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周天子 > 第九十一章 亚圣(八千字大章)

第九十一章 亚圣(八千字大章)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前去,但若我肩负着村民逃生之重任,那我亦会选出一去堵住缺。”

魏惠王点点,又瞧向姬定,只见其笑而不语。

孟子问道:“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姬定道:“若是老先生作为一个先生,这么说自然没错,但如果老先生作为一个相邦,这么说,那就是大错特错。”

孟子问道:“此话怎讲?”

姬定笑道:“如果让管仲、商鞅来,他们会选出十去堵住那个缺。”

魏惠王纳闷道:“不是说一就可以堵住吗?”

孟子稍稍一怔,又打量下姬定。

姬定点点道:“是一就可以堵住,但是作为君王,作为相邦,在这存亡之际,必然是要做到万无一失。”

孟子突然看向一旁看戏的魏惠王,问道:“何许管仲、商鞅,大王不就在这里吗?问问大王便知。”

魏惠王瞅着他们二,不对呀!寡是来看你们自相残杀,怎么这一开始又怼到我上来了。他摇道:“这...这寡不知道。”

姬定笑道:“这我们可举例,大王在位这么多年,看看是不是有许多政令都乘以十。”

魏惠王想了想,道:“寡兴许会...会派十个去。”说话时,他用透着威胁的眼神,瞥了眼姬定,你小子可别举例,这一举例,那就没完没了。

孟子捋了捋胡须,道:“这一就可堵住,大王偏偏要选择让十去,你这与谋财害命又有何区别?”

魏惠王做不得声。

真可怜。

姬定笑道:“在我看来,这国君分三等,君、昏君、明君。”

孟子问道:“有何讲究?”

姬定答道:“就以这故事为例。君,他生,他有可能派更多的去堵。昏君,是真不知道,可能派五十去赌,亦可能派一前去。而明君,那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假借臣子之,行不仁之事。”

这小子可真是有些意思。孟子呵呵笑道:“大王显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如此看来,大王真乃明君也。”

姬定点道:“正是。”

明君?懂我!魏惠王呵呵笑道:“哪里!哪里!”可话一出,他突然惊醒过来,你们两个这是狼狈为讽刺寡,揣着明白装糊涂,借臣子之......!

岂有此理!

魏惠王涨得老脸通红,这戏看得代价太大了。

此话一出,三心里都清楚是怎么回事。

孟子不管魏惠王,向姬定问道:“难道你认为是这对的吗?”

“这是错的。”

姬定道:“故此我才建议大王要认真聆听先生的告诫之言,但万不可让先生来治国,而原因就是先生是不可能会让十个去堵。”

孟子道:“既然是错的,却要用之,道理上就说不通。”

姬定笑道:“我与老先生讲个故事。”

孟子听得一乐,这可是他最为擅长的,点道:“你说。”

姬定道:“曾今有一个国君,他率领子民,击败了屡屡来犯的北戎部落,并且将这个部落的首领,以及身边的臣子,统统都杀了,唯独留下一个半岁大的婴儿,不知二位以为......!”

“寡不知。”话都没有问完,魏惠王便是哼道。

你们两个坏,十句话,九句话藏着陷阱,谁答谁SB。

孟子不能不答,他甚至都已经猜到这故事的下部分,但他也着实不忍亲说出对一个婴儿下杀手,于是道:“这婴儿什么都不知道,到底是无辜的,又怎能痛下杀手,可带回去,好好教育,使他成为一个正直的,甚至可借此消弭两国的恩怨。”

姬定拱手道:“老先生心怀仁义,令晚辈钦佩不已。确实,这婴儿令那位国君生了恻隐之心,于是他就留下了那个婴儿,并且收为义子,从小就培养他,可惜天底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等到那婴儿长大之后,还是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于是他想尽办法报仇雪恨,而最终他成功报仇,并且还屠杀了那位国君数十万的子民。敢问先生,这位国君他是对,是错?”

孟子知道这种问题万不可回答,怎么回答都是错的,道:“我也与你说个故事,有个国君非常担心别谋朝篡位,于是他派出许多密探,偷听那些大臣们有没有被后议论他,但凡有议论他的,他都是斩除根,是一个不留,你认为这国家还能够兴盛吗?”

面对这种怎么回答都是错的问题,其中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问他一个类似的问题,推给对方答。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避重就轻。

姬定笑道:“在我看来,这只因这个国君无能,明目张胆滥杀无辜,那是昏君、君所为,而明君所为,乃是杀于无形之中,昏君、君是杀了,国也亡了,而明君是杀了,国家也兴盛了,此乃二者又一区别。”

孟子岂不知对方是在避重就轻,我说得杀,你说得是能力,他突然瞟了眼魏惠王,点道:“这话我只认同一半,确实,不少国君都是杀于无形之中,就比如说这梁魏,外面成天饿死多少,可国君却每天大鱼大,这牲畜多得都吃不完,但此绝非明君。”

魏惠王郁闷极了。

这又扯到我身上来了。

他渐渐明白,自己不是来看戏的呃,而是来当靶子,心里后悔没有听惠施的劝告。

姬定笑着点点道:“这便是不能重要先生的原因所在。”

孟子问道:“此话怎讲?”

姬定道:“先生是否知道,如果国君将自己的牲畜和粮食、绸缎都分给那些吃不饱的子民,结果会是什么?”

孟子问道:“是什么?”

“那就是死更多的。”

“此话怎讲?”

姬定道:“牲畜、粮食、绸缎皆是一个国君的统治基础,这个基础要是没有了,国君还拿什么统治,这世道只会越变越,死得只会越来越多,这就是为什么,即便外面许多子民饿死,但再英明的国君仍将自己食物分享给那些富裕的,而不是那些子民。

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君的食物只能救济一时,真正能够让子民脱离苦海,乃是治国之道,而治国之道是出于才,故此英明的国君是拿更多的钱求才,只有愚昧的国君,才会将自己财物分给那些挨饿的子民。

统治者必然是虚伪狠绝的,因为统治者要以大局为重,要以长远为重,而老先生你过于仁义,眼里就容不得沙子,对于统治者而言,仁义是必不可缺的,缺乏仁义,必将亡国,但如果仁义成为唯一,那也必将亡国。”

孟子直摇道:“若不以仁义为先,那必是君,依你所言,任何一个国君都能够以此为由,来为自己残不仁开脱,当杀杀多了,也必然会变得麻木不仁。

另外,你说国君拿着钱去招才,而不应该救济那些挨饿的子民,但若是这才能够心安理得的收下这钱,先图自己一时安乐,不顾子民之死活,那这种才不要也罢!”

“老先生言之有理,是这么回事。”

姬定点点,又道:“再回到之前那个问题,一,还是十。老先生肯定是派一去,但是国君相邦肯定是派十,但这是残不仁吗?那我们就要问,统治者为何要派十去,说到底他还是为了救更多的,他不是说要害那无辜的九个。”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