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生命邀约 > 三 略谈《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二)

三 略谈《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二)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岑参的《和贾至舍早朝大明宫之作》是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岑参的这首《和贾至舍早朝大明宫之作》在四首诗中是被诗家公认位写得第二好的一首。

和贾至舍早朝大明宫之作

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岑参这首诗气势好。

岑参的《奉和中书舍贾至早朝大明宫》这首诗的内容只尽力铺设早朝的庄严隆重。诗围绕“早朝”两字作文章,“曙光”、“晓钟”、“星初落”、“露未”都切“早”字;而“金阙”、“玉阶”、“仙仗”、“千官”、“旌旗”,皆切“朝”字。末联点出酬和之意,推崇对方。表示谦卑,都恰到好处。

官位较高的诗,有资格每天进宫中朝见皇帝。他们对于宫廷中那些威严而又华贵的礼仪,印象极,往往有诗记录。唐宋诗作这一类诗的不少。方虚谷编《瀛奎律髓》,给这一种诗取了一个分类目,名为“朝省诗”。

唐肃宗至德二载九月,广平王李傲率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兵二十万收复长安,平定了安禄山父子之。十月丁卯,肃宗还京,居大明宫。三年二月丁末,大赦天下,改元乾元。此时李唐政权,方才转危为安,朝廷一切制度礼仪,正在恢复。中书舍贾至在上朝之后,写了一首诗,描写皇帝复辟后宫廷中早朝的气象,并把这首诗给他的两省同僚看。两省是门下省和中书省,在大明宫宣政殿左右,是宰相的办公厅。中书省有政事堂,是宰相和大臣会议政事的地方。当时,岑参官为右补阙,属中书省。贾至是中书舍,是他的上司,因而做一首诗来奉和。

这首诗第一联说:鸣的时候,路上还有黎明的寒气,在这暮春时节,黄莺在皇城里鸣啭不已。从这一句看,可知这些诗都是在乾元元年三月里作的。第二联说:晓钟一响,宫中的千门万户都开了,白玉阶两旁,警卫的仪仗队簇拥着许多官员。“万”、“千”二字,都是多的意思,金阙指宫廷。上一句就是和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第三联也是写“早”:花迎接这些剑佩铿锵的官员,正是星星刚才隐落的时候,柳条吹拂着旌旗,还带着露水。第四联就和贾至的原作不同了。他说:只有这位凤凰池上的,能做这样一首好诗,正如《阳春》、《白雪》的曲子一样,使大家都难于奉和。这一联就是恭维贾至了。

对此诗的评价是:颈联绚烂鲜明,早朝意宛然在目;独颔联虽绝壮丽,而气势迫促,遂致全篇音节微乖。

岑参风格最突出的应该是边塞诗,他本也是边塞四大诗之一。他和高适二,一个像李白,一个像杜甫。他风格超迈,意境新奇,骨格豪壮,歌发慷慨,想象力宏富不受拘束。

岑参多年的边塞经历,让他这首“朝省诗”有了些许他的边塞诗“奇丽”的艺术特色。

杜甫的这首唱和诗写得最不好,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类形的体裁并不是他擅长的。

杜甫的思想,渊源于儒家,但由于他的接近民的生活实践,对儒家学说也有所突。比如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是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位不在位,都要谋其政。前说杜甫的许多五言律诗都可作“奏疏”看,看其实何止五律?儒家也谈“节用民”,“民为贵”,但一面有轻视劳动、轻视劳动民,杜甫与之相反,他热劳动民,也喜欢劳动,并甘心为广大民的幸福牺牲自己。

金圣叹说:“从来朝廷之上,左史纪言,右史纪动。今则自早朝至于朝罢,绝无足纪。君既无所咨访,臣亦无可建明,仅仅满朝香烟,挥毫唱和,则何补哉?只益之戚耳!”可见,金圣叹考虑到当时的制度,认为君王没有咨询访问(国事),作为臣子们便不便主动提及,所以称这组和诗为饰太平之作未免有失公允。金圣叹的这种观点应该给予重视。

奉和贾至舍早朝大明宫

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首联先写漏声催促着天色晓,像箭一般的飞快,后用“仙桃”代表宫内春景,点出景色醉。这一联主要突出“早朝”。

颔联则分别写朝见时的仪仗和宫殿中的自然景观及气氛。春和煦,旌旗上的龙蛇似乎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获得了生气,旌旗猎猎,龙蛇也好像在腾跃。大明宫里,和风轻吹,燕雀轻快而高兴地在天上飞着。“暖”,也含有赞美“圣恩”惠及万民,连龙蛇、燕雀亦且广沽皇泽之意。这一联主要突出“大明宫”。

前二联主要写的是“早朝大明宫”的原题。因为是和诗,接着就不免要转到原诗的作者身上来了。颈联写退朝后,重点突出写贾至的儒雅风流和备受君主恩宠。

尾联用了两个典故。先看丝纶美。因为贾家父子历任两朝的中书舍,后有一贾至供职的肃宗对贾至说,“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可谓继美矣······”主要意思是赞扬贾至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并能做出像父亲一样的政绩,实在是朝廷里的一段佳话。“池上于今有凤毛”里的凤毛并非简单的凤毛麟角的凤毛,也不是简单说贾至的才华出众,在一班大臣里很少见。而是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时有谢凤和谢超宗父子,他们文章风格和成就都很出众,于是梁武帝就称赞他们说,“超宗殊有凤毛”。意思是想说谢超宗终归继承了父亲谢凤特有的风格和才华。这两句进一步称颂其家世的文采和父子两代执掌朝廷起诏命职务的荣耀。

这首诗按其体例是一首台阁应酬式的诗,在杜诗中是很少见的。乾元二年(759)在长安任左拾遗也正是杜甫仕途生活中最重要或最煌赫的时期。因为是同僚之间唱酬之作,因此格调也就平正典雅,并且不乏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意味。整首诗艺术上格法严谨,脉胳分明,得和诗之体,所以历来的诗家对它十分推重。尤其是它的颔联“旌旗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冲融和悦的春天气息,诗家评价很高。当时唐王朝于安史之中初得安定,朝廷上下都以为中兴在即,升平可望,因此王维和诗中也有“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种充满信心的句子。

杜甫这首诗的不足之处又在哪里呢?用同样大量写律诗的王维的诗互相比较,就能看出杜诗的不足之处了。

杜甫一生创作了一百五十一首七律,占杜诗创作总量的百分之十,是初唐律诗总和的两倍多,盛唐律诗总和的一半。王维现存七律二十首,是杜甫之前,大量创作七律的第一

杜诗最能体现其含蓄蕴藉风格的是颔联,描写了旌旗飘扬,燕雀高飞的生动画面。此联被苏轼高度称赞,“七言之伟丽者,子美云:‘旌旗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而后寂寞无闻。”但如果细读“燕雀高”一句,则不难发现与出句“龙蛇动”不是很相称。《史记·陈涉世家》早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语,唐对鸟的选择也多不用燕雀,而多用凤凰、鹦鹉等。“雀”只是田间小鸟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