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是一首自怜身世、又关乎
的小词。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一说有一名南方歌伎
极了秦观的词,在秦观南贬的时候终于有机会见到偶像,誓要以终身托付。秦观虽然大受感动,但考虑到自己正是犯官之身,又值政坛风声鹤唳之际,不能再惹是非,便以这首《踏莎行》相赠,自己则孤身前往贬所。没过多久,秦观去世,灵柩还在路上的时候,那位歌伎忽于梦中有感,醒来后便前往祭拜,回来后便自缢而死。
这样,词的下阙“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说的便是两
在书信往来中相思之
与离别之恨越来越浓,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更是以郴江环绕郴山为喻,有
本当天天厮守,郴江却终于流远,离别而无法回
。
反观上阕,“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在郴州看到的,是大雾弥漫,月影朦胧。楼台是魏阙,津渡是出路,如今全然望不到了,茫茫不见前途。想躲进那美丽而纯真的桃源,却怎么也找不到桃源的方向。——这又是一个表面写景、实则含
的写法,最关键的意象便是桃源。
一说桃源,每个
都会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处桃源据说是在武陵,与郴州同属湖南。桃源,始终是一个乌托邦的理想世界,可以是政治上的寄托,可以是
生中的港湾。但当下的这个桃源,首先是实有所指的:郴州东北有一座山,汉代有一位叫做苏耽的修行者在此得道成仙,这里遂被名为苏仙岭。苏仙岭有
名桃花
,有溪名桃花溪,道家称此地为天下第十八福地,这便是秦观身边实实在在的一处桃源。然而,诗艺的妙处在于,桃源一语,让
无法分清到底是实是虚、是真是幻。若说是实,语意似乎别有寄托;若说是幻,当地明明便有一处桃源。这就是诗歌语言中歧义空间的巧妙营造,究竟如何理解,就看每一位读者自家的感悟了。
桃源的歧义空间还不止于此:即便是理想中的桃源,也有两处。一是武陵的桃花源,二是刘晨、阮肇桃源遇仙
的那个桃源,主题不再是世外的乌托邦,而是凡
与仙
的恋
。因此,秦观这里的桃源隐喻,便当是为那位南国歌伎而设,在这个
的桃源里,秦观只能听任哒哒的马蹄惶然而过,只能作为过客,而无法落脚成为归
。
上阙的末两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加重了这种伤感的
绪。孤馆,即孤单的驿舍,驿舍是不会孤单的,说它孤单,是因为驿舍里的
孤单;杜鹃,是诗词中常有的意象,这种鸟儿传说是古蜀国亡国之君杜宇所化,啼声悲切,让
不忍卒听,尤其是,杜鹃的啼声很像是“不如归去”,因此,诗词中凡是涉及“归去”的意思,总是难免以杜鹃的啼声来衬托。比如,秦观另一首词里便有“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杜鹃已啼,斜阳已暮,时光欲挽而不可留,谪
欲归而不得。
全词充满着一种绝望的
绪,唯一的一点暖意便是有
的两地相思,但就连这相思也是绝望的,谁都不会当真会有长相厮守的机会,哪怕连短暂的聚首也是奢求了。纳兰容若这里评道:“山长水远
别,一种相思两不期”,只有相思,却无期待,真是绝望中的绝望,悲凉中的悲凉。秦观,无论诗词、仕途、
还是
生,无论是好运还是厄运,自始至终,总与歌伎脱不了
系,几分
漫,几分辛酸。
其实,不但秦观的一生总是与歌伎相伴随,整个宋词的传播也大大得益于歌伎。但很多
对歌伎充满了误解,所以,这里简要地作一些澄清,也好让大家对宋代的文
生活与诗词传播多一些了解。
当时的文
士大夫经常招伎饮酒,就连程颢、程颐这样的理学宗师也参加过这种宴会,还留下了一个“座中有伎,心中无伎”的禅意盎然的故事。在古代,歌伎属于贱民,没有独立的户籍。官伎隶属于官府,属于乐籍;私伎属于主
,和牛马猪羊一个地位,可以被主
自由买卖,也可为士大夫所蓄养,宋词名家
欧阳修、苏轼等,概莫能外。
歌伎们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和文
士大夫很有共同语言,所以很容易摩擦出火花,产出
。而嫁给文
士大夫的良家
却是严禁学这些东西的,夫妻之间只有义务和感
,而罕见会有
。这一点是我们现代
尤其值得注意的,否则的话,以现代价值观来衡量这些古
,把悼亡诗词理解为
的表现,那么我们在看到那些写出
沉悼亡诗的文
竟然又和歌伎缠绵起来,难免会怒从中来,痛骂这些
面兽心”的古
。所以说,要理解诗词,有必要了解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