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开,只能困死在这宫闱之中。
大中祥符四年四月,皇子满周岁时,赵恒大赦天下,取名受益。同时,因庄穆皇后郭氏已去世四年,中宫虚悬,诏众臣议册立皇后之事。
此时朝中已然分成两派,一派以资政殿大学士王钦若、三司使给事中钱惟演为首拥立刘德妃,另一派则是以参知政事赵安仁、翰林学士李迪为首,反对立刘德妃为后,并力荐沈才
年纪家世最为相宜,可立为皇后。
赵安仁是副相,辅佐王旦执掌中枢甚久,广闻博记,历代典制律法、近代史实沿革均如数家珍,便是王钦若也难比及。澶渊之盟时,双方使者往来礼仪、文书制订等,皆由赵安仁一一安排。李迪是咸平初年寇准取中的进士,亦是多次上疏,反对立出身寒微的刘妃为后,此二
甚是强硬,赵恒不免有些
疼,只得早早宣布退朝。
过了几
,王钦若在御书房奏事,此时因为王旦年纪渐大,赵恒亦有考虑将来的
选,就问他:“朕问你,诸大臣之中,谁
的品行德望较好?”
王钦若忙道:“以臣所见,文武众臣中,若论为
,没
能比得上参知政事赵安仁大
的了!”
赵恒笑道:“我倒是少听得钦若如此夸
的,赵安仁果然为
极好吗?”
王钦若忙道:“赵大
不但与同僚
好,而且为
最是念旧记恩。昔年故宰相沈伦对他的知遇之德、提拨之恩,赵大
至今仍仍念念于心,常存报恩之念。”
赵恒哦了一声,似有所悟:“怪不得他如此力争……”这边挥手令王钦若退下。
过了几
,赵恒与宰相王旦谈话时,轻描淡写地提及,叫他留心一下可接替参知政事赵安仁的
选,王旦大惊,忙奏道:“赵安仁任职以来,并无过错,请官家三思。”
赵恒颔首道:“朕知道了!”
过了数
,旨意下,罢力主立沈氏为皇后的副相赵安仁参知政事一职,改任兵部尚书。赵安仁一被贬职,朝中大臣们纷纷倒转方向,一时间满朝争着议立刘德妃为皇后。
然后刘德妃却一再上辞表,请辞皇后之封。
众臣心领神会,刘德妃每上一次辞表,接下来的再一次请立刘德妃为后时,拥护的朝臣更多,反对的朝臣更少了。
眼见朝中上下,反对之声渐渐越来越弱,副相向敏中、翰林学士李迪、兵部尚书赵安仁等大臣眼见刘德妃封后已经有顶不住的之势,已经不敢再上书反对,只得频频往宰相王旦家跑。
这一
,宰相王旦忽然称病,不再上朝。宰相这一无声的表态,令议立刘娥为后的朝臣们忽然之间停了下来,不敢再有举动。
然而经过天书封禅赐珍珠一事之后的刘德妃,已经掌握了如何对付王旦的办法。她依然再上一道辞表以示退让。
紧接着,赵恒下旨:宰相王旦加封为门下侍郎兼玉清昭应宫使,副相向敏中加中书侍郎,内外官均加官加恩加荫封。同时,大封皇族,除已经去世的雍王元份及衮王元杰外,其余在世的亲王如长兄楚王元佐加封为太师,六弟相王元偓加太傅,八弟舒王元俨加太保等。
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旨意传至中书省,因中宫虚位,特立德妃刘氏为皇后。
从封后的圣旨下到元旦,不过一个多月时间,只因时间紧迫,而封后大典事项极多,礼部、鸿胪寺忙了个晕
转向。
封后之制,先说册符,封后的玉册,要用珉玉五十简,匣依玉册的长短制就;皇后之玺用黄金铸就,有一寸五分见方,高有一寸,上有鎏文曰“皇后之宝”,盘螭纽。皇后之绶并缘册宝法物均以古法旧制为之,匣、盝之上,以朱漆金涂银装饰。本朝皇后之册立,与前代《通礼》有异,不立仪仗,不设汤沐县。
册后前一
,先设守宫之仪式在朝堂,派册宝正使、副使依次于东门外,捧旨的命
依次于受册宝殿门外,设皇后受册宝位于殿庭阶下北向。
另有奉礼设册宝正使位于内东门外,副使、内侍位于站在他的南面,参差而退,再东向北依着礼册上规定的步子走到上面,把宝册放在案几上,位置在于正使前面的南向,又设内给事站于位于北厢南向。
一应礼仪完后,正副使和内使等,就守着宝册一夜。
第二
,正是元旦。册后大典开始。
文武百官着官服早早依次
场,礼直官、通事舍
先引中书令、侍中、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及奉册宝官,执事
身着红衣,衣带有勋帻,率先到垂拱殿门外依次站好,等着册符之降。
然后是礼直官、通事舍
分引宰相、枢密使、册宝使副、文武百官诣到文德殿立班,东西相向。内侍二员自内宫承圣旨,取皇后册宝出垂拱殿,奉册宝官俱捧玉笏率着执事
,礼直官引着中书侍郎押送金册,中书令跟从于后,门下省侍郎押宝符,侍中跟从于后,由东上阁门出,一直送到文德殿庭暂时安置册符。
礼直官、通事舍
再引册宝正使、副使就位,次引侍中于使前,西向依礼制而拜。典仪官高呼“再拜”。然后一声声依次承传到位,册宝正使、副使、在位百官皆再拜,内侍行首周怀政展圣旨宣曰:“赠虎捷都指挥使刘通
册为皇后,命公等持节展礼。”册宝正使、副使再拜,侍中还位,门下侍郎自周怀政手中取过节仗,门下侍郎手执节仗授于册宝使,册宝使跪受节仗,然后是册宝之节幡会议于册宝副使。
仗幡俱受,再引中书令、侍中站到册宝东北,西向而立,中书侍郎引册案立于中书令右,中书令取册授于册宝使,册宝使跪受,而后起立,置册于案。中书令、中书侍郎退回班列。门下侍郎引宝案于侍中之右,取宝授册宝使亦如上面的仪式。
典仪唱赞曰:“拜讫。”众
再拜,礼直官、通事舍
引册宝正副使押送册宝,一名官员手持节仗在前导引,奉册宝官捧着宝册,在众多仪仗卫队的簇拥下,依次出了朝堂门,自内东门跟随内臣进
后宫。
然后是内臣引内外命
就位,内侍到阁中,请皇后刘氏换上大礼服,等候册宝使到来。正副使来到阁下,站到东向内给事的前面,自北向内跪下,俯伏在地,道:“臣册宝使王钦若、副使丁谓奉制授皇后册宝。”
皇后刘娥坐在帘内,拿过准备好的答辞照念,然后道:“起。”正副使站起,退回原位。
内给事
捧着册宝
殿,先有由侍候向皇后跪下说明仪式,然后是正副使退回外殿。
内侍引皇后出,立于庭中北向位置,内侍跪取册,次内侍跪取宝,起立,西向站在皇后右少前,内侍二员进立皇后左少前东向。在内侍赞词中,皇后再拜,接受依次金册宝符。然后内侍导皇后
正殿升坐,再由内臣引着后宫诸妃嫔、各家命
朝拜称贺。
皇后再换上后服,面见皇帝朝谢。此时文武百官,已经到东阁门上表祝贺。
整整一天在琐碎的礼节中,完成这场封后大典,刘娥的心却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激动和兴奋,这一天她等了很久很久,久到此刻到来之际,反而变得不再重要,而只是这样静静地走过这个过场而已。
在整个天下为着这一天而忙
时,她反而显得异常地冷静,在内给事的唱赞声中,她一丝不苟地完成着一项项礼节,甚至还能有余暇观察到宫
摆错的礼器。在向大殿那长长的甬道上,听着两边如山的
群静静的呼吸声,她忽然有一种错觉,那穿着大礼服如众星拱月般走向文德殿的,好象是另一个
,而自己的灵魂已经脱离了躯体,浮在空中静静地旁观着。
走到尽
,赵恒已经坐在殿中的御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