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是现代用的单位。但是有的作者比较考究,写唐朝就用唐朝的尺寸,三国就用三国的尺寸,结果好像变成每个
心中的巨根都不一样。而且如果是使用明、清尺寸就更需要小心,因为这两个朝代居然把长度分成三项:裁衣、量地和营造。
也就是说,用途为裁衣时,尺寸 不同于量地和营造,同理其他两个也彼此 不同长。清朝裁衣尺=裁衣寸=35.5公分;量地尺=量地寸=34.5公分;营造尺=营造寸=32公分。
上面的长度虽然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放在色文上,裁衣寸可比营造寸多了3.5公分。相信阅读本文的多是男
,这边请诸君心裡惦量一下,愿意把自己的老二缩了3.5公分吗?这明、清两代
书经典不少,可惜没
造个阳具尺或阳具寸,所以写明清色文的朋友请留意了。
由于中国朝代实在太多了,而且若说是尺,有时候还有大尺、小尺、铜尺、牙尺、水尺、壬尺等特殊名称。为了免去太多麻烦,故下文单纯以寸为标准,只举本文和一些 武侠中比较热门的朝代。
以下为本文和其他 武侠或历史小说较常出现的朝代长度,资料来源为维基科。
商朝:寸=.58公分。(封神榜时代以此为准)
周朝(战国秦)、秦朝、汉朝以及本文:寸=2.3公分。
三国:寸=2.42公分。
隋朝:寸=2.96公分。(大唐双龙活跃时期应该还是这个标准)
唐朝:寸=3公分。
宋、元两朝:寸=3.2公分。
明朝:裁衣寸=3.4公分,量地寸=3.27公分,营造寸=3.公分。
清朝:裁衣寸=3.55公分,量地寸=3.45公分,营造寸=3.2公分。
现代:寸=3.333公分。
这边举个实例。就拿《 碧海墨锋》中的神秘少来看,文中提及 呼延逆心的下体尺寸约在八寸附近,便举八寸为准。以现代寸来算8寸就是26.66公分,接近27公分。而清朝裁衣寸是28.4公分,明朝裁衣寸27.2公分,唐朝24公分,三国9.36公分,秦汉以及本文来算则为8.48公分,商朝2.64公分。结果这期间最大差值居然差了将近整整5公分以上,当真可怕!因此,有兴趣写古装
色,又想要贴切朝代的文友当真要留心啦!若无时间查资料,欢迎参考上面那张列表。
不过大家也不用因此而烦恼说,以后看色文还要先搞清楚到底是什么朝代的标准,不然那个长短根本就不能判断了。这边教大家一个小对
色 武侠的心得,请看下段。
我们先撇开宽度来看。一般现代色文,多以2公分开始说大
,3公分称为巨根。而3公分的巨根,通常又搭以超凡、壮硕这类给
感觉英气勃发,称王称霸却不是恐怖
虐的形容词。因此没有概念的话,就直接看形容词,将其想为2到3公分附近。而那些让非处
的
吓出冷汗、感到恐怖、害怕者,则往4大关起跳。至于为何强调非处
,因为强
戏码中,处
即使看到的是普通大小的阳具,也都会觉得塞进自己身体裡会痛死而害怕,所以还是用有经验的惊惧度来判断比较好。
如果真的非要有概念的话。小查了一下新闻统计,这几年对亚洲
调查所得的平均长度变化,大约是落于8~2公分附近(虽然可能是某些国家拉低平均值,但我们还是客观一点)。因此在阅读小说上,若描述间在八到十二寸,建议范围在8~35公分。而十二寸含以上,请直接当作4公分以上。范围在五到八寸的,约在~25公分。三到五寸则落在7~7公分。反之,若是写一些自卑或没能耐的傢伙,用词上出现三寸不到、小不啦叽等等,或是故意强调耐力虽强,却尺寸不佳的(如:短小
悍),这时就算作者给出一个看似有点长的尺寸,也不要对应到现在寸或是明清尺寸,尽量往越早的朝代去想,用上商朝那个比.58也没关係,就直接当他6公分以下。因为那样的角色在这方面就是要强掉「短」或是被贬低用的,把他们想得可怜些也无妨。
或许有
会说,既然讲了长度,为什么不讲宽度。因为宽度在古装色文中,通常都有很明确的形容,像说大如
(或鸭、鹅)蛋、宽有婴儿(或少
)手臂粗,又或者是三指、四指幅宽,这些都有很明确的形象,也就不提了。
色文中最重要的部分提完了。但长度在古装
色之中,可不是只拿来形容阳具尺寸,所以这边顺道再提一些无关
色的古代长度用法。
简单的丈、尺、寸、分且如上述,按比的比例兑换。可这些长度上算是小单位而已,要说到 武侠轻功飞跃,或许用丈计量还称得上得宜,但是驾马狂奔、大军行进,那还用丈来算,恐怕就太过小气了。
所以我们常常会听见方圆里、里加急、千里传音、退避三舍等等。那这些裡啊捨啊等名称到底有多长?以下不直接和公分、公尺换算。因为这些距离单位,其实和上面的长度单位有很简单的数字比例。
算距离的时候,古
习惯以步来计。虽然标准的「步」之长度也是会随时代而变,不过幸好对上尺的时候就固定了。古
规定五尺为一步,三步为一里(汉代曾制定三六十步为一里,但之后又改三步,直到隋唐才再次取三六十步为一里,沿用至今),三十里为一捨。所以步、裡、捨的长度概念就全都出来了。
以本文为例,尺=寸=.公分。按上面来换,一步则为5.5公分,乘上三倍后得一里为3465公分=346.5公尺,好记点算35公尺。最后一捨是35公尺的3倍,所以是5公尺,大概是十公里半前后。又刚好一丈十尺,所以半丈刚好是一步,因此很多 武侠小说都以丈代步来表示距离。
实例上,像本中舜京与柳川城的距离,是从舜京东门
算起里之内,也就是说两者差距不到35公里。其他如成语方圆里,用本文单位算之,则是半径35公尺所画成的圆。退避三舍则大概是3公里左右。当然如果看的是三国或是封神、隋唐、大唐、
鵰、碧血剑等等,这换算距离又有 不同。依旧可以按照先前列表换之。
其他再补充两个比较不热门,但也还不算太冷的长度单位叫作「引」和「仞」。分别为引=丈,仞=8尺。所以「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中的「寸」和「仞」都是长度单位。这边就不再额外换算。
最后略提一下,如果有心写中国古代为背景的文友,切莫将「裡」写成「哩」,「尺」写成「呎」,「寸」写成「吋」。虽说呎=2吋,吋=2.54公分,看起来差不会太多,可是多了「
」字边,代表是英制单位,西方国家使用。若用在现代文、奇幻异世或西方背景的小说虽无不妥,但用在中国古代,可就违背文化了。
首期专栏到此结束,我们有机会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