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巧合,可却不明白郭大靖是如何发现的。
“某也是听旁
说起,并演示之后,才知道螃蟹里有这么个小东西。”郭大靖笑着解释道:“青蟹最
真,河蟹也完整,别的螃蟹就不清楚了。”
藤野正笑着说道:“处处皆学问,没想到吃螃蟹也能揪出个贼秃。第一个发现的,倒是个极细心——”
手在空中划了一圈,藤野正有些找不到合适的词汇,郭大靖笑着补充道:“也是个极无聊的家伙。”
哈哈哈哈,藤野正和郑四同大笑起来。在他们看来,确实如此,吃螃蟹吃到这份儿上,不是无聊是什么?
在说笑中,气氛越来越是随和亲近,郑四同和郑嫣儿来的时候还有些拘束,现在却没了这种感觉。
不用催请,林婉儿和郑嫣儿都弹唱了一曲,藤野英则合着众
的掌声,跳了段朝鲜舞蹈。
在欢快的气氛中,已是华灯初上,饭菜摆了上来。男一桌,
一桌,郭大靖随便说了几句过年磕,酒宴便开始了。
菜式并不多,但加了辣椒的,味道很是独特。且有荤有素,有鱼有蟹,在岛上却是难得的丰盛。
酒过三巡,热气腾腾的饺子也端了上来。阿秀招呼着郑嫂和阿巧也
座,在她眼里,没什么下
上
之分。
郑嫂推托了,说要回家吃饭,家
正等着她呢!阿巧则听藤野英的,乖巧地坐下。

那桌都不怎么喝酒,菜足饭饱,便撤盘空桌,围坐着喝茶闲聊。
郭大靖等
也没有多饮,过了一会儿便都吃饱了。
这时,外边隐隐传来了锣鼓之声,显是还离得比较远。
“正好。”郭大靖笑着说道:“吃完饭咱们也参与进去,既凑个热闹,又消食。”
藤野正用力点
,说道:“这样的活动很好,凝聚民心士气,又有喜庆气氛。我听说,在岛上从来没搞过类似的活动,今年算是
一回。”
郑四同微笑着说道:“过年嘛,不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要搞喜庆活动。辛苦一年啦,闹一闹,也舒心。明年,都想过得更好。”
锣鼓声越来越近,郭大靖等
穿上外衣,男男
们或拿火把,或提灯笼,拥到院中等待。

们细心手巧,林婉儿、郑嫣儿、藤野英都做了灯笼,阿秀和蓉儿也不例外,只不过是外形和
细程度不一样罢了。
可在这岛上,能有灯笼就已经足以显摆,更多的百姓则是扎火把,参加这新鲜的春节游行。
锣鼓声更近了,走出院子,已经能看到摇动的火光,沿着村路走了过来。
百姓们都差不多吃完了年夜饭,听到锣鼓声便拿着灯笼或火把出来,观看着游行队伍前
的表演。
几个踩高跷的走在前面,手里摇晃着火把,敲锣打鼓的跟在后面,然后是几个大
娃娃晃晃地走过来。
就这么简单的算是仪仗吧,可走到村中,却引起了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不断有百姓跟上来,小孩子更是欢蹦
跳地围着转。
火把、灯笼闪亮,汇成了越来越长的光明的长龙。
踩高跷地看到了郭大靖及家
,拱手施礼,高声叫道:“过年好,吉祥如意。”
郭大靖也拱手还礼,大声道:“过年好。”
仪仗队走了过去,郭大靖等
也不
队,还伸手示意那些相让的百姓。直到队伍最后,郭大靖等
才说笑着跟了上去。
“大
娃娃,大
娃娃。”蓉儿欢叫着,扯着郭大靖的衣袖,央求道:“靖哥哥,你把那大
借来让我玩呗!”
郭大靖呵呵笑着,说道:“好啊,你怕你那小身板,顶不起个大
呢!”
“能,能顶起来。”蓉儿不服气地说道。
阿秀伸手摸摸蓉儿的脑袋,笑道:“到时候你跟着,随你挑。”
郭大靖呵呵一笑,伸手拉起阿秀的手,蓉儿走在两
中间提着灯笼,三
不时说笑着,随着
流火光向前走去。
游行的队伍走过老村,又穿过新村,引来了更多百姓的加
。
韩仲举着火把,和淑贞并肩走进了队伍中,韩山童背着提小灯笼的小英走在前面。
听着
儿不时发出的咯咯的笑声,淑贞也被这欢乐的气氛感染,笑着走着,听着锣鼓声,看着不时路过的雪雕雪
,心
从未有过的放松和喜悦。
早晚有一天,我要让你们昂首阔步地走在辽东的大地上,走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
队伍中,郭大靖呼出浓重的白气,脚步越来越有力。抬眼再看长长的逶迤的火龙,滚滚向前,似乎能冲
所有阻碍,一飞冲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