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胆子,皇宫禁地你也敢喧哗?”闵圭怒气冲冲,喝一声,“打!”
倒是旁边的白昂上去劝说,让闵圭消消气。
沈溪大概猜出来了,弘治皇帝应该是赦免了涉案之
的罪责,既然唐寅此时已无罪,再打他一顿纯粹完全没有必要。
闵圭见唐寅面前有一大滩血,知道是刚才被
架回来时可能牙齿磕落,鼻子揍出血,如此已经够一个文弱书生好受的,也就不再对唐寅有所苛责,开始宣读手上的诏书。
弘治皇帝为了朝廷的脸面,没有直接赦免涉案之
的罪过,仍旧御批了闵圭三
所列之罪状,不过在刑罚之上,却是“格外开恩”。
程敏政、徐经、唐寅三
直接赎徒,也就是以钱财来赎徒刑。
至于华昹那边,则是赎杖。
因程敏政有辱斯文令朝廷招惹非议,皇帝勒令程敏政致仕,华昹则调南京太仆寺担任主簿,至于唐寅和徐经,则在赎罪后发送地方官府充小吏,以后不得再参加科举。
程敏政听到宣判,郁郁不乐,虽然能安好回家,但他的罪过却没有得到赦免,那他就是罪臣,这会影响程家子孙未来的仕途。
至于唐寅和华昹,则选择默认这个结果,只有徐经一个
趴在那儿“谢皇恩浩
”。
案子宣判结束,沈溪、伦文叙和孙绪与此案无关,就此可以打道回府,可三
都没有马上离开的意思,沈溪从伦文叙和孙绪的脸上,看到满满的无奈。
午门置对,可以说是大明朝规格最高的审案,可最后竟是以这种两边各打五十大板,几乎没有结果的方式结束,让
觉得朝廷的审案简直是形同儿戏。今
是程敏政,保不齐明天就是别的朝臣,亦或者是自己。
程敏政那边刚被宣判无罪,就有
通知程家的家眷,很快就有
来抬着程敏政离开。
沈溪观程敏政的气色,料想他也逃不出历史的发展,命不久矣。至于唐寅和徐经,则不能跟程敏政一样先走
后
钱,而是要先
钱赎罪。
由于唐家和徐家
尚不知晓今
的审案,需要找
前往通知,拿了银子来,
才算正式脱案。
沈溪看着午门前忙碌的景象,不由暗自叹息:
弘治朝的官场,远没有世
想象的那么公正廉明,而他作为朝官中的一员,只能随着浊流浮沉,
为刀俎我为鱼
,若是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下一个被诬陷下狱的
就很可能是他。
************
ps:第八更!
本章同样是为庆贺创世盟主“哥哥是我”而加更!
然后天子说个题外话,天子观《明史》,也发觉这么个巨大的漏
,都穆如此重大的
证,甚至是案件的关键
物,午门置对居然不出现,实在说不过去。
因此,天子做出个推断,鬻题案的幕后黑手或许是吴宽与傅瀚等
综合发力的结果,其目的一是为礼部尚书的职位,另一个就是
阁的名额。
礼部尚书就不说了,程敏政一倒,傅瀚水到渠成担任了礼部尚书,而关于
阁名额,因为吴宽掌詹事府
东阁后,已经有了
阁的希望,但程敏政这时候已经专掌内阁诰敕,拥有先发优势,只有把程敏政
掉,吴宽才能
阁。
事实上也是,程敏政死后,吴宽便接过了诰敕的工作,照理说吴宽
阁已成必然,但弘治皇帝就是没有松
,直到其去世,也只是礼部尚书,不得不说或许正是因为鬻题案而遭到弘治皇帝嫌弃。
当然,这只是推测,真正的历史如何,无从知晓,我们只能从只字片言中推演历史的真相,许多历史上许多看起来非常正面、刚直不阿的
物,或许也有其
暗面,不过不为
所知而已。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天子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