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司礼监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努尔哈赤带兵要账

第一百九十一章 努尔哈赤带兵要账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透过表象看本质。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钱被抢了,粮被抢了,甚至地盘也被抢了,所以我们大家伙才合起心来闹事——这才是这张长达一米、可谓字字是血泪的诉状所掩藏的真正内容。

不论王邦才、李获阳等哗变官员如何诉苦,高淮在辽东又是如何搜刮民力,有一点是绝对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没有高淮,这些钱粮恐怕也到不了朝廷手中。

得去了?

除了辽东文武,应当没有他

对此,良臣从不怀疑。

因为,历史很明确的告诉他,辽东军的形成正是在万历时期,至崇祯末期达到巅峰。最后,摇身一变,“从龙关”了。

有稳定的钱粮来源和地盘,有大量役使的军民,才是形成军的基本条件。

高淮所为,且不论其是否具备合法,又是否真的手段粗,不顾民力如强盗一般竭泽而渔。至少,在良臣看来,他在辽东的不错,要不然万历也不会挺他十年。

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高淮的说法是王邦才和李获阳抢夺他上贡给皇帝的钱粮,事泄铤而走险率众哗变。

王邦才他们的说法则是高淮在辽十年,致使百姓穷困,军民苦不堪言,他们这才不得已带甲喧哗。

谁对,谁错,良臣不评定,他也没这个资格评定。

他只是来看看的,万历没有给他任何权力,任何可以处置这桩大事的权力。

不过,站在良臣的角度,单从这份诉状来讲,高淮的税使差事的是十分到位,也很尽力的。

不论从事哪种行业,只要有买卖,有利润,那向国家税,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

如果说错了,也是高淮的有些过份,或者说过于贪婪了,也有点过于小家子家。

百姓种的菜也要收税,这未免太不像话。

当然,事真假,还有待良臣进一步调查。

至于说税兵敲诈商,这件事当然不能听凭一方所言,得辨证看。

税兵为何敲诈商,是应收税而收不得,还是应收税毕再敲诈呢。

不搞清这个问题,谈是非对错,那就全然是表面文章,当不得真了。

要知道,万历之所以派出矿监税使,根子就在于国库收不上税。仅靠田亩税,根本支撑不了庞大帝国的运转。国库要是有钱,万历何至于担上一个与民争利钱皇帝的骂名。

矿监,是靠开矿挣钱。税使,则是靠收税挣钱。

显然,打一开始,万历的目标就很明确。无论是开矿还是收税,所针对的也绝不是普通百姓。否则,大可加田亩税便是,何必如此麻烦,整和外朝争来吵去的。

万历不向普通百姓加税,那么收税的目标是谁?

答案,是明摆着的。

天下谁有钱,富商。

天下的矿产又被谁把着,富商也!

向有钱收税,用以调剂国家财政,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应当被普通百姓称赞的善政。

况这些有钱,也太没有钱的觉悟了。

光占便宜,不讲付出,只顾自家,不顾国家,这种,从来都应是被史书,被民众唾弃的

然而,现在,一切却颠倒了过来,实在是叫称。

这,或许就是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过于繁荣导致的畸形吧。

笑贫不笑娼,讲的不同事,但本质上倒也贴合万历以来“与民争利”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朝廷没有钱没关系,想弄钱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不能从我们这弄钱。

你若是弄了,就是昏君,就是与民争利。

……

诉状通篇看下来,看着字字好像血泪,但全是控诉质,扣帽子的指责。一条一条列出,猛一看,这高淮的可真是禽兽不如。

但细再看,除了罪名还是罪名,仅有的实例也只是指向敲诈商,及至泛泛说十室九空之类骇听闻,却经不起推敲的字眼。

类似这种文章,良臣觉得如果有必要,他也能弄十份出来,并且一份比一份猛。反正,往大了说,往坏了说,十条八条罪名不够狠,百八十条也不嫌多。

要说实在,还是那位酋实在,不搞太虚,七条罪名就能起兵了。

私扣军饷,良臣觉得高淮应当没这个胆量,也没这个资格。

高淮只是矿监税使,又不是蓟辽总督,也不是辽东都司、巡抚,他怎么克扣军饷?

就算他敢,恐怕这九边的大款也不是他这个只有千余税兵的矿监税使能吃得动的。

在辽东,真正的第一可不是高淮,而是那位李大帅。

李成梁这个坐镇辽东几十年的巨,能容忍一个阉寺扣他的军饷?

如果确有其事,良臣的判断则是,李成梁将这些军饷克扣了下来,然后分给了高淮一些,用意恐怕一为好,二为合作。

毕竟,高淮这个辽东矿监税使,还有一层身份——钦差。

李成梁不想让皇帝知道一些事,必然就要买通高淮这个钦差。

这年,身居高位者,没一个净的。休说李成梁这个大军了,内阁首辅叶向高也不是个

现在,这二之间可能产生了利益冲突,要么高淮觉得翅膀硬了,想绕开李成梁弄得更多,亦或李成梁觉得高淮坐的太大,威胁到了他的地位和权力。

反正,矛盾是不可调和了,所以关门发生军变。军变一起,高淮想不死都难。

就算皇帝依旧如从前一样包庇高淮,克扣军饷这条罪名抛出来,高淮也是在劫难逃了。

无论事实真相是如何,只要万历真的为了平息军变,而罢除革杀高淮,那么良臣手中拿的这张诉状,就一定会成为高淮的罪证、铁证,进而被引史料。后在研究万历年间矿监税使时,也一定会将此当成矿监税使的罪恶,进而抨击万历这个“主谋者”。

很遗憾,魏良臣是个比较叛逆的吊丝,所以,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别不同。

……

高淮是太监,没法抢,要不然就是抢钱抢粮抢了。

魏良臣笑吟吟的看着一众关门文武,发现不少军官都很尴尬。

当兵的嘛,就算是军官,也大多是大字不识的武夫一个。这种,说的弯弯绕绕,咬文嚼字的,反而听不明白。

抢钱抢粮,最是实际。

闹了这么半天,诉求也好,鸣冤也好,不就是为了钱粮二字么。

这小太监,倒是说到心眼里了。

不少军官如此想道。

但他们可以这样想,却绝不能加以附和,要不然,成什么了?

上万一起发动的大事件,到了,就轻飘飘一句因为你抢了我们的钱粮,让我们不好过,所以我们大家就一起决定让你过不好了?

“我等是替辽东军民做主,绝非天使所认为那般!”

王邦才很是愤怒,好好的为民请命,驱杀逆珰,怎的就成了什么抢钱抢粮了。这小太监到底是宫里出来的,和高淮一样都是没鸟的货色,不向着高淮才怪。

有此念,王邦才不禁思虑是否要给这小太监一些压力,或者吓吓他,让他知道帮高淮的下场是什么。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