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完全不是几个雄武君王能够改变的。
当山脉、沙漠、大海等地利,还不能被战胜的时候,逐渐软化的汉文明能在东土自娱自乐,一旦其它文明、教派的力量,强到可以征服高山、沙漠、大海,他们不讲道理的侵略
,将会给汉文明带来近乎毁灭
的灾难。
李晔认为,他得扭转这种困局。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义。在强敌面前如何生存,是文明需要考虑的最大问题。
作为穿越者,见过那种历史必然
的发展,李晔觉得自己有这个义务。
要不然,他就算恢复唐朝盛世的疆土,子孙后代终究还是会丢掉的。
当下他能够想到的唯一答案,从其他文明、教派的经验中得到的唯一答案,是保持文明的扩张
、战斗
。唯有不断的扩张,不断的战斗,不断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的强大,才能避免消亡。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皇朝会因为战斗而亡,会因为强大而灭,但那有什么关系,文明不会亡。皇朝终会更迭,只要文明不亡,辉煌终究会重立。
汉亡了,不是还有唐?
罗马也亡了,后面不是还有那么多辉煌帝国?
求强的文明亡了,辉煌才会真的消失。
说到底,文明的生存,跟一切生存问题一样,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是个比较长远的问题,李晔决定
后再细细思索。
眼下,抛却回鹘跟明教不谈,李晔比较关心的是归义军。
归义军现在领
,张淮
,是张议
的侄子,屡次击败从西域东犯的回鹘
,守住了沙州,不失为英雄
物。
不过这种局面维持不了太长时间,他用不了多久就会死,而且死得很冤枉,听说是被自己的弟弟所杀。
原因,自然是内部争权。
现在,如果有条件,李晔当然希望改变张淮
的命运,也改变归义军的命运。
如果他不去改变,张淮
死后,归义军的
领,会脱离中原,建立西汉金山国。那样的话,得等到数十年后,由另一个英雄
物曹议金,接过归义军的权杖,重新奉中原皇朝为正朔。
曹议金,是个很不错的汉子。这个名字,李晔莫名觉得很熟悉。
不过那没什么用,唐末五代之后,赵宋无力收复河西,归义军最终的命运,是在孤军血战数百年后,被西夏李元昊灭掉。
现如今,沙州,归义军抗击回鹘的前线,可是有李晔的兄弟,也有李晔的亲
。
李晔对无空道:“我一直有个疑问,你是否能真正代表释门?高原释门虽然不大,但也把持着高原、西域和河西半壁。就目前的形势看,在大唐释门已经没有声音,天竺释门又快灭亡的
况下,你们高原释门,就是整个释门最后的希望了吧?佛域是怎么指示你们的?”
无空双手合十,低眉颔首,宣一声佛号,道:“飞鸿大士说,早先种下的因,终会结出后来的果。只要安王在,未来就终究会来。”
李晔怔了怔。
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飞鸿大士的消息了。
河东之役后,飞鸿大士回归佛域,李晔当然能够推测,她回去后处境不会太好。
但没想到,她还能号令释门弟子。
李晔问道:“圣佛就没有别的指示?”
无空愈发虔诚,道:“圣佛说,早先种下的因,终会结出后来的果。只要安王在,未来就终究会来。”
这回李晔愣住了。
很显然,圣佛不会说跟飞鸿大士一样的话,至少,不会一字不差。
所以,无空的意思是,飞鸿大士,会成为圣佛!
飞鸿大士要造反!
如果“造反”这个词适用于她的话。
霎时间,李晔就明白过来,这趟凉州之行,没有之前想的那么轻松。
飞鸿大士跟圣佛分庭抗礼,其实就是开战!
这场释门、佛域内部的战争,李晔已经是沙场上的
。
飞鸿大士的举动,无疑说明了,圣佛不同意跟李晔和谐共存。
是跟李晔共存共荣,还是跟李晔厮杀到底,是飞鸿大士和圣佛战争的两面旗帜。
作为参与这场战争的
,李晔很清楚自身扮演的角色。他跟飞鸿大士,无疑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可以说飞鸿大士在帮李晔,也可以说李晔在帮飞鸿大士。
这个刹那,李晔瞬间明白过来,河东之役的时候,飞鸿大士为何要给他放水!
对飞鸿大士这个层次的存在而言,她在河东变相帮助李晔,绝对不会是因为自己寂寞、无聊,所以看上了不同凡响的李晔。
或者说,她是看上了李晔的不同凡响,但产生的不是儿
愫,而是对未来的判断和坚信!是看到了释门的未来!
那个时候,飞鸿大士就预见了现在的
景!从那时候起,飞鸿大士就认为,李晔终会平定大唐境内的群雄,并且走到河西,走到高原,走到河西,走到需要未来的释门面前!
佛说,他能见过去,能见现在,能见将来。
所以,飞鸿大士能看到这一点,不足为。
但李晔知道,这不是飞鸿大士有堪
未来的能力,只是对形势的分析
木三分、恰到好处而已。一切堪
未来的能力,都是源于对现在的
准认识。飞鸿大士在河东的时候就认为,李晔会成为释门的未来!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李晔攻打河东的时候,麾下就有全真观,他能容许道门在他手下生存,只要释门愿意改变,自然也可以在他羽翼下存在。
李晔攻打河东的时候,麾下就谋士如雨、猛将如云,甲士
锐非常,看得出来是
心经营多年,所以他能平定大唐,也不是那么不能想象的事。
彼时,飞鸿大士看到了李晔的现在,也就能
悉李晔的过去,也就预测了李晔的未来。
所以,飞鸿大士看到,大唐,才是释门的未来!
释门的未来,只能存在于大唐!
这也意味着,飞鸿大士老早就认为,圣佛赢不了真安拉,释门也守不住天竺,甚至守不住西域。
所以在河东的时候,飞鸿大士给李晔放水,算是结下一份善缘。
所以李晔到了河西,飞鸿大士让无空来主动拜见、归附,这是结下第二份善缘。
为的,是让
后,李晔能够在大唐,给释门一份生存的土壤。
如果,李晔知道飞鸿大士跟文殊说的话,他就会明白,飞鸿大士嘴中的“大势”,其实,指代的就是他!
他,就是这天下的大势。
顺之者,才有得生存的机会。
转念间想到这些,李晔都不知道自己该有什么样的表
,只能露出一抹无奈的笑容,自言自语道:“大士如此信任在下,倒是让在下......很不好意思。”
不知不觉,就有点骄傲的小
绪呢,呵呵。
远望凉州,李晔渐渐恢复心如止水的状态,开始思考接下来会面对的局势。
无疑,凉州、甘州、肃州,甚至是沙州、瓜州,马上就会有一场大战。一场由释门内部
发,由飞鸿大士和圣佛为两军统帅,席卷所有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生灵的大战。
作为飞鸿大士在凡间的最大依仗,李晔肩上的担子并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