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到底算不算是开府建牙,这也是一个糊涂账,这是很难说的一件事
。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毕竟按照正常的理解,是一些文武大臣接受皇帝的命令自行开设府署,树立旗帜,来处理所理军政事务。
朱雄英端坐主位,一身常服,看起来是稍微有那么点天潢贵胄的气度。
笑着的朱雄英看向卓敬,说道,“惟恭,听闻你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你榜眼及第,却须随我来这苦寒之地,可有怨怼。”
卓敬立刻起身,“臣不敢。”
朱雄英这一次带到北平的
可不少,除了十万工匠,以及早前来到的勋贵、以及一些富豪商户,去年的戊辰科进士,朱雄英带来了不少,很明显这就是在给朱雄英锻炼新
。
其实除了戊辰科之外,还有四年前的乙丑科进士,也来了不少。
朱雄英看着卓敬,问道,“听闻你为
耿直、不避权势,且重礼法,可有建议?”
卓敬立刻跪下,激动说道,“回殿下,臣有本奏!”
朱雄英也不再闲聊,看了一眼王承恩。
而王承恩立刻大声说道,“准奏--”
卓敬立刻说道,“京城为天下效仿。陛下对诸王如不趁早分辨等级、威严,而使他们的服饰与太子相同,从而嫡庶混
,尊卑无序,何以令天下?!”
朱雄英立刻露出笑容,卓敬说的这些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也是他此前也想过的。只是有些事
,作为皇孙,朱雄英不太方便说。
卓敬说的这些,其实就是大明现在的制度并不完善。最直观的就是诸王的服饰、车马模仿太子,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朱雄英露出笑容,随即说道,“有理,我皇明立国二十余载,礼法制度也该完善。惟恭,你且回去你好奏章,这事也确实该重视。”
看到卓敬露脸,他的不少同僚就羡慕不已了。想要在皇太孙面前露脸,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很多
眼
的在等待着表现的机会呢。
想起来了什么一般,朱雄英说道,“良玉,津门乃北平门户,且是我漕运中心。你且随曹国公赴津门,你们且记好。津门不再是漕运中心、军事要地,在这里建城,得是一座城!”
李景隆和茹瑺立刻出班,跪倒领命,“臣领旨。”
朱雄英随即看向一个面容端正的‘青年’,说道,“字行,你也去吧。”
乙丑科探花黄子澄,这也让朱雄英感觉到‘鼎鼎有名’。哪怕他对于大明的历史只是一知半解,也指导黄子澄这个
,绝对是朱允炆的好帮手,帮着四叔朱棣夺取天下。
其实在朱雄英带来的班底当中,他看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也感觉到了些许压力。
黄子澄不说,任亨泰、丁志方,以及被老朱赐名齐泰的齐德。再加上准岳父练子宁等
,这还都算‘熟悉’。
很多
都是未来朱允炆的心腹,或者是被四叔屠杀的建文旧臣。
对于黄子澄,朱雄英本来是本能的反感。尤其是这段时间的相处,朱雄英觉得黄子澄这样的
是有些天真的,是有那么些过于理想主义,而且有那么些小心眼。
但是不管怎么说,朱雄英也不会因为‘未来的事’就去责怪现在的
。或许黄子澄不堪大用,只是他这样的‘忠臣’,有些时候用起来也比较顺手。
这大概也是朱雄英的‘堕落’吧,为上者不可能真的只是一门心思的任
唯贤,有些时候也需要那么一些忠臣、近臣,有些时候也需要这么一些
去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
津门的事
代完毕,朱雄英看向陈瑄,“彦纯,你且随郑国公疏浚大运河。前元时,大运河便已开始淤塞,山东之地更是严重,你等须尽快疏浚运河。”
陆运成本太高,海运有一定的风险,河运在这个年代自然也是更加稳妥的做法了。
陈瑄自然不敢大意,连忙领命,“诺!”
事
千
万绪啊,朱雄英现在需要做的事
可不少,津门建城和疏通京杭大运河,这对朱雄英来说是必须要做好的事
,这也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
。
其实自大明开国以来,津门就是漕运中转基地,京杭大运河也是一直都在疏通,只不过以前的规模算不上大,甚至称得上是小打小闹。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接下来的北平要成为首都,津门和京杭大运河的地位就要直线飙升,这也是朱雄英必须要重视的事
。
来到北平的朱雄英看起来也没有太多的出去转转,基本上也就是一直窝在他的‘行宫’,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
。
当然朱雄英现在也就是初来乍到,他现在能做的事
基本上也就是一些大的方向
的事
,现在还没办法具体落实到一些细节,因为他要做的事
,都是一些了不得的大事,自然不能马虎。
朱雄英现在的事
可不少,他现在好像也明白了他的皇爷爷每天忙的脚不沾地的根本原因,主要就是因为事
实在是太多了一些。
看向傅友德,朱雄英开
,“颍国公,开平卫现在是何
镇守?”
傅友德立刻回答,“定远侯王弼。”
朱雄英满意的点了点
,开平卫的位置就是以后的锡林郭勒盟地区,属于北平都司。
这是在洪武初年就攻克的地方,而在降服纳哈出、在蓝玉大战捕鱼儿海之后,开平卫这个位置就显得很重要了。
虽然这里没有高大的城墙,而且百姓、军士基本上都是在开阔边野,若是蒙古
南下,这里自然是被劫掠的重点区域。
朱雄英大概的也理了一下这些事
,稍微的心里有数,“颍国公,匈
或者契丹、蒙古,那些
多半是在秋冬时节犯边,万万不可大意。”
傅友德立刻信心十足,“殿下,若残元胆敢饶边,我大明王师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朱雄英笑着点了点
,他现在也有这样的信心。如今的大明王师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一支强大的百战之师,蒙古
在面对大明军队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被
揍的下场。
朱雄英看着徐允恭,问道,“秋冬时节,北地苦寒,我边军取暖之物可准备好了?”
徐允恭立刻单膝跪下,颇为骄傲,“回殿下,煤球已被充足,佐以木柴,边军几无寒冻之忧。”
对于这样的回答,朱雄英也是比较满意的,他看起来也算是做了点事
。
煤球这样的玩意儿还是有一定市场的,现在配发给一些边军也没什么问题。其实不只是边军,寻常居民也可以用煤球,成本比起木柴只低不高。
大明需要的是控制煤矿,煤球的制作技术倒是不介意推广,毕竟苦寒之地比较多,很多边军、北地的百姓,以前更多的是利用木柴取暖。
结束了一天的议事,朱雄英也松了
气,终于可以休息一番。
其实到了北平这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朱雄英基本上也是一直没有太多的动作,没有想着立刻大动
戈,或者说大
一场之类的,他没有着急的必要。
将事
理顺了,将基础打牢了,到时候再去考虑做些事
,这才算朱雄英认为正确的做法。
朱雄英扭了扭脖子,说道,“让魏国公和宋忠过来,准备晚宴,去请郑国公。”
王承恩立刻领命,赶紧去请徐允恭和常茂。这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