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明左 > 第241章 重大发现

第241章 重大发现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大清河直通大海,如果将这些水系打通,那么今后就可以把临清等地与大海连通起来,建立起海贸渠道。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一路走到鱼山山顶,看着隐隐东去的大清河,左梦庚把最后的想法也说了出来。

大清河就是后世的黄河河道,要一直到清同治年间,黄河夺清海,大清河才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的大清河却水波壮阔,水流量甚至远超后世的黄河。

不将这样的水道利用起来,那实在是太费了。

跟在左梦庚的身边,听到他的全盘构思,众不禁佩服。

如果真的如他所说做到了,那必然是一项造福万民的好事。

来到山顶,不想这里居然有

一个老僧带着两个年轻的和尚,手持笔墨纸砚不知道在做什么。看到上来这么一大群,还都是军,不禁吓坏了。

那老僧忙吩咐年轻的和尚收拾东西,准备避开。

左梦庚双手合十,歉意道:“对不住,打扰大师清修了。”

老僧万料不到这些军爷如此好说话,心绪也缓和了下来。

“此乃间所属,贫僧能来得,施主自然也能来得。”

这份豁达的心胸,让左梦庚很是佩服。

“大师每登高望远,大好河山尽纳胸怀,可曾窥回?”

老和尚淡然一笑。

“求缘是苦,不求亦苦。此生既苦,来世何乐?”

真是一个看的通透的大和尚,搏得了众的一致敬意。

茅元仪走上两步,看到了三个僧书写的东西。

他们原来是在将一本旧的佛经撰抄到新书上,结果写到一半,却被左梦庚等打搅了。

不过当茅元仪拿起来看时,才发现,上面竟不是佛经,而是一首禅赋。

【菩萨下云中,降生净梵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地指天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宗,指地指天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宗。】

茅元仪不懂佛理,看的一塌糊涂。

“大师,这似乎不是佛家经义。”

那老僧也不觉羞辱,而是道:“这道经文存于寺中多年,贫僧见其损毁颇重,便想重撰,以传后罢了。至于何所作,贫僧不懂篆文,难以解答。”

茅元仪又信手拿过那本旧的经文,翻到正面,待看到上面的字迹时,不由得脸色一变。

他不信邪,看了又看,随即对大家道:“你们来看,这竟是曹子建所书。”

曹植的文笔?

全都惊奇不已,纷纷凑上来。奈何除了茅元仪,没懂得篆文,只能听他解读。

茅元仪指着上面的文字念道:“太和初,曹子建悟道于此。”

柳一元小心翼翼地看着茅元仪手中发黄的经书,禁不住怀疑。

“这真的是曹子建的文笔?这么多年都保存下来了?”

茅元仪道:“我曾有机缘,见过曹子建真迹,这确实是他的笔迹。”

他的才华,大家还是信任的。既然这么肯定,那百分之八十是没错了。

一想到遇见了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的曹植的真迹,众的心里一下子热切起来。

茅元仪向那老僧致意,问道:“敢问大师法号?”

那老僧忙道:“贫僧慧源。”

茅元仪追问道:“慧源大师,请问这本经书存于贵寺多久了?”

慧源老老实实地道:“许多许多年了,师祖在时,贫僧就见过这本经书,还曾问起。师祖说,此乃祖宗遗留,或许本寺建成之即有。”

柳一元也起了访古的心思,问道:“不知贵寺何在?建于何时?”

老僧指着西侧山脚边,道:“那便是敝寺,名曰梵呗(bai),据说始建于三国。”

面面相觑,竟不知道近在咫尺,却有一座千年古刹。

慧源见众似乎很关心这件事,小心翼翼问道:“各位施主,这位曹子建可有什么牵扯?”

茅元仪一愣,反问道:“大师不知这曹子建是何许吗?”

慧源茫然摇

“贫僧愚鲁,贻笑大方了。”

一个山野和尚,不知历史典故,倒也寻常。

柳一元为他做了讲解。

“曹植乃是三国时曹之子,才华横溢,天下无双。后来被封为东阿王……”

说着说着,众不禁齐齐色变。

东阿王……

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可不就是东阿县嘛。

“难道此处……”

柳一元猛地想到了一种可能,但实在是不敢相信。

一想到此处也许和曹植有重大关系,左梦庚也颇为心动,连忙对慧源道:“大师,可否引领我等,拜谒贵寺?”

慧源敢说不吗?

当即先行引领,带着众一路下山。

梵呗寺座落于鱼山西南角,面积不大,除门脸外,只一主殿带左右两侧厢房。而且损严重,尽显残损。

慧源对此也是无奈。

“隆庆年间,敝寺着实兴旺过一段。后来兵荒马的,香客断绝,便难以为继。如今只剩下贫僧师徒三,也不知佛祖何降下福缘。”

可惜他的诉苦说给了瞎子,在场的几都是不信佛的。

他们来此的目的也不是礼佛。

“大师,烦请将贵寺典藏赐予我等一观。”

长久的贫苦和混的世道,让慧源已经没有了出家的矜持。茅元仪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两个小和尚在他的吩咐下,把一些古籍搬来,茅元仪和柳一元便热切地查看了起来。

这一查看,果然大有收获。

“中恒,你看,这是唐代高僧道林和尚的记载。”

左梦庚凑过去观看,只见一本名为《法苑珠林》的典籍上写着,“陈思王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音,作太子颂。”

陈思王就是曹植,这他还是知道的。

“这太子颂又是何解?”

茅元仪又拽过之前在山上慧源等撰抄的禅赋过来,笑道:“这便是太子颂,曹子建删治《太子瑞应本起》,方才有此之作。”

看着《太子颂》的内容,左梦庚疑惑不已。

“真是奇了怪了,曹子建为何作这等禅诗?”

慧源在一旁犹豫地道:“施主有所不知,此乃我辈僧侣吟诵之作。”

说罢,他还拿出木鱼,又让弟子拿出铜钵,给大家展示起来。

随着法器鸣奏,三个和尚玄奥的吟诵刹那间带来天地一片清明,竟让众烦躁的心绪都得到了纾解。

至此,左梦庚才意识到这《太子颂》其中的价值。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似乎是一种很了不起的东西。

其实他不知道,这正是由曹植所创,为中国佛教音乐正统的鱼山呗。

后世佛教礼乐,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唐朝年间,扶桑和尚空海、圆仁等将鱼山呗请去,尊为鱼山声明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