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舰娘:从深蓝到星海 > 第二四三章 大和的早期改造

第二四三章 大和的早期改造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大和作为战列舰,总体设计上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是历史上实际建成的最强战列舰,拥有实际列装使用的最强舰炮。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她的舰体设计也是非常优秀的,使用了相对合理的早期球鼻首,拥有非常优秀的回旋半径。

用十五万马力的动力系统,推动七万吨的舰体,获得了27节的相对较高的航速。

她可以说是系军舰设计的集大成之作,是非常优秀的稳定的海上炮击平台。

当然,她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是设计理念可以通过学习迅速提升,但是制作工艺水平却只能依赖于长期的积累。

作为后发的工业国家,系的工业基础相比欧美而言,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

系是在进二十世纪之后,到了俄战争的时代,才有能力自行建造大型主力舰。

大型主力舰的设备之中,对于工业基础依赖最大的,就是大型舰船的动力系统,包括锅炉、机、传动轴、齿组。

美系被北卡罗来纳级之前,都搞不定大功率的传动轴和齿组,才不得不长期使用电传动。

二战时代的系的军舰的锅炉和机,一直都是技术相对薄弱的环节。

翔鹤和岛风的动力系统虽然能好,但是稳定不是很好,有点类似于超频产品。

大和的最终建造方案,是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方案,而这个保守的倾向贯穿了整个方案的方方面面,包括非常重要的动力系统。

大和的锅炉,蒸汽温度325度,蒸汽压力25公斤每平方厘米。

系大舰里面,只有试图量产的苍龙比她低,小船里面的阳炎都比她高一截。

翔鹤的锅炉蒸汽温度是360度(阳炎350),蒸汽压力30公斤每平方厘米。

系锅炉水平最高的是岛风,蒸汽温度400度,蒸汽压力40公斤每平方厘米。

作为对比,美系的弗莱彻,蒸汽温度454度,蒸汽压力43公斤每平方里厘米。

岛风就造了一艘,就因为成本控制不住,而没有投量产,宛如手工打造的奢侈品。

弗莱彻却是产量高达175艘的量产货,后续还有70艘弗莱彻改进版的艾伦萨姆纳级,105艘基林级。

系舰队中,不同规模的军舰,不同尺寸的军舰,可能有不同标准的动力系统。

而美系的产品则基本都是量产货,从驱逐舰到战列舰,技术指标大多都在近似的水平上。

体系不完善,标准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也是系的典型特征,这是工业化不彻底,不够全面的典型特征。

我们的现代产品,虽然规范化和工业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的系产品,基本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

但是我们现在同欧美的主要差距,却和大和当时跟欧美的差距类似。

我们与欧美差距最为明显的地方,也是动力系统这些高度依赖积累的门类上。

美系从二战时代开始,就依托其强大的工业基础,一直走的是力大砖飞,大力出奇迹的路线。

小鹰级的蒸汽温度提升到了510度,蒸汽压力提升到了84公斤每平方厘米,达到了岛风的两倍。

美系追求这么极端参数的目的,是要用动力锅炉的蒸汽,直接为蒸汽弹器提供动力,而不再额外烧专门的锅炉。

实现了这个目标之后,相应的参数就再也没有提升过,就像尼米兹和福特航行用的蒸汽机,都始终保持在小鹰水平一样。

因为这已经够用了,用脸六十年都不用再升级……

很多工业技术指标,都是在冷战时代达到巅峰之后,就很多年都没有继续升级过。

中系、苏系在锅炉系统上的技术路线,近似于二战时代的法系。

由于技术积累与美英有明显差距,只能通过其他方向的优化设计,以更低的温度,实现美系同样的效果。

这样得到的产品,单纯的看基础参数的话,会明显比美系的低一截。

例如956型驱逐舰的锅炉,蒸汽温度约为470度,蒸汽压力约为64公斤每平方厘米。

1143.8(乌里杨诺夫斯克)航母的设计上,也是采用了专门的单独的蒸汽锅炉,为弹器单独提供蒸汽。

因为乌里杨诺夫斯克的反应堆直接提供的蒸汽压力达不到弹器的要求。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不用担心弹器持续工作的时候消耗过多蒸汽后,导致航行动力不足的问题。

但是却让舰体结构变得复杂,这与武器设计追求简单的理念背道而驰。

中系的航母设计时,其实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结果因为电磁弹器后来居上,地球上就不再考虑这个问题了。

许星辰早期没有得到电磁弹器,击蒸汽弹器的时候,就换远望专门攻关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时是在051b圳号动力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舰娘世界的技术,研发完成了技术参数达到标准的锅炉和机。

实际上是辽宁、山东同款锅炉、机系统的升级优化产品。

两台454c型增压锅炉提供蒸汽,供应一台453c型蒸汽机,提供5万马力的动力。

四台锅炉加两台机的套装,提供10万马力的动力,可以作为驱逐舰和巡洋舰的主机。

八台锅炉加四台机的套装,提供20万马力的动力,可以作为航母和战列舰的主机。

蒸汽温度580度,蒸汽压力88公斤每平方厘米。

单纯得看这些基本技术指标,已经超过了小鹰祖传的锅炉水平。

而基本技术参数越高,单位重量提供的功率也就越大,提供同样功率所需的动力系统的总重量就越低。

许星辰给大和换上看这套现代动力系统,让大和的总功率从15万马力提升到20万马力,航速提升到30节以上,而舰体重量反而降低了差不多一半,节省了大量的舰体核心舱空间。

然后许星辰把没啥用的三联155副炮拆掉,这样副炮组和动力系统节省出来的空间,集中在舰桥后方的位置上之后,正好可以再加一座主炮塔,让大和的主炮数量提升到12门460毫米。

在这样的基础上,许星辰给她的主炮配置自动火控雷达系统,安装成熟的对海、对空搜索雷达。

虽然没有给她超视距雷达,但是大和本身舰桥高大,常规雷达对战列舰的观测距离,能够达到四十公里以上。

有了火控雷达的配合,可以让将她的主炮作战距离,真正提升到30公里以上,而且能够和海战游戏中一样“扭着打”,

接下来再在大和的甲板上,布置上16组ak130双130毫米炮当作外圈防空炮和副炮,16组ak726g双76毫米舰炮当中圈防空炮,24组76a双37毫米舰炮当作内圈防空炮。

这样的防空炮系统,用来对付现代气式飞机和反舰导弹,可能效果还不是很大,但是对付螺旋桨却可以高枕无忧了。

搞定主要的武器系统之后,许星辰把大和舰尾的水上飞机弹和回收系统,给直接整体拆除,换成直升机起降平台。

为了不影响主炮,直升机机库设置在平台下面的舰体内部,在舰尾设置类似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