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要是在以前,郑森没有上报大明皇帝,就私自去攻打另一个国家,这不仅仅是“擅启边衅”,更是“目无朝廷”。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严厉一点,扣上个“
臣贼子”的
衔,也不是不可以。若是从前,只怕顾绛即使不直接和郑森来个管宁割席,怕也是绝对不会跟着他一起去胡闹的了。但是在前一段时间,关于《进化论》,以及周朝分封制的研究,还有相当粗浅的
理论的研究之后,他的的太多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研究中,顾绛近乎绝望的发现,如果耕地的总数不变,从“天下户
减其大半”的状态下开始,越是风调雨顺,朝廷越是治理得好,土地不足以承担
的危机就会来的越快。一个朝代,在这样的
况下,几乎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维持到三百年以上。于是,拓地殖民,就成了继续维系太平的几乎唯一的手段。
“必须用大明的剑,为大明的犁获得新的土地!否则,在理论上,大明就绝对无法继续维系下去,除非大明能自己将自己的
民杀掉一半!”这就是他们三
,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研究后,得出的最后的结论。
显然,比起将自己的百姓杀掉一半,那么对外扩张,(当然,前提条件必须是能够得到更多的耕地的对外扩张,)哪怕是“边庭流血成海水”的对外扩张,也完全算的是仁政了。
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顾绛和方以智都觉得自己要完全疯掉了。这个冷冰冰的结论,和他们多年来接受过的教育几乎完全是背道而行,让他们很长时间都缓不过劲来。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检验了自己此前的推演,并且和各种能找到的史料对照,希望能找到自己此前的论证的错漏,或者是找到其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最后,这一切都是徒劳。甚至于,他们还发现,事实上,朝廷如今在采取的措施,在本质上正是“将自己的百姓杀掉一半”的“不仁不义”的做法。最后两
不得不接受了这样残酷的观点,并且嘲笑自己道:
“以前读《老子》,见其言‘圣
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每每不解,只当老子胡说,又颇怪他这话,教出了韩非子那样的刻薄之
。今
才知道,不是老子胡说,而是我太过浅薄,其实和韩非一样,曲解了他的意思。都把‘
之仁’当成了‘仁’。却不知先王之道真正的意义。春秋之时,诸侯相侵,夫子疾之,何也?今
观之,周公之分封,实为拓地殖民,而诸侯相攻,实为减民。这开边看起来要打仗,要死
,其实却才是真正的仁政。”
有了这样的观念之后,他们自然也知道朝廷如今是
不了这个事
的,而且除非朝廷真的能把天下百姓杀掉一半,否则也是抽不出力量来
这件事
的。如果上报朝廷,那朝廷多半是要打起借着郑家的力量来更高效的杀自己的百姓的主意的,而等到朝廷真的把天下百姓杀了一半,那就是不仁之至,又有什么资格再统御天下?所以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自己一声不响的,不断地去占据更多的可耕作的土地,然后不断地从中原把无法养活自己的百姓移民出去。这才是对华夏,也是对朝廷最负责的举动。因而,如今郑森打算抛开朝廷,“擅启边衅”,他们也采取了支持的态度。至于剩下的那个李香君,虽然在历史上,她似乎表现得很有政治立场,但是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大多数
其实是没有政治立场的,她们的政治立场往往取决于她们嫁给或者是想要嫁给的那个
。
“飞燕号”只花了一个晚上,就从北港赶到了安平,当太阳从雾蒙蒙的大海上升起来的时候,郑森站在甲板上已经能望见安平新建的高高的灯塔了。
“公子,这就是安平了吗?”从他身后,传来了李香君的声音。
“香君姑娘,你起来得早呀。”郑森笑了笑说,“你的那个妹妹这次可晕船得厉害不?”
“环儿这次倒是还好。虽然还是有点晕,但是比上次可不知道强了多少了,还是亏得公子给的那种古柯茶,确实是很有效果。就是喝了睡不着觉。昨天环儿喝多了点,一晚上都没睡着。”李香君也笑道。
“虽然望得到了,但其实还远,大概还有走半个时辰。”郑森说,“不过这海上的
出倒也是一种美景,不如我们一起到后甲板上去看看
出如何。”
李香君笑道:“敢不从命。”
两
一起来到了后甲板,却发现顾绛和方以智也在那里看
出。
“密之先生,宁
先生,您二位也起得很早呀。”郑森道。
“想想要上战场,就有些睡不着了。”顾绛笑道。
“你们看,太阳怎么变成了这样的颜色?”方以智突然喊道。
几个
朝着东边望去,却将刚刚升起来的,那
红彤彤的太阳不知道怎么的,就变绿了。
这种
况郑森也是第一次见到。不过他知道这不过是因为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导致空气折光率的变化带来的效果。于是便笑笑道:“这种
况,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不过我听一些老水手也提到过这种状况。一般来说,出了这样的状况,大概最多到下午,就会有风雨。不过不要紧,反正我们马上就能上岸了。”
这时候船也渐渐的靠近了港
,太阳也升高了,雾气也渐渐的散开了。“飞燕号”收了主帆,靠着港
派出的小船的牵引,停靠在了码
上。
郑森要回安平的消息事先已经用信鸽送回了安平,所以码
上此时也有
在等着他们了。郑森下了船,就和几个
上了等在那里的马车,朝着郑府驶去。
……
郑芝龙这时候也已经起来了,而且在花园里已经练了好一阵子的刀了。虽然如今他亲自上阵的时候很少了,但是他的功夫却还没有落下。
练完了一套刀法,郑芝龙收起了刀,庄氏忙上前来递上了毛巾。郑芝龙接过来擦了把脸,就看见有一个小厮在门
探
探脑的往里面望。
“有什么事吗?”郑芝龙问道。
“老爷,大公子回来了,还带着两位先生和一位姑娘?”那个小厮回答说。
“一位姑娘?”郑芝龙愣了愣,然后转
向庄氏问道:“阿森多大了?”
“哪有你这样当爹的!”庄氏笑骂道,“自己儿子多大了,却来问我。我算算……嗯,今年要是算虚岁,都十六了呢,这
子还真是快呀。”
“十六了,嗯,也不是不可以了,你说我们是不是该给阿森说个
家了?”郑芝龙突然说,“你呀,也要帮我留心一下。”
然后,郑芝龙转身对那个小厮说:“你先去让管家安排客房,显然客
歇歇,让阿森到我的书房等我。”
那个小厮应了一声,便转身跑开了。
……
“你打算对西班牙开战?”郑芝龙不动声色的问道。对于和西班牙开战的事
,郑芝龙并不太担心,郑芝龙的前半辈子几乎都是在和西班牙
打
道,西班牙
的
况他也算是非常的了解了。
“是的。”郑森回答说。
“就为了那些商
?”郑芝龙可不是什么民族主义者,在他看来,西班牙
杀了自己辖区内的商
,和他似乎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全是。”郑森回答说。
“还有什么?”
“爹爹,这是这些年来我们和荷兰
还有西班牙
贸易的记录。”郑森拿出了一个小本子。
“您看,自从我们和荷兰
讲和之后,我们和荷兰
的贸易额大幅度的上升了,而且,在和他们的贸易中赚的钱也明显要比和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