意赅:“因为天子敕令。”
李晔愣住。
这个回答当真是意料之外,
理之中,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却又如此真实。
“大战将胜之际,宦官刘行
带来了陛下的敕令,要我无论如何,必须带回庞勋的
。”李岘补充道。
李晔默然。
对于一生致力于匡扶大唐,生社稷死社稷的李岘而言,皇帝的旨意根本无法违逆。
这也解释了,为何李岘侥幸活下来,并且修为踏
真
境,再回长安之后,愿意帮助李晔“谋反”,将李俨扶上帝位。
意识到这点,李晔只能苦笑摇
。其实他早该想到,以李岘的才智,如果真是楚南怀把他引去八公山的,他不会没有察觉,也就不会到现在还跟楚南怀相处。
李岘忽然问李晔:“对白鹿
的布局,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