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荆楚帝国 > 第四十七章 同人2

第四十七章 同人2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邯郸南长城距离井陉塞有四百里,卸掉钜甲行军的南线赵军两天一夜就抵达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两支赵军汇合后数已多于秦军,秦军不敢退回大营,而是退向井陉塞。可惜的是在赵军的亡命追击下,即便井陉塞内的秦军努力接应,仍有最少一半的秦军被代地军死死缠住不放。眼见另一赵军从南面急速奔来直阵后,这下连秦军老卒也惊慌了。

秦赵两国君王都姓赢,皆蜚廉之后。不同的是,秦国之祖恶来是蜚廉长子,蜚廉和恶来都是商纣王的臣子,武王伐纣时两被杀,周孝王时恶来五世孙秦非子因养马有功,才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约百年后方由周平王封国。

蜚廉的次子季胜因未曾为商纣王效力,得以执掌蜚廉部族,季胜之子孟增便很得周成王的重用,孟增之孙造父因为周穆王驾车有功,被封在了赵城。造父向周穆王推举秦国始祖秦非子之父大骆,于是恶来这一系开始在汧水、渭水之间为穆王养马,才有了后来的秦非子获封。

同为蜚廉子孙,几百年来秦赵兄弟互相扶持,可不知从何时起两国开始恶,再无兄弟之。秦军老卒心里很清楚,落在魏、韩、齐手中自己尚有活路,落在楚和赵手里自己绝无活路。老卒的恐慌终使全军开始恐慌,阵列后方的短兵根本就拦不住溃逃的秦卒,整个军阵就崩溃在井陉塞前。

“杀秦!杀秦!杀秦!杀秦……”赵卒不约而同的呐喊,一排排长矛往前狠狠突刺,踏着秦卒已死未死的身体快步前进。急奔而来的南线赵军也不甘示弱,奔驰四百里为的就是这一刻,他们连带矛突秦军当中,而后抽出钜刃大肆砍杀。

井陉塞既是关塞,就不会太宽,十几万秦军溃阵后蜂拥的结果就是塞门被塞死,千斤悬门因杨端和的军令最终放下。后退无路的秦军看着越杀越猛的赵卒再想列阵已是不能,想拼杀又无间隙,只看着赵卒的钜铁长矛一排又一排的刺来。

——!”关塞上的秦军军吏高喊着放箭,可惜这些箭矢打在赵军的钜甲上皆被弹飞,倒是秦卒被己军的箭矢得哇哇大叫。

“大将军、大将军……”赵完、冯弃疾、蒙恬等都看着杨端和,几个都想出塞再战。

“我军已败,出塞再战亦败。”关塞外的秦军命运可想而知,杨端和闭目不忍再看城下。“我将亲赴晋阳向大王请罪。”他道。

“大将军,我军岂能坐视同袍战死……”父亲死后蒙恬时刻想的都是报仇,他宿于军中,与士卒同吃同住,袍泽之厚,眼见塞外秦卒接连战死,他实在是不忍。

“李牧、廉颇突而汇至,两路赵军前后击我,我能奈何!”杨端和大声地争辩,他瞪向这几位求战的年轻将领,决然道:“再敢言出战者,斩!”

“开门!开门啊!开门……”塞门前的秦卒悲戚大喊,一些甚至想爬上关城,可没爬几尺就被塞墙上的弩手倒。为了井陉塞的安全,门外这些秦卒即便是死也不能堆在一起,他们绝不能垒作赵军湮城的尸梯。

伴着凌厉的箭矢,沉了许久的天下起了大雪。雪花纷飞、鲜血四溅,圣洁的白与刺眼的红错着落地,随及被赵军士卒践踏在脚下,血泞一片。赵军的战歌又一次在老卒的带领下高唱起来,与上一次的激昂紧张相比,这一次全是胜利的喜悦。

“同于野,同于门,同于宗;

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乘其墉,弗克攻。

先为眺,后为笑;

大师克相遇,同于郊。”

聚族于野外,聚邑于城门,聚国于宗庙

大军伏于莽丛林,士卒登上巍巍高陵,战事三年而不停

(士卒)冲向(敌军的)那道土墙,却未能攻下

同袍们先是啼哭,最后才转泣为笑

大军终于战胜了敌,同袍们相聚于国都野郊

“父亲,听,我军胜矣,我军胜矣!”廉颇横躺在马车,廉舆跪在他的身前,带着哭腔。

“胜乎?”廉颇用力的睁眼,然而眼皮重逾千斤,他怎么也抬不起来。

“大将军,我军胜矣!我军胜矣!”不单是廉舆,廉舆身后的赵军将卒也一起大喊相告。

“同于野,同于门,同于宗;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廉颇终于听见了赵军士卒在唱那首古老的战歌。几百年前的赵卒就是如此高唱,长平之战的赵卒也是如此高唱,邯郸之战的赵卒更如此高唱,而今,士卒又一次将它唱起。

“告之、告之李牧,赵国、赵国……”胜利的喜悦瞬间充斥廉颇全身,他正要做最后的嘱咐时,微微抬起的僵了一会,突然就落下。

“父亲、父亲、父亲!!”廉舆悲喊,他早已泪流满面。留守的赵军将士闻声当即跪地,悲声大喊,一些将士更忍不住对天长啸。

“同于野,同于门,同于宗……”北方越刮越急,大雪越下越密,赵军的歌声越唱越响,越唱越欢快。欢快的歌声中,廉舆先是悲苦,而后大笑,他看着跪在地上的将士大喊:“此战我军胜矣,此战我赵胜矣,此战我赵国胜矣……”

高春之时,塞门外的厮杀终于结束了。身着钜甲的赵卒拿着长矛在风雪里将地上的秦卒不分死活再戳一遍,一些假死的秦卒不时慌跳起来,然后被赵卒虐杀。十几万的秦军尸体铺在地上,在塞门外垒了厚厚的一层。长矛直捅下去,尚不能及底,只有不断的用力摇晃木柲,整个挂在上面,才能将整个尸层捅穿。

两军将帅都不再对死感兴趣,塞内的秦军正在加固关垒,提防赵军攻塞;赵军将帅却毫无喜悦,他们沉浸在巨大哀伤中,因为大将军廉颇死了。

廉颇年老。十多年前在魏国大梁当着王使的面吃一斗米、十斤,披甲上马的时候,他就已经老了。年老不等于不堪用,陈城之战、大梁之战都是廉颇指挥的。只是年老终究会逝去,不过谁没有想到他会这个时刻、赵军胜利的时刻飘然逝去。

“传令,大将军秘不发丧,以免为秦所知。”狐婴在李牧耳边低语了几句,李牧如此说道。他传令完又对廉舆大拜顿首,“信平君之逝,牧之过也。又不发丧,牧之罪也。”

“大将军何过之有。”已恢复常态的廉舆不受李牧之礼。“严君能逝于戎场,此严君之幸也。只是不知此战之后……”

五万王卒仍然驻守邯郸,这次北上的是廉颇麾下的南线军。按照事前的计划,廉颇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出击后就要立即撤回南线长城,不然南线危险。

李牧当然知道廉颇所率南线军不可久留,他道:“秦军已败,今岁战事已毕,请君立返邯郸。”

“然。”南线军刚才已经在整队建营,廉舆知道与来时一样,自己又要两天一夜急返南线长城。他本以为父亲能与李牧畅谈一夜,没想到两还未见面父亲就逝去了。

“严君逝前曾言,‘告之李牧,赵国……’”提起父亲的遗言廉舆的眼睛又朦胧了。他转述的话让李牧一愣,也让距离李牧十步之外的荆轲浑身一震。

“赵国如何?”李牧赶紧追问,他最大的憾事就是未能与廉颇一叙。

“不知也。”廉舆长叹,父亲话没有说完就逝去了。

他说不知,李牧却心有感悟,廉颇这是把赵国托付给他了。想到这种可能李牧就直不起腰来。鏖战已经三年,赵死伤无数,可秦军依然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