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限制级末日症候 > 324 世界线(三)

324 世界线(三)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熊布偶,看起来有些怕生。”

我根据感觉所勾勒出来的桃乐丝和普通孩子有相当大的区别,她的穿着打扮,以及翠绿色的眼瞳,都给外国混血儿的感觉。这么明显的表征,加上那只小熊布偶,只要有见过就不会太快忘记。而这些经过这条路的晨练者大部分都在附近住,每天都会习惯在这条路上走好几个来回。

遗憾的是,这些虽然表现得友善,但在回想了片刻之后,都纷纷摇摇

“没见过,你是那个孩的什么?”有些会警惕地反问一句。

“她亲戚的朋友。”我面不改色地说谎道:“我的朋友昨天打电话给我,说这个孩走丢了,已经报警,可是还是希望我们帮忙在附近找一下。”

“这样啊,真可怜……听说最近出了好几起婴儿和小孩失踪的案件呢。这世道真是越来越了。”过路叹息道。

“我也听说了,不过市里不给上报道,似乎闹得很厉害的样子。”另一道。

“有听说是在哪个区作案吗?现在还没有抓到凶手吗?”我连忙问。他们的话让我想起两个星期前在巫师的据点里看到的茧状物,不由得担心起来。也许这个城市的巫师并非我所见到的那几个,更多的巫师还潜伏在暗的角落里,执行他们的秘密计划。

除了通往统治局的节点之外,这个城市是不是还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席森父说过,这些巫师不能随便在现世行走,而这个国家也是末真理教最难以渗透的地区之一。可如今,这些巫师正源源不断地从远洋之外赶来,就算冒着被本市政fu警觉的危险也要犯下大案。

桃乐丝有没有可能落在这些的手上?

这个问题一旦浮上心,我几乎就肯定地回答自己,这个孩一定是和当初的森野一样,被这些鬣狗发现了身上的与众不同之处。

“我听说这些罪犯是从外省来的流窜犯,并没有固定的作案区域。现在的警察真是太没用了,一个外省到现在都还抓不到,就连犯的长相都不知道,要不为什么不贴通缉令出来呢?”那又生气又担忧地说:“真让担心啊。我最近都不放心孩子一个上下学了。我的朋友也说了,要向学校请假,带孩子到外面旅游一阵。”

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闷起来,片刻后,有给出“很快就会有结果了吧”这样的结论后,大家就陆续散开了。带着“这个孩一定会没事的”之类的祝福,我去了公园的僻静池塘边,将绪重新整理之后,才赶往学校参加一场心理学系的论文发表会。经常照顾我的心理学系老教授邀请了他的朋友,也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心理学大师来本校,就其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演讲,届时教授希望能够将我介绍给这个老朋友认识。

当我来到多功能综合楼的时候,距离发表会还有一个小时,可已经陆续有在教学楼的大厅等待了。大厅的中央屏幕上正滚动列出本的节目表,除了放映厅即将上映一部学生们自己拍摄的科教记录片,其他都是在本楼各大教室进行的发布会和研究会。发布会和研究会的发起者有本校的师生,也有特别邀请的客座教授。今天的所有会议中,最知名和重要的莫过于那位心理学系大师的论文发表会了。

除此之外,我还看到了一场名为“科幻与科学——时间旅行可行研讨会”这个稍微让觉得不怎么正经,又有些俗气的会议。时间定在十一点,正好是心理学系大师的论文发表会之后,从这个安排也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旅行可行研讨会”的确不怎么令上心。如果论文发表会要延时,这个研讨会就会被取消,如果发表会正常结束,又会有多少留下来继续研讨会呢?

不过,因为最近的遭遇涉及“世界线”这个名词,所以我仍旧打起,审视了这场研讨会的发起者。

然后,我在第二次滚动时,看到了他的名字——斯坦因。

不是国的名字,倒像是外国。这个名字让我想起最近几年不断在网上发表“世界线理论”,自称疯狂科学家的网络怪“斯坦因”。

是巧合吗?我想。

“斯坦因”在网上发表“世界线理论”之后,我也是偶然才接触到这个理论,但也只是偶尔利用网络留言板和他谈及关于时间旅行的问题而已,大多数时间并不表现得如其他留言者那般热衷。我也不觉得“世界线理论”是斯坦因独创,因为它的基本理论早有先做过猜想,只是“斯坦因”在网络宣扬这方面做得比其他更出色,让觉得这对“世界线理论”有独钟,所以才吸引来一大批相同好者罢了。

不过,在那段子里,突然有一天,斯坦因宣称自己一直在研究能够让穿越世界线的机器,并且有了一定成果,打算寻求合作者和赞助者。不过,因为他并没有在网上提供足够的证据,以至于被视为欺诈而消沉了一段时间。至此,我尚不清楚这个究竟是男是,也不知道他的年龄如何,“斯坦因”这个名字是网名还是真实的名字。

如今在我就学的大学里出现的这位“斯坦因”,是否就是网络上的“斯坦因”本呢,我不由得生出一探究竟的兴趣。

在心理学大师的论文发表会开始前半小时,我和教授会合,提前场进行会场布置的最后检查。理所当然的,我提前在教授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位心理学大师,并在场的其他几为两做陪。两的谈很浓,话题又专业,并非我能,只能为两端茶倒水。

这位心理学大师叫做梅恩,德裔,已经有七十多岁的高龄了,我称其为梅恩士。她的声音温和平静,却有极好的节奏,不会让昏昏欲睡。不过,当她突然提问的时候,被问者就必然会做出正面的回答,就像是被催眠了一般。说了实话的在当场并不会产生反感的绪,也许在事后会觉得后悔吧,但也不会因此怨恨和惧怕这位心理学大师。不得不说,我从她的一言一行中学到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梅恩士的问题表面上并不涉及个**,但她通过旁敲侧击和微的观察后,总能得出让大吃一惊的结论,就像是未卜先知者。会晤结束后,我觉得自己是在场诸中,除了教授之外,唯一没有受到这种藏匿于言行中的湛催眠术影响的

“你想不想到德国留学?”在会晤结束后,前往大教室进行论文发表会之时,梅恩士突然问我。

这个问题我之前从来都没有想过,大概因为从没有过概念,所以才无法立刻做出回答吧。

“有机会的话。”我的回答相当敷衍。

梅恩士并没有不快,她只是微笑着点点,将一张名片递给我。

“有机会到德国的话,不妨来我家坐坐。今天你的表现很好,不愧是老朋友的高徒。”

……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