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病娇皇子赖上门 > 第195章 帝王猜疑带来的机会

第195章 帝王猜疑带来的机会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开了年,就是元康十七年。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待到四月,长莺飞,西征大军发起了反攻,骑兵原,直戎狄王庭,斩杀无数,抓获汗妃王孙,第戎大汗仓皇奔逃。

六月月,戎狄派遣使臣和谈。

八月,谈判达成初步意向,戎狄向大周称臣。

除却部分军士常驻边关,大军班师回朝,历时近一年的战争告一段落。

此战,为西北边关带来了二十年和平。前提是,二十年内,原上不会出现第二个新兴势力。

此战,同样为元康帝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利益。

是他继承皇位以来,真正意义上由他主导的,打的第一场灭国之战,并且胜了。

无形中,加大了皇权。

元康帝说的话,明显比以前更管用。

出征的将士,当然各有好处。

只不过……

这一战将戎狄打怕,朝廷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历时近一年的战争,打仗开销将近两百万两。战后抚恤,奖赏,遣散,各项开销又是一百多万。

一场战争,花去三百多万两真金白银,还不计算牛羊马匹死亡,伤亡损失,辎重兵器铠甲这些后续需要补充的物资,总之这场战争在户部眼里是大亏特亏。

从戎狄得到的缴获,折算为银钱最多几十万两,根本不足以平账。

因为和谈,缴获的俘虏也都还给了戎狄。

总而言之……户部上下愁眉苦脸,今年注定是亏空的一年。

元康帝手中有矿,不怕亏空,几百万的亏空他还是能承受的。

随着大军班师回朝,吴王刘璞论功,据说论了个功。说他负责大军辎重,处置得当,确保了大军后勤得到及时充分的保障。

吴王刘璞一时间名声大噪,朝中百官仿佛约定好了一样,山齐齐上本请陛下尽快立下储君。

吴王刘璞贤良谦逊,又是长子,堪为储君最佳选。

元康帝不作声,任由朝臣们闹腾。

他越是不作声,朝臣们闹腾得越发厉害。

什么秋收赋税,都没空关心,所有都盯着册立储君这件大事。不光是京官凑热闹,地方官员也纷纷上本请立吴王刘璞为储君。

“册立吴王为储君,此乃心所向。请陛下下旨!”

一句“心所向”彻底刺痛了元康帝。

西征大军立下不朽功劳,是他这个皇帝的指挥得当。当初,也是他力排众议要发兵攻打戎狄。

而今,大军班师回朝,无为帝王歌功颂德,却都在称赞吴王刘璞如何如何贤良,如何如何堪当储君大任,还说心所向。就连内阁某些都在凑热闹。

气煞也。

元康帝出离了愤怒,直接拂袖离去,将朝议半途而废。

众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立储君,事关国本,是朝廷等大事。陛下生的哪门子气?

总不能一直不立储君,更不能废长立幼。

过去,都说吴王没有德行,暂时不该请立储君。

如今,吴王攒下军功,有了德行,为什么陛下依旧一副不满的样子。

想不明白,有却能想明白。

内阁几位都是学霸,大家打个眉眼官司,无需开,一切尽在不言中。

陛下的心意众都明白,明白归明白,却不能自己挑做马

陛下想要朝臣称颂,想要歌功颂德,朝臣们却只盯着储君这件大事,不屑做马虫,徒呼奈何。

这年,文官们还是有骨气的。偶尔做做马可以,但不能在大朝会的时候公开做马

名声还想不想要了?

公开拍皇帝马,读书的节呢?骨气呢?

这帮当官的,很多时候最喜欢和皇帝对着,以博取一个不畏皇权的美名,被士林称颂,好处大把大把的。

……

元康帝很清楚朝臣们的做派,所以没在大朝会上开骂,仅仅只是让大朝会半途而废。

回到建章宫议政殿,元康帝一腔怒火立马发泄出来。

砸了一套又一套的瓷器,书案上的奏章统统扫落在地。

“欺太甚,简直是欺太甚。心所向,呵呵!错让朕退位,当个太上皇得了。”

这是真动怒啊!

连退位这种诛心之言都说了出来。

方内监当即挥挥手,宫太监内侍统统退出大殿。

陛下说的话决不能传出去,谁敢说一个字,死!

“陛下息怒!”

“这怒火朕熄不了。是不是在百官眼里,朕就是个昏君,不及吴王百分之一。他民心所向,朕算什么?朕是不得民心吗?”

方内监蹙眉,朝会的时候,喊出民心所向那位官员,他可以肯定必定是浑水摸鱼,故意搞事的。

他甚至怀疑,这一切都谁张家安排,甚至赵家也参与了其中。

薛家太着急了,这个时候请立太子,并且搞出这么大的声势。

也难怪,吴王立下军功,下面的官员看不清形势,以为储君之位非吴王所属,于是乎随大流。万一能博个拥立之功,就发达了。

一群投机客,跟着薛家的号召,纷纷上本请立吴王为太子。

这么大的阵仗,难怪会被利用,当着元康帝的面喊出民心所向这句犯忌讳的话。

元康帝脸色发青。

儿子民心所向,他这个当老子的绝不会感到丝毫开心,唯有愤怒警惕怀疑甚至是恐惧。

他老了,儿子却正年轻。

力不济,儿子却力充沛。

他不知道还能活多少年,儿子至少还有几十年。

此消彼长,元康帝心中对薛贵妃,对吴王生出了前所未有的警惕心。

朝臣拥立吴王为太子,他偏不答应。

但,他也不能和朝臣们硬碰硬对着

该想个什么法子,了这一次的拥立,灭了吴王的气焰。

“传朕旨意,吴王从军一载,劳苦功高。着居家休整,休养生息,以待将来为朕分忧。”

方内监:“……”

这是让吴王刘璞赋闲在家,不授实权,也不给差事。

这哪是劳苦功高,分明就是功高盖主,必须打压。

方内监提笔,默默书写诏书。

写完后给元康帝过目,然后盖印,安排一名太监前往吴王府传旨。

做完这一切,方内监才说道:“老担心朝臣恐有非议。”

元康帝冷哼一声,“他民心所向,朝臣当然有非议。认为朕不该让贤良英明的吴王赋闲在家。朕是慈父,关心吴王身体,怕他在外落下隐疾,这才让他在家休养。什么时候休养好了再说差事。”

“陛下慈!只是,此举还不能彻底平息请立储君一事。甚至于,会让朝臣们更加坚定请立吴王为储君。”

元康帝大皱眉

“此局必!朕春秋鼎盛,今年才添了十三皇子,朕还有几十年,根本不着急确立储君之位。”

“陛下言之有理。奈何,卫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