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恰是秦国无法种宿麦的原因。所谓‘东方宜麦’、‘关中俗不好种麦’,根本原因是宿麦没有粟耐旱,而关中降雨量一般在五百毫米左右,比黄河下游少一百毫米以上。关中种麦,要到董仲舒(生于河北枣强)上书汉武帝,才逐步推广。
大部分地区只能一年一种的秦国,如果得了收粟后可再种一季的东洲之谷,那就不是三年一伐,而是六年一伐、十年一伐了。
“臣以为然也,”孙余也很警觉,他知道一年两季意味着什么。“必不能使秦
得此谷种。”
“臣等亦以为然。”群臣附和道。“当寻良策以不使谷种外传。”
秦
如果得到红薯、土豆,一年两收,对关东四国更不利。只是,种在田里的东西,很难不被外
窃取,尤其是红薯。熊荆依稀记得,西班牙
在菲律宾也禁止红薯种外传,后来好像是偷了一根红薯藤,摘去叶子摸上泥,假装是绳子带出菲律宾的。
“此事还当再行商议。”熊荆斟酌说道,他想起了赵国。
“请大王广传之,东洲之谷需以鱼种之。”孙余建议道。“秦国无鱼、少鱼,不可种也。”
“可。”宣传可以这样宣传,只是熊荆问起一个当下的现实问题:“然赵国当如何?”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