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天圣令(壹) > 第11章 红袖添香

第11章 红袖添香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下午,睡过午觉的元休走进书房,就觉得眼前一亮,刘娥已经在书桌前磨墨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见元休进来,刘娥忙跟着如芝行了礼,就见元休冲她一笑道:“咦,你来了。”

刘娥虽然在这王府觉得规矩太重,不免惴惴,见了元休这一笑,忽然间就忘了规矩,也笑道:“我来了好几了,早上整理的时候,你都不在呢。”

如芝怕她没规矩惹着了主子,正想提醒,却见雷允恭朝她使眼色,顿时就不说话了。元休还在问刘娥住得如何,吃得如何,习不习惯,有什么不舒服的,刘娥一一答了。

刘娥先开混说了一下,后来思忖过来了,不由得恭谨了几分。元休也听得出来,看了看书房内其他侍候的,便也不说了。

过了一会儿,元休就装模作样地说气闷,嫌书房太多,把都打发了出去,只留下了雷允恭与刘娥。这边捧着一卷书看似在低阅读,眼睛却在悄悄地看向刘娥。

刘娥一直低着,将香料研成末,用工具将炉中香灰压平,再将香篆模板铺上,用香匙将香填在模板中,轻轻抹平,再拿起模板,然后在一端点着香。开始是不敢与元休目光对接,后来做得不禁有些投,完全没有发现元休的眼光一直跟着她。

侍立在一旁的雷允恭不由咳嗽一声,见刘娥没注意,便又咳嗽道:“刘小娘子。”

刘娥忙抬看他:“雷公公有事?”

雷允恭示意:“王爷的墨了,你去磨个墨。”

刘娥看了看,发现侍们都不在房中,连忙走到元休的书桌边挽袖磨墨。

元休轻咳一声,装模作样地读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边念,一边拿眼神去窥刘娥。

不想刘娥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筐,虽然会唱些诗词,不过是凭着小聪明硬生生背下来,只会模仿别,于内容当真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这等借诗传的挑逗,如同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了。她只觉得这王爷在念书,却是眼睛嘀溜溜转,全然不认真,哪晓得他的意思。

元休念了几首,却见刘娥没有回应,只得自己厚起脸皮道:“我觉得李商隐这首诗写得甚好,小娥,你觉得呢?”

刘娥只能讪笑:“听着好像很不错,可……我、婢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元休笑道:“哦,哪句不明白?”

刘娥直白地说:“哪句都不明白。王爷,我家里穷,没读过书,不识字。”

元休诧异起来:“哦,那,你没读过书?可我在瓦肆中听你说书,说得那么彩,你又是从哪里学来的?”

刘娥就说:“我是向孙七叔学的,他能讲许多书呢。”

元休问她:“我听你说那么长的故事,你若不识字,如何能背下来?”

刘娥想起辛苦来,不禁道:“是啊,孙七叔就只讲一次,我拼了命去记,连饭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安,天天中念着,才能够记下来呢。”又数着手指:“我如今一共记了三个故事,有三十六折,哪怕天天讲,我也能说上一个多月呢。”

元休笑问她:“那你还在瓦肆时,这三个故事说完了呢?该怎么办?”

刘娥不在乎地说:“那我就再去学啊,去其他瓦肆中听别讲故事,去大相国寺听和尚讲经,在街讲故事啊。”

元休想了想,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递到刘娥面前:“知道这是什么书?”

刘娥看了看,指着封面上读:“太——平——”又摇,“后面两个字不认识。”

元休诧异:“咦,你不是不识字吗?怎么识得前两个字?”

刘娥笑了:“王爷,我就算没读过书,常招牌上字也能问的。如今官家的年号叫‘太平兴国’,到处都有这两个字,连铜钱上都有。”

元休来了兴趣,拉着刘娥的手,走到书桌边:“那你说说,还有什么字认识?”

刘娥羞愧地摇:“我,我不会写,我从来没拿过笔。”

元休就说:“我教你啊。”说着拿起刘娥的手,写了四个字:“这四个字叫‘太平广记’,现在认得了吗?”

刘娥顿时起起来了,指着那“记”字兴奋地说:“我想起来了,后街有个张家饼记,就是这个‘记’,那第三个字,是读‘广’?”

元休点:“对,广,有广阔、广博之意。《太平广记》这四个字,就是太平兴国年间,广博录取历代故事记实,其中有神仙有道术,有许多彩有趣的故事,那你讲的白猿故事,就是来自这《太平广记》的第四百四十四卷中的《补江总白猿传》。”说到兴起,又拿了一本《九成宫醴泉铭》的字贴:“这《九成宫醴泉铭》就是故事里的白猿所生之子欧阳询所写,如今这本字贴送你,你拿着也好练字。”

刘娥敬畏地看着手中的书,不禁惊叹:“原来真的有这啊,我还以为说书的故事都是编的。原来世上还真的有白猿成不成?”

元休不禁捂嘴笑了几声,才同她解释道:“故事并不是真的,确有其,他乃是唐代的书法大家,因长得有些丑陋,这故事原是与他不和的,编出来取笑他的。只是故事编得彩,也就流传下去了。”

刘娥很直白地说:“有学问的真厉害,瓦子里的姑娘们不合,只会背后编派家是狐媚子混账东西王八糕子,可编不出这样的故事来。”又好奇地指指那本《太平广记》:“这里有多少故事啊?”

元休看她眼神就晓得:“哦,你想学?”

刘娥点:“是啊。”学了这里的故事,她就不愁没故事讲了,不像向孙七叔学习,每天都要给他买一只肘子打半斤酒呢,可花钱了。

元休又想笑,又忍笑,道:“这套书一共有五百卷。”

刘娥大惊,五百卷,她得了这个,能挣一辈子的钱不发愁!哪怕离开桑家瓦肆,到莲花棚都尽够了。她看看这王爷,虽然脾气好,或可哄着他说一两个故事给她听,但五百个故事,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么多故事摆在眼前,叫她宝山而空手回,又岂能甘心。

元休看她的表就晓得她的想法,只觉得单看她的表就能看一辈子不厌的,当下也不再哄她,只笑道:“其实只要你能够识字,就能够自己看。”又哄她,翻了一页同她说:“这里有许多彩的故事呢。有个板桥三娘子,是开饭店的老板娘,三十多岁,她很有钱,有很多房子,店里还养了很多驴……”

刘娥一听到开饭店的老板娘,就神抖擞起来:“那她是怎么挣到这么多钱的?”

元休神秘一笑:“有个叫赵季和的客,一天晚上在这家投宿,半夜里睡不着,听到隔壁老板娘住的地方传来了稀里哗啦的声音,他就在门缝里偷看。这板桥三娘子呀,就拿出一副犁杖,还有一个木牛,一个木,都只有六七寸大小,让他们耕种床前的地,还拿出一袋荞麦种子,让他们种下。不一会儿,这荞麦就发芽、开花、成熟了。三娘子就让木把荞麦收割了,磨成,自己用这面做了烧饼,第二天拿给客吃。”

刘娥满眼羡慕地说:“还有这等好事!不用买面,也不用花钱雇,难怪她能攒下这么多钱。”

元休哈哈大笑,刮了下她的鼻子:“第二天,别的客都吃了烧饼,可刘季和不敢吃,急忙告辞了。不过他没有走,偷偷在外面看。结果这些客,烧饼还没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