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在民国打酱油 > 第一百五十三章、“汤达人”正式上线

第一百五十三章、“汤达人”正式上线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发生与华夏西南角的这场兄弟大战,最终结果令咋舌,一个旧的朝代再次被历史的洪流冲散,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皖系强启瑞正式登上华夏近代历史的大舞台,与大当家黎黄陂一起召集国会,制定宪法,重组内阁。

然而,即使华夏正冶界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不过是换了个而已,自家的一三餐才是最重要的。

汤皖,钱玄和迅哥儿在这段时期内,一直忙着建立方便面工坊的事,亲眼看着工坊的地基一点点打好,又搭了一个大大的棚子,和盖了几间青砖大瓦房。

然后是一些设备搬运和安装,召集培训手,试生产,出了问题改进,再继续试生产,一直到3月底才正式生产出了第一块方便面。

这一块小小的方便面,经历了拉皮切丝,油炸定形,烘烤去油,晾包装,到了汤皖手里,就变成了一块圆圆的饼状。

汤皖小心的掰开,方便面便发出“咔哧”一声脆响,除了形状和后世的不一样外,其他基本一致,于是,轻轻捏起一块,放嘴里品尝。

把其他的递给后面的,钱玄,迅哥儿,六爷,以及工坊里的员工,大家一起嚼着,两个多月来的辛苦,便被这一小块的方便面给抵消了。

看着后世盛行的方便面,以这样一种姿态正式登陆这个时代,汤皖的心里却是别有一番滋味,说不清,道不明。

其他看汤皖脸上露着笑,只怔怔的看着,还以为汤皖是高兴上,一时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无法用言语表达呢。

有了第一块方便面的出现,接着便是第二块、第三块和无数块,渐渐的首都民众的视野里就出现了它的身影。

一块圆圆的饼状,成年男的手掌大小,外面包裹着一层油纸,写着“汤达”方便面六个字,下面标注着味类型,有海鲜味或者辣味等好几种,撕开油纸,里面还用一层白色的蜡纸包裹着。

再撕开蜡纸,便可以看到一块黄色的面饼和一小袋调味包,取出面饼放碗中,加调味包,冲沸水,稍等一会就能闻到诱的香味。

“汤达”方便面一经上市,凭借着低廉的价格——一包1分,和味众多,简单易食用等特点,迅速打开了市场。

虽说一包一分的价格,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有些贵,但还是抵不住新物品的新鲜劲,有许多老百姓特地买一包来尝尝。

城外的工坊从刚开始的一天能产500包,到工熟练之后,一天能产1500包,但是相对于首都这样的大城市的庞大需求来说,还是显得杯水车薪。

汤皖一看这架势,赶紧联系六爷,准备开始工坊扩建,建设二期工程,另外也在尝试降低价格,最终的目标是0.5分一包,达到普通老百姓也能随时随地,想吃就吃的地步。

二期工程扩建的速度比一期工程快多了,而且场地规模也大了很多,同时又招收了不少的难民工,先进行培训,好等二期工程完工,可以直接上岗。

同时,六爷派去渤海湾沿岸试图联系当地渔民,建立海产品直供渠道,避免了中间商赚差价。

汤皖则是联系了当前国内调味品龙企业——李锦记,双方展开洽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调味品价格上,又减少了一些成本。

最后则是,经过众相商,决定去掉包装外层的油纸,改直接用一层蜡纸,因为桐油纸对体有害,特别是作为食品包装,容易被误食,这就又减少了包装成本。

5月底,二期工程全面完工,工们只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来熟悉新设备,新场地。

产量就达到了惊的一天3000包,而且随着工作熟练度的进一步提升,产量有望达到产3500包.

一个新兴产业的兴起,带动的是一大群产业,单就增加就业岗位这一项来说,到5月底,便面工坊实际已经招收了300多名工

没有现代工业基础作后盾,所有的程序都要工来控制,导致了大量手的增加,为了增加产量,汤皖决定实施后世的三班倒工作制,这就又要招收工

随着方便面的出世,火车上正式结束了馒大馍统治的时代,几十个小时的旅程,饿的时候,来一包热乎乎的“汤达”方便面,吃了都说好。

在首都这个市场饱和之后,“汤达”方便面又开始流向平津市,沿着津浦线,“汤达”方便面开始在金陵,沪市和杭城等南方城市小有名气。

等到方便面工坊一切都走正规的时候,汤皖等三便不再管理了,而是由占有小的六爷全权管理,只需要月底分红即可。

汤皖从1月份一直忙到6月份,期间还要准时去北大上课,可想而知,是有多忙,幸亏有迅哥儿一直忙前忙后,否则真就没法善了。

6月底的时候,汤皖,钱玄,和迅哥儿,三拿到了第一笔分红,每足足分了100多大洋,这可是现金,不是迅哥儿那个开空支票的工资。

这天晚上,汤皖在家请客,除了迅哥儿和钱玄两外,还特意请了菊长,如果不是菊长在其中出力,这个工坊估计早就黄了,此中原因,大家都懂。

大牛从早上就开始忙活,一直忙活到晚上,准备了不少的菜,6月份的天气,还不算太热,即使是这样,大牛一个也是忙的够呛,汗水把身上都浸湿了。

“砰砰砰!!”的敲门声响起,大牛顾不得放下手里的锅铲子,便直奔大门处开门,是三位先生回来了。

院里安静的氛围,随着汤皖三的进来,随之变得热闹起来,厨房里弥漫着美食的味道,就连院里的树叶也在慢慢摇晃。

而树下的石桌上阵摆着一壶茶水,三正围着石桌,一边喝茶一边闲聊,钱玄一脸佩服的看着汤皖,说道:

“皖之,你可真是神了,这一个月的分红都快赶上我工资了!”

这个时代,大学教授和正府工作员的工资之高,简直让望而生畏,足足有一百多大洋的月薪,而普通累死累活一个月,平均也就5个大洋。

所以,当钱玄看到可以分红100多大洋,心里的震惊可想而知了,而这一切不过才经历了短短的半年时间左右。

听到钱玄又无意中提起了工资,迅哥儿心里就没来由的生出了火,发着牢骚,说道:

“房子里换了住,工资还不发,这换和不换,有什么区别?”

汤皖给迅哥儿倒了一杯茶,劝其消消火,而后说道:

“大区别没有,小区别还是要的!”

迅哥儿还不解气,又抱怨道:

“我看,是一丘之貉,没一个好东西,这才换了多久,就要闹出天大的笑话了。”

自从袁老大去世以后,黎黄陂任大当家,启瑞任二当家,实际上两个不对,权利基本都在启瑞手里抓着。

而袁老大离世后,手底下的众多小弟就都摇身一变成了各地实权大佬,都纷纷以同门出身的启瑞为首,因此启瑞腰杆子能挺得直,讲话声音直接盖过大当家。

黎黄陂受南方信任,肩膀上承受着民主共和的重任,结果启瑞直接不鸟他这个大当家。

于是,启瑞在黎黄陂的眼里,就成了又一个袁老大般的物,所以两者之间缝隙越来越大,这便是迅哥儿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