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套帽子和围裙上都绣上“似锦卤菜铺”几个字,这样
家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这家店的伙计。
“似锦卤菜铺”就是她的卤菜铺子的招牌,这个名字是良笙给取的。
本来似锦想取名叫“笙记卤菜铺”的,因为满大街都是这样取店名。
可是良笙说,她是这家卤菜铺的创始
,理当用她的名字。
一切准备就绪,已是几天之后。
良笙学着古
,特意翻了翻黄历,明
就是好
子,便和似锦商定,明
就开张。
当天吃过午饭,似锦就带着已经配好的卤料包和青菱去了卤菜作坊。
卤菜作坊的两个伙计谨遵似锦之前的吩咐,在每个大砂锅吊子里已经熬了一两个时辰的
骨汤。
本来应该熬猪骨汤打底,可是没有猪骨汤卖,而良笙又没休沐,没时间上山打野猪,就只能用
骨代替了。
不过
骨熬出来的汤一样鲜美,不比猪骨熬出来的汤差,就是要费好多
。
不过
也不会
费,全都打算卤着卖。
似锦一进作坊,首先检查
骨汤,见熬得不错,让两个
才把汤里面的
骨
全都捞
净,这才把带来的卤料包放
其中,加生姜和清水。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制半个时辰,香味就溢了出来。
不论谁从附近经过,都忍不住
吸好几
气,直呼:“真香!”
似锦在一
铁锅上用油将白糖炒化,一直到变成
红色泛起白泡时,加
清水,制成糖色。
卤菜必须得用到老抽才好上色,可是这个朝代没有老抽。
似锦让一个下
把黄豆酱控出酱汁,滴
瓦盆里,代替老抽。
再将刚才调制好的糖色和黄豆酱汁加
卤水里,卤水就算调制好了。
似锦让两个
才把案板上堆得小山高的、已经清洗得
净净的食材放
卤水里卤制。
叮嘱他们注意火候,又把青菱留下来看着,这才一个
回家做晚饭。
夫妻两个吃完晚饭,似锦去卤菜作坊换青菱去吃晚饭。
这第一锅卤水最重要,调制好了,并不代表卤水就达标了。
还得让卤料包里的卤料和食材充分熬煮两个时辰以上,卤水才完全达标,卤料包才能够从里面捞出。
似锦的卤料配方全都是秘方,为了以防有
偷偷把卤料包捞出来,辨认里面的卤料配方,她才要和青菱
流守着。
等卤水熬制好了,捞出卤料包,似锦这才离开。
用过的卤料包她处理起来也是极为郑重的,把里面的卤料磨得
碎,然后随风一撒。
第二天早上,虽然是卤菜铺开业的
子,可良笙照旧上学。
似锦也没刻意打扮,只不过换了一件新做的,袖
和裙摆绣了花的水红色葛布上衣配白色裙子,带着青菱去了镇上。
大壮、青山几个伙计早在半个时辰之前,把昨晚卤好的,放在卤水里浸泡的各种卤菜全都捞出,用带盖的木桶装着挑到了铺子里。
似锦主仆到达铺子时,四个伙计全都穿着似锦给他们做的袖套和围裙,戴着帽子,规规矩矩坐在自己负责的柜台后面。
每一个伙计的面前都有一杆小秤,柜台里面还有笔墨纸砚。
小秤是方便他们给顾客称重,笔墨纸砚方便他们记账。
似锦对员工从来赏罚分明,不搞一刀切,更不搞大锅饭。
她特意安排每个伙计负责自己柜台的卤菜,并且让他们记账,就是为了在月底好给他们发奖金。
谁卖的多,创造的利润大,谁的奖金就多,这样就不存在混水摸鱼的
况。
而且谁的柜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月
换一次,就不会存在谁的卤菜好卖而销售好的
况了。
四个伙计像自家铺子开张似的,个个喜气洋洋。
不过他们是似锦家的
才,也算是他们家的铺子开张。
伙计们见了似锦,全都站起来笑着问安。
似锦给了他们一
一百文的红包,又里里外外检查了一番,吉时一到,便让青山在店门
放了一挂鞭,庆祝开业。
鞭声一响,斜对面的史记卤菜铺立刻跑出来好几个伙计。
其中一个伙计站在铺子门
敲锣打鼓,高声喊道:“走过路过的不要错过,咱们家的卤菜一律八折,一律八折,仅限三天,快来买呀。”
另两个伙计则表演起舞狮。
因为不是专门的舞狮艺
,所以舞的并不好,把雄狮都舞成了叭
狗。
但是敲锣打鼓很热闹,因此吸引了不少路
伫足围观,显得他家铺子特别有
气,反观似锦的卤菜铺就有些冷清了。
青菱气得脸发黑:“东家娘子,他们是故意的!”
当然是故意的,而且还很有可能是夏老三挑唆的。
虽然刚才夏老三只是从史记卤菜铺里探了一下
就缩回去了,可还是被似锦给捕捉到了。
“同行是冤家,
家故意要拆咱们家的台很正常嘛,别生气。”
似锦心里不是很慌,她是有王牌的。
她卤菜店里卖的卤豆制品系列任何一家卤菜铺子都没有卖的,应该可以给她家的卤菜店拉些
气。
夏老三和史公子坐在宽敞明亮的铺子里一边喝着茶,一脸得意的看着斜对面的似锦卤菜铺。
史公子向夏老三竖了竖大拇指:“夏兄,还是你厉害,让对门开张就放了个哑炮,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