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春色 > 第三十七章 重着战袍

第三十七章 重着战袍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改北平布政司于真定,以刑部尚书昭出掌司事。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征燕大将军,集兵三十万。檄河南、山东、山西三地诸州县,合给军饷。

黄河北岸的辽阔原野上,各路马仿佛一条条蚁群一样,缓缓地向北方移动,腾起的尘土就好像烟雾一样缭绕在大路上空。

耿炳文实际只有十三万马,却也是规模宏大的行军阵仗了。大路上布满了马,但并未拥堵。推着独车的、赶着骡驴大车的,以及步兵、各式火炮车走在中间,骑兵从两旁快速通过,快慢不一的洪流,却是错落有致。

戴宽檐铁冒的南方步兵排成行列,长枪和火铳是最常见的兵器,士卒们扛在肩上,就好像荆棘丛林。

鬓发很白的耿炳文拍马冲上道路边的土丘,抬起手掌遮掩刺眼的阳光,久久四顾远近的队伍。

他看了一会儿,转过,见身边站着参将盛庸,便用手捋了一把白胡须,昂首微笑道:“老夫原以为此生再无缘穿上战袍,今策马沙场,看到此番景象,便和回了家一样!”

盛庸道:“老将军戎马一生,战场才是您熟悉的地方。”

耿炳文意气风发,用马鞭遥指北方,说道,“行军速度还得加快!朝廷刚改省府于真定,各地粮秣也都运到那里,若被燕逆提前占了真定,大军无所依矣。”

……

燕王令:以世子监北平诸事,高阳郡王掌左护卫马军。诸将集兵,克开拔。

天刚蒙亮,朱高煦就起床洗漱吃饭,接着在王贵、曹福、王大娘三的帮助下穿戴盔甲。里面先穿一套锁子软甲,外面再穿一身粗厚铁片打造的重扎甲……其实锁子甲里面还有一层皮服,全身三层护甲下来,重达五十斤,一般穿上这身走路都困难,朱高煦感觉还好。

朱高煦接着披上红色的斗篷,从王贵手里接过装饰红缨的铁盔,戴到上。他看着铜镜中的模糊的自己,忽然间感觉有点陌生。

上月跟着燕王的军队出去溜达了一圈,几乎没机会上阵。但这回是玩真格的了,朝廷三十万大军进,不可能再能那么轻松。

朱高煦心里有点紧张,因为现在的他,还是第一回上战场!

这时他不禁暗叹:不管愿意不愿意,这一生恐怕难以脱下这身铁皮了,近的、远的战争无法逃离,除非束手就擒自我放弃!

朱高煦吁出一气,咬牙一凛,伸手一一接过几把兵器,佩戴到身上。计有兵刃两把,一把单手长刀、一把短刀挂在腰上。还有弓箭、长枪、斩马|刀等战阵武器,这会儿不用自己携带。

至于燕王送的那把重剑,朱高煦只有供奉到家里,因为不太实用。那把剑,以他的力气是用得动的,但在战场上并不是单打独斗,节省体力很重要,拿着那么重的兵器除了装比之外,好处并不多。

朱高煦从小习习各种兵器,几乎什么都会用,但这回上阵,长兵器他选择最普通的长枪。

华夏诸部从拿石仗开始,几千年下来,其间没几年是太平的,战争次数数不清楚……一直到了大明朝,太祖马上得天下,治军选兵,近战搏兵尤重使用长枪的技巧,长枪用得好不好是必须考核的内容。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很快朱高煦就披坚带锐,武装到了牙齿。他站了一会儿,便转身向门外走去,身边的几个也跟了出来。

走出穿堂,院子里已站了几十个,教授侯海身着绿袍乌纱,百户韦达、王斌都身披盔甲,后面还有几十个全副武装的士卒。加上门楼外面的马,总共有二百五十余。这些本来都是军户,但平素得最多的事是扛各种仪仗,作用是给朱高煦装点门面排场。

现在仪仗没有什么用了,大伙儿披上盔甲上兵器,跟着朱高煦加了“奉天靖难”的队伍。

纷纷注目,盯着刚出来的朱高煦。朱高长得高马大,一身铁甲,还是颇有气势的。众军一时间投来了信任的目光。

韦达等三迎上来,抱拳道:“拜见王爷。”

朱高煦手按刀柄,点算是回应。

侯海回顾左右道:“兄弟们一直跟着王爷,上阵了就是王爷的亲军,务必忠勇护卫!尔等若不是王爷收留,便是普通军户,哪能养得如此膘肥体壮?”

纷纷应答,“以命护卫王爷!”“谁跑谁孬种……”

朱高煦也不多话,等他们嚷嚷完,便道:“出发!”

王斌牵马过来,要扶朱高煦,朱高煦粗|地一把推开,抬脚踩到马镫上,哪怕穿着五十斤重甲,他依旧身轻如燕,矫健地翻上马背。

众军纷纷上马,跟着朱高煦鱼贯冲出门楼。门外的马也整顿队列,与朱高煦合军一路,一时间砖地上马蹄声响成一片。

朱高煦回看时,见王贵等仆站在门,正弯腰鞠躬,王贵和曹福还各自抹了一把眼泪。

大街两旁,还站着许多仪卫队将士的家眷送行,孺挥泪道别,满面担忧。将士却个个激动高兴,有大喊一声:“奉天靖难,封侯拜相!”

众军绪高涨,马上齐声大喊助兴,二百余阵仗也挺大,如猛虎下山,喊叫着呼啸而去。

朱高煦率众在大街大摇大摆地疾奔,直奔城北德胜门校场,左护卫马军两千余众就驻扎在这里。朱高煦得营门,营中诸千户、副千户等武将便迎上来了。

朱高煦递上燕王军令,让大伙儿查验。然后相互见礼引见。

“高阳王,末将等遵王府军令,唯您马首是瞻,现在全都听您的调遣了。”一个武将在旁边说道,众将纷纷附和。

这些兵马都是燕王的部下,朱高煦当然不信他们什么马首是瞻。听从调遣,主要因为朱高煦从燕王府拿到的兵权……当然长相气势也很重要,燕王三个儿子,独独让朱高煦掌兵随军;不然以世子的肥、高燧的单薄,到了这群武夫中,不一定镇得住。

朱高煦先四顾周围,见土墙营房那边,还有炊烟缭绕,不少将士还没吃过早饭。他便对诸将道:“先吃饱饭,稍作休整,一个时辰内整顿兵马,准备出发!”

众将纷纷道:“末将等得令!”

朱高煦说罢,便拍马而走。他走到里面,便翻身下来,把缰绳递给王斌,步行到士卒中间。那边正在蹲着喝汤嚼蒸馍的士卒纷纷站了起来,望向朱高煦。

居然普通护卫士卒中、也有认识朱高煦的,一个士卒露出憨厚的笑容道:“王爷吃了没,俺给你舀一碗……”

顿时有嘀咕道:“王爷便是没吃,也不吃你这玩意!”

“我吃了来的,你们继续吃。”朱高煦走上前,拿起一个铁盅,又拿铁勺在锅里搅了两下,舀了一勺倒进盅里,然后喝了一大,“吧唧吧唧”尝了一下,赞道,“盐够了的,行军便要吃盐。”又回顾左右道,“汤要烧开了喝。”

众军纷纷应答。

朱高煦也没多留,与身边的武将一道,继续在四处走动。

这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队士卒正在列队,显然是已经吃过了。他便饶有兴致地走上前观看,在士卒前面的武将忙跑过来,抱拳执礼。

朱高煦挥了一下手,看那几排队列,还算整齐。“咦?”朱高煦忽然发现里面站着个十多岁的年轻士卒,十分面熟。

他便走到那士卒面前站定,那士卒开道:“王爷,您还记得小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