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皇明皇太孙 > 201 权利

201 权利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老朱的寿宴足够的热闹、和谐,很多也都觉得在皇帝寿诞之后,自然是需要继续投到工作当中。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按照他们的对于皇帝的了解,势必是接下来继续努力工作,不会休息。

这确实算得上是朱皇帝的格,这就是一个工作狂。有着这样的一个顶上司,手底下的一个个的也被迫成为工作狂,想要休息都是难上加难。

看着发花白的老朱坐在龙椅上,朱雄英这个皇太孙一反常态,很多的事在朝堂上直接就和文武大臣们讨论起来,一点都不含糊的样子。

这也是有些反常的,哪怕大家都知道皇太孙的地位和分量,也都知道皇太孙早就在批阅奏折、处理政务。只是以前的皇太孙在朝堂上,基本上都是少说多听的样子,而不是现在这样主动站出来,主动的去处理一些事

“迁都之事乃国策,此事不容商议。”朱雄英开了,对茹瑺说道,“卿且去拟一份名单,六部右侍郎需迁都北平,五寺均为右少卿出行。督察院为左副都御史,通政司由右通政先行去北平。六科,且有左给事中吧。”

这一下大家都明白了,皇太孙的意思就是中枢部门,都是由各个部门的三把手先行迁都北平。

茹瑺没有反对,只是说道,“殿下,若是各部均有要员离京......”

“少了一个,你们就不成事了?”老朱不高兴了,他忍不了,“离了一个要员,朕的中枢各部,少了拿主意的了?”

面对老朱的怒气,大家在这个时候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还是接受皇太孙的提议吧。至于反对迁都更是不用想,此前已经连续几次清洗反对迁都的了。

茹瑺这个时候再次说道,“殿下,中枢各部均遣去北平,北平与应天府相去甚远......”

朱雄英摆了摆手,说道,“若有大事自然快马传信,各部此去北平,也只是先行安顿,不会有太多政务。各事务,还是由应天府处置。届时也该有亲王坐镇......”

坐在龙椅上的老朱又开了,“这事,咱看便让晋王先过去看着,允熥......”

朱雄英咳嗽一声,老朱一下子反应过来了。他的这个嫡次孙又跑了,跟着周王朱棡、湘王朱柏跑了。目的地是‘蜀秀才’蜀王朱椿的地盘去了。

这是一个连老朱都称之为‘蜀秀才’的王爷,本孝友慈祥、博综典籍,正妃就是蓝玉的儿。这一位也算得上是老朱比较喜欢的儿子,因为比较省心,有贤王的潜质。

其实现在很多亲王还没有回封地,周王他们跑了是因为拿到了圣旨。至于圣旨是怎么来的那就不好说了,反正是朱允熥拿来的,这可是真正的圣旨,可不是矫诏。

朱雄英这个时候说道,“皇爷爷,孙臣觉得楚王久镇武昌,也曾平定大庸、道州,征讨云南、西蛮,此去北平最为合适。除此之外,楚王为为宗府右宗,也合适。”

老朱想了想,说道,“也是,那就楚王吧。郑国公常茂久在北平,也一并过去。”

常茂为什么去北平,大家心里都明白。要不是因为皇太子早逝,说不定常茂会一直和皇太孙留在北平。真的要说起来,郑国公一系是最支持迁都的,因为他们是皇太孙的母族,他们也都知道迁都北平的事皇太孙出力很大。

而且为什么是常茂去北平,大家心里也都有些猜测,肯定是盯着楚王朱桢。别看当初朱桢是随皇太子朱标文华殿听儒臣时讲,只是他好像对于皇太孙成为名正言顺的储君,他是有怨气的,多少也是有些牢骚的。

有些事,看起来就是这么愉快的被决定了,反正朱雄英是觉得心里比较愉快。至于其他这个时候是不是很愉快,那其实就是比较难说了。

一些文武肯定是不高兴了,他们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的中枢了,要去苦寒的北平了。这可不只是各个中枢部门的事,五军都督府、勋贵肯定也都是要派去北平的。

下朝后,老朱就没好气的对朱雄英说道,“你这钝刀子割的手段,倒是越来越熟了。”

朱雄英立刻开始装傻,只是眼看老朱糊弄不过去,朱雄英才说道,“六叔离了武昌也没坏处,四处去看看。正好也该派兵了,六叔不去北平,难道又让他请饷后又不亲莅军?”

这就是朱桢去年做的事,本来该是他带兵平定叛。结果是要了军饷后不去军队,这也使得老朱异常生气,这些个儿子就没几个能让他真正省心的。

也不能说是钝刀子割吧,只不过这一次楚王不在武昌,朱雄英也好名正言顺的将楚王三卫全都给调走。去西南边陲好了,去继续给陈朝施压,到时候也好继续经略中南半岛。要是打下来了中南半岛这些地方,朱雄英觉得也好安置一些亲王啊。比如说楚王朱桢,一旦他去了中南半岛开国,武昌这样的地方也就好收回来了,而不是楚王封地了。

对于这些事,朱雄英还是有着他的一些小算计,他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朱雄英的那些小心思,老朱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现在的他也确实懒得多说什么了,习惯了这些其实也就差不多了。

毕竟朱雄英从来都没有掩饰过自己对亲王过高待遇的一些不满,一直都有削弱亲王权利、地位的心思,在这些事上也不只是有想法,也做了很多的事

唯一让老朱比较欣慰的,自然也就是他的这个孙儿虽然对亲王们的待遇过高有些怨言,但是现在看起来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还是给宗室们留了不少面,也想了很多安置宗室的办法。

有些事,老朱也觉得自己现在确实没办法顾得上了。虽然他是一个很强硬的男,只是这几年老朱也能够感觉到自己在衰老。

和老朱聊了一会儿,朱雄英开始忙着批阅奏折了。

现在也是收税的时候了,现在的大明也是以两税法为主,通常是夏秋两季征收,是重要的税收来源。

虽然现在多了一个海外财源,只不过那只是白银而已。其实朱雄英在意的还是一些物资,银子在有些时候也就是流通的货币而已,粮食这些才是真正关系到民生的。

“大明的税,还是低了。”朱雄英摇了摇,有些感慨的说道,“得想办法加税啊,要不然以后肯定会越来越难做。”

不怪朱雄英想着加税,主要是大明的田税,虽然是按照土地面积、土质等级征收田税,一般来说是收获量十分之一。

具体一点的就是官田每亩收税五升三合五勺,农田减少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因为犯罪查抄等原因充公的没官田一斗二升。

做个对比的话,宋朝差不多是每亩一斗,元朝是三升,明朝的田税官田比元朝多了二升,民田和元朝规定差不多,比起宋朝轻多了。

当然这也是分地区的,老朱对苏州府的税收征的一直特别重。

一些说是老朱这么做,肯定是为了报复。因为苏州在元末是张士诚的大本营,朱元璋攻打张士诚时,当地百姓为张士诚守城。

实际上主要还是大明立国之初,苏州这一代是重要的粮食产地。

以后还要改改,苏州的百姓不该有那么重的负担。当然其他的地方,在休养生息后也需要慢慢的被提高税收的标准了。

朱雄英很清楚,现如今这样的年代根本不可能完全说不征收田税。他能够做的事,大概也就是在稍微提高田税的同时,尽可能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