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分地,各方行动

第一百八十九章 分地,各方行动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收复金州后的分赃协议已经达成,按照出动的马和作战的战绩,广鹿岛就能分到四十万亩耕地,其他岛最少的也有十五万亩。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如此数量的耕地,意味着粮食的充足,对于各岛参战官兵来说,还能享受到最新的优惠政策,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

和积极高涨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广鹿岛官兵的神状态,郭大靖是看在眼里的。

管中窥豹,其他岛上的官兵估计也在摩拳擦掌,甚至会为了能够出征而争抢。

十亩地,足够一家吃用,就是不依靠饷粮,就是捐躯沙场,也为家找到了活路,没有了后顾之忧。

再说,以前没有这政策,不也得上阵厮杀?这等于是额外的奖励,足以令激动振奋。

光靠着官兵们对建虏的仇恨,郭大靖觉得还不够。至少,在他看来,缺乏物质激励,绪上的高涨终有降温冷却的时候。

刻期出征的命令一下达,岛上的官兵们把新政策也带回了家中。

与以前出发打仗的绪不同,不是不担心亲的安危,而是心中更宽,除了向建虏报仇雪恨,除了挣粮饷养家,更觉得出生死是值得的。

一张张的字据,盖着大红的印章,士兵们只要填上十亩田地所要给予的名,并有证画押,战后不管生死,田地就算到手了。

韩仲此时便当着淑贞的面儿,歪歪扭扭地写上了儿子韩山童的名字,并请淑贞按上手印。

淑贞也懂,这是类似于遗嘱,由自己见证,是信任。

韩仲露出了笑容,摸了摸儿子的,向淑贞拱了拱手,说道:“多谢。以后,对这孩子,还请多加照顾。”

淑贞勉强挤出笑容,还了一礼,说道:“韩大哥放心,我会尽我所能。”

韩山童倒没有别样的感,嘿嘿笑着说道:“爹,我已经长大了。再过两三年,就能去当兵,和您一样。”

韩仲看了一眼儿子,微笑不语,也不说自己的反对。且让儿子快活三年,到时候自己如果还活着,就再说参军伍的事吧!

淑贞不是很理解韩仲为何要撇下半大的儿子,去战场上厮杀血拼。

尽管她已经知道韩仲的妻子父母直接或间接地都死在建虏手中,但报仇雪恨真的比自己的命重要吗?

或许,对于一个有血的男来说,确实是最最重要的事,为此而能殒身不恤。

所以,对于韩仲,淑贞的心里还多了很多的钦佩。

“哪天出发,提前说一声。我,我包饺子。”淑贞有些脸红,但还是勇敢地说了出来,这是她第一次的主动。

韩仲愣了一下,但随即在儿子发出的欢笑声中,展颜点

十亩地,在百姓们的心目中,正常收成的话,已经足以安身立命、养家糊。再加上土豆的种植效应,更是在岛上的军民中掀起了一阵轰动。

“十亩地呀!”无数为之眼红心动,其中就包括张膀。

十亩地全种土豆,两三万斤的产量,够一家吃上几年吧?

可看看妻子,看看小妹,再看看刚会爬的幼子,张膀又泄了气。就是给一百亩又怎样,谁来种呢?

妻子看透了丈夫的心思,温言劝慰道:“当兵打仗的给十亩,对老百姓不是也有章程,耕十亩给一亩收成嘛!按他们说的那个土豆,一亩地两三千斤,也够家里嚼裹了。”

张膀轻轻点,说道:“咱们全家差不多能种二十亩,风调雨顺的话,两亩地的收成够吃,还能有点剩余。”

“二丫能看着小宝,我和你一起耕种。”妻子微笑着说道:“种上半亩苎麻,连衣服都有了。”

“再种半亩蔬菜,一家子就全够了。”对于妻子的温言细语,张膀咧开了嘴,笑了起来,憧憬在心中升起。

种植超四千年,曾是重要纤维作物的野生植物便是“苎麻”。

由于苎麻种植难度低,适应强,用途广,使得它成为了我国古代的最为重要的纤维作物。

到了明代,不仅南方有种植,北方绝大部分地区也开始种植苎麻了。

而苎麻的制品不仅有夏衣、麻布、麻绳,还有常用于造纸、酿酒、制糖、造船等,就连它的叶子“苎麻叶”也成了们常吃的一种食物。

对于要种植的农作物,郭大靖已经进行了规划,包括粮豆麻果蔬等多种。

既然要往自力更生上发展,生活所需的,有种植条件的,便要进行适量的种植。而麻布,在以后的用量可能会大幅增加,将浸过油之后包裹炮弹。

同时,豆子和苜蓿的种植,也将为骑兵的扩充,提供更为充足的物资供应。

至于果蔬,也是生活物资的一部分。它们生长期短,也能充饥,比传统作物更能适应小冰河期的寒冷。

老百姓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天灾的威力,郭大靖却要尽力避免。回暖晚、下霜早,象水稻、麦子这样的传统作物,歉收都是轻的。

当然,建虏同样也没有手段来抵御天灾。今年还是传统的种植,明年的大饥荒也就不可避免。

………………..

皮岛。

陈继盛走进屋,施礼已毕,在毛文龙的示意下落座。

毛文龙在写着奏疏,报告皇太极要亲征察哈尔,抢夺传国玉玺,借此铺平他称帝的道路。

皇太极欲称帝的报在天启帝未死时,便已经传到京师,引起了朝堂上的震动。

现在换了新帝,再加把火,使朝廷更重视建虏,并为东江镇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就目前的各部明军,明眼都能看出,辽西明军虽然装备好、待遇好,可却不敢与建虏野战,只能依据坚城防御。

只不过,这些明眼中有没有崇祯,却是不敢确定。

还有朝堂上的文官集团,能看出来,却不说,还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什么宁远大捷、宁捷大捷去吹捧辽西明军。

可不管怎样,毛文龙也要借此机会展示东江军的牵制作用。

皇太极不是亲征察哈尔部吗,东江军占据金州,正好有充分的理由。

不仅仅是收复失地,也不光是夺取土地以解决粮食问题,还有牵制建虏的重大作用。而这,恐怕才是朝廷在意的。

奏疏写完,毛文龙才收起笔,抬看着陈继盛,微笑着说道:“本帅上奏朝廷,皇太极要抢传国玉玺。你说,朝廷会有何反应?”

陈继盛沉吟了一下,说道:“应该会援助虎墩兔吧。毕竟,两家是在共抗建虏。”

毛文龙不敢确定,实在是对新皇帝的脾气禀、思维方式不够了解,也只是随一问。

陈继盛拱手道:“本部这边能尽快出动的马在一万五千左右,不知大帅是否全部带上?如果再等些时,兵力会更多。”

毛文龙沉吟了一下,说道:“全部出动吧,此战关系匪小,影响到东江镇的发展和存亡。一万五千马,已经足以收复金州。”

新皇帝不够太了解,但冷血无却已经表现出来。

粮饷断绝到现在,如果没有郭大靖的筹措,没有孙国桢的帮助,东江镇恐怕已经象历史上那样饿殍遍地,一片凄惨了。

本部一万五千,诸岛联军一万两千,加在一起是两万七,已经是东江镇全部额兵的三分之二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