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荆楚帝国 > 第十三章 齐使

第十三章 齐使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连冶父邑宰都只知秦律而不知楚律,讼如果以此为突点,绛的命是可以救回来的。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但绛可以救回,整个旧郢又要如何救回?想到这个问题熊荆顿时没了睡意,反倒是芈玹高兴之余叽叽喳喳说了一些生活琐事,最后趴在他胸睡着了。

听到有节奏的呼吸,熊荆轻轻将她从胸抱下,让她枕着自己的手臂眠。自己倒无聊地瞪着床榻上方,想着当下的局势:

李信一六十里退出方城时,斥骑终于发现原先那些披甲举矛的秦卒最少有一半阵列散。显然李信的四十万最少有一半不是士卒。再联想到河内郡、上党郡的力卒直接被调李信军中,答案显而易见,李信军中最少有二十万士卒归到了王翦麾下。

王翦亲率的三十万佯装西撤,这二十万则往齐国前进。之所以斥骑发现不了,那是因为他们走的不是河南,走的是河北;至于知彼司,知彼司关注的是战前半个月、一个月的讯报。一个月以前的讯报,比如十月接应赵南迁时的讯报,知彼司侯谍就忽略了。倒是韩传来一些不太确定的讯报,提到有秦军撤出襄城,然而这些讯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蒙恬、赵勇之军不提,李信麾下最多二十万,王翦麾下五十万。五十万攻齐,全秦国的骑兵又集结于王翦麾下,这样的布置自然是打算速亡齐国。临淄是守住了,当王翦率五十万大军兵临临淄,临淄又能守多久?

楚军援齐只是帮助齐稳住防线,援齐之军必要在夏天之前调回西线。这种况下齐能守住哪里?

齐国的地势北面西面是平原,河流虽然众多,一冬天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往东一直到潍水、胶水才是胶东丘陵地区。这片地区东西长约三百公里,南北宽约百余公里。正是因为南北宽只有百余公里,元代为了运粮,莱州姚演提出开凿胶莱运河,忽必烈准允,于是顺着原有河道,开凿了一条长约三百里的运河。

胶莱运河以西是平原地带,以东是丘陵地带。齐国地势过于浅窄,五国伐齐仅一战就把齐军击溃,齐几乎亡国,与之相对应的是数次合纵伐秦,即便击溃秦军,联军也未攻关中。

在五国伐齐打垮齐国以前(前284年),秦国并非一家独大;垂沙之战打垮楚国以前(前301)年,天下是三强鼎立。如果楚国当时能摆脱楚秦好的惯,当然也要同时摆脱楚齐恶的传统,与齐魏韩三国坚持合纵,天下必将是另一种格局。

商鞅变法确实让秦国调集了更多资源,但与楚齐魏韩四国合纵形成的巨大资源相比,这些额外得到的资源并不能取到决定作用,取决定作用的是外上的合纵连横。

是外上的胜利让楚国处于极端被动,最终被齐魏韩联军败于垂沙;也是外上的胜利营造五国伐齐的有利局面,济西战败后齐国从此一蹶不振;同样是外上的胜利,攻函谷关的孟尝君答应与秦国议和,没有乘势灭秦;最后又是外上的胜利,使得当时攻蓝田的楚军不得不撤出关中,哪怕秦军回援不及。

从这个角度说,商鞅变法只是让秦国变成天下诸强之一,但没有让秦国取得决定优势。是外上的胜利,逐次逐次连横纵,击垮击败其他强国,才使秦国成为天下霸主。

同样的道理,一旦秦国成为天下霸主,就不是商鞅变法、合纵攻秦可以挽回的了。一国的资源再怎么最大效率的动员,也没办法和占有天下资源三分之二的秦国抗衡;剩下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秦国一个郡的关东诸国,再怎么合纵也遏制不了秦国扩张。反而每一次合纵结束,各国都要争相割地贿秦,生怕秦国攻伐自己。

秦国的崛起隐藏着一条规律,即:源于内部的自发努力可以让一个国家变得强大,但一个国家如果想要成为天下或者世界的霸主,只能寄希望原有霸主、其他强国的衰弱。技术上的突很难成为竞争优势,因为技术很容易流失,尤其是在战场上。争霸如此,抗衡一个霸主也是如此。

临睡前的思绪是散的,尽管熊荆想把如何抗衡一个霸主这个问题继续下去,但疲倦的身体克服不了越来越重的倦意,他很快就睡着了。

接下来几天,战败的消息从齐国传来,驻守于济西的齐军不出意料的战败,秦军斩首十五万。退至邯郸的齐军遭受一些损失后还是与即墨十五万大军汇合,但兵力上处于弱势。齐国军师牟种楚求援,此会骑马,夜骑行在熊荆准备沿长江从海路前往琅琊港前,抵达了纪郢。

“臣奉弊邑齐王之命朝于楚国,今秦伐齐,齐亡则天下亡,臣请大王出兵救齐。”正朝上,手持旌节的齐使牟种礼毕后大声揖告。他态度诚恳的揖告没有达到任何效果,反而惹来朝臣们的一顿嘲笑。

“齐使又欲辱我楚国为蛮夷之邦?”

“……齐国既与秦王联姻,与我楚国相绝,何以盟邦相伐求救于敌国?”

“昔大王告于齐,言赵亡则天下亡,齐不听,今我为何听齐……”

“此一时非彼一时也。”牟种自请使楚,自然不惧正朝上的嘲讽与刁难。“齐秦虽然联姻,然弊邑齐王仍使送公主楚,今公主于纪郢驿馆也。昔未曾救赵,乃赵数攻齐,齐仇怨难消,因此不救,此弊邑之失也。

前使田季为秦所惑,辱骂大王,罪该万死。大王以一己之力重振楚国、又复故地,此武王昭王之功也。秦国乃禽兽之邦,无厌而欲吞天下,乃齐楚魏赵诸国之共敌。昔齐不知,今大悔之,臣出临淄前,弊邑齐王、正朝诸臣皆愿听命于大王,愿大王遣使齐为弊邑之相邦。”

牟种一番话听起来非常舒服,尤其是最后那句。四国之盟的时候,齐国要的是与楚国平起平坐,现在亡国在即,自动降格到魏国的级别,打算像魏国一样,让楚来做齐国相邦。

“大王不可。”李信撤出方城,前线很多将领也都回到了纪郢,成通便是其中之一。“齐反复,今若我救之,他秦军退走而攻我,齐又将亲秦。”

“齐确实反复。”成通之言得到不少朝臣的赞同。“我军攻关中,齐却与秦二五耦,安阳之战佯败,上将军伤重而卒,此齐之罪。今秦伐之,焉能救之!”

项燕之死是楚齐绕不过去的坎,这也是大司马府此前不敢堂而皇之明言救齐的原因。提起这件事,本来有些笑容的朝臣顿时拉下了脸,对牟种不加以颜色。

项燕之死是牟种最难面对的事,不管齐军当时真败还是假败,齐国都有责任。感觉到群臣骤冷的他再道:“秦国亡齐与楚国何益?上将军之死,弊邑之罪也,然此罪与天下存亡孰轻孰重?大王不发兵救齐,弊邑亡也。

弊邑亡后,天下丁四得其三,楚魏仅得其一;天下城邑秦五得其四,楚魏仅得其一;天下田亩秦四得其三,楚魏仅得其一。弊邑亡于秦,天下仅剩楚魏两国,势弱也。若大王能救弊邑,使弊邑不亡于秦,此非楚国之利乎?”

“齐使谬矣。”弋醉听不得牟种这种功利言辞,他对齐国也从无好感。“楚国正朝从不言利,只言勇与信。齐败于秦,此无勇;齐与我楚国联姻,又退娉与秦国联姻,此无信。如此无勇无信之国,我楚为何要救?”

“然楚国为何救赵?”牟种不解道。“赵亦无信。楚国不救赵,齐楚仍是姻盟。臣闻之,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