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明左 > 第310章 辽东局势

第310章 辽东局势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轰轰烈烈的文坛论战结束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结果以最快的速度席卷了江南,又很快传递到了天下各处。

其所带来的影响,应该很快就会发。

左梦庚、刘宗周、黄宗羲等没有任何喜色。

因为他们明白,这一次论战的获胜不过是一个开罢了。

儒家把持天下思想和舆论数千年,早已根蒂固,并不缺少为其摇旗呐喊的

甚至可以说,在这些里面,张采和复社都算是比较进步的了。

当那些腐儒们看到刘宗周的“实用学”时,一定会跳如雷,然后跳出来对他诛笔伐。

这是不能回避的争论,而且一旦要赢。

正所谓道义所在,义不容辞。

只有通过这样的辩论,才能够把真理更好地传达出去。

从这个方面来说,其实左梦庚这边是十分欢迎这种争辩的。

当天,结束了南京之行,众离开秦淮河,回到船队当中,启程北返。

至于王思仪赢来的东园,徐胤爵装死,左梦庚等也没有开索要。

不是要不来,也不是怕徐胤爵赖账。

园林是死的,永远都放在那里。

将来再下江南时,园林的主是谁可就不一定了。

船队即将驶长江时,后面一艘小船飞速追来。

“念台公、太冲兄,小弟尚有诸多不解之处,恳请追随贤达左右,沐聆圣道,还请应允。”

陈子龙爬上船,郑重施礼,说明了来意。

如果说在松江府时,刘宗周的讲学还只是给他打开了一扇窗的话,那么南京城的论战结果,终于令陈子龙坚定了决心。

他赫然发现,以往志同道合的复社朋友们,在学问一道的认知上,竟有如许不足。

既然如此,为了在道学一途上更有进益,为何不向更好的请教呢?

至于因此会和复社朋友分裂,陈子龙是不在乎的。

他只一心求道,倘若朋友们因此而和他疏远,那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黄宗羲很喜欢这个意气昂扬的同辈,问道:“中能舍得江南的家业?”

陈子龙拍拍胸膛。

“家父远在京师为官,不需侍奉。小弟虽有一妻,然河东狮吼之威……哎……”

陈子龙三年前成亲,妻子是湖广宝庆府邵阳知县张轨端之

这位可不是善茬。

陈子龙和柳如是的,就是被她搅和黄的。

一直到后来生不出儿子继承香火,才不得不忍受陈子龙纳妾。

陈子龙一连纳了三妾,最终才由最后一位妾室沈氏生了儿子陈嶷。

如今的陈子龙新婚未久,可也看的出来,和张氏的感已经出现问题了。

恐怕要追随刘宗周、黄宗羲求学,未必没有躲避家事的关心在其中。

陈子龙是个好面子的,不愿意就家事多说,忙道:“对了,彝仲与小弟同心,也欲追随念台公。只是其夫即将生产,不良于行,彝仲不得不返回家中照料。彝仲有言,待妻子生产事毕,将携全家北上,还望念台公有教无类。”

谁也不知道,夏允彝这个即将要出声的孩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夏完淳。

不过对于夏允彝的才学和品,大家还是非常钦佩的。

这样的一个才都要来投奔,足以证明他们正是希望所在。

船队到达扬州的时候,有报部的赶来,送来了两份报。

“参座,部长说这两份报十分重要。”

左梦庚打开一看,两份报居然全都来自于辽东。

一份是朝廷的,一份是后金的。

后金方面,黄台吉开始对八大贝勒议政的局面动手了。

他力压众意,建立了六部。

给出的理由是要和大明分庭抗议,因此在仪制上要迎赶上。

既然建立了六部,黄台吉称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不过报部关注的重点,并不在黄台吉的野心上,而是在这六部尚书的选上画了圈。

左梦庚仔细一看,好家伙,竟然全都是后金的年轻一辈。

己巳之变,让黄台吉第一次接触到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并且非常羡慕。回到辽东后,他积极向宁完我请教。

最终,在宁完我的建议下,秉承着“参汉酌金”的原则,黄台吉设立了六部。

六部的职能划分,基本上和大明一样。而总领六部的,则为后金贝勒。

但贝勒总领并不管实务,六部的真正执行者为承政。

承政由黄台吉任命,并且只听命于他,不接受本部贝勒管理。

这一举动,实际上架空了贝勒在六部的实权,让黄台吉往皇帝集权的方向又跨近了一步。

黄台吉任命的承政,全都是后金年轻一代。原本的贝勒们,权力正在衰退。

看到这里,左梦庚有些明白报部的意思了。

他思来想去,在莽古尔泰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然后给了员带回去。

另一份报,则引起了左梦庚的重视。

自从一月份到辽东走马上任后,孙承宗积极准备,同时降服了祖大寿。

完成了初步部署,孙承宗开始了他的策略。

然而到了朝廷那里,孙承宗的计划却被修改了。

孙承宗的本意是加固锦州一线的防御,然后由朝廷提供军费,待练出兵后,再图谋进取。

可这个计划报上去,急功近利的崇祯显然很不满。

内阁首辅周延儒悉崇祯心思,一心谋取圣眷的他开始来。

后世说起大凌河之战,对孙承宗批评的声音非常多。更有以此来评价孙承宗徒有其名,是导致辽东局势恶化的元凶。

可只要认真钻研史料就会发现,大凌河一战孙承宗其实有点无辜。

首先修筑大凌城这件事,可能不是孙承宗的主张。

大凌河之战的开端,源于孙元化和辽东巡抚丘禾嘉的建策。

孙元化的意见是,撤销各个岛上的兵力,移驻到山海关外,并相机收复广宁、金州、海州、盖州。

史料里的记载,这个建策非常粗略,似乎让有些摸不着脑。

如果将其形容为缩回拳、再打出去,更容易理解。

辽东巡抚丘禾嘉则建议用海岛之兵,收复广宁、义州、右屯三城。

两大巡抚意见相左,兵部尚书梁廷栋拿不定主意,自然要咨询孙承宗。

孙承宗是怎么说的呢?

史料记载,孙承宗言:右屯城已隳,修筑而后可守。筑之,敌必至。必复大、小凌河,以接松、杏、锦州。锦州绕海而居敌,难陆运。而右屯之后即海,据此则粮可给,兵可聚,始得为发轫地。

后世研究历史的,多以这段话来断定,修建右屯和大、小凌河城是孙承宗的意思。

可是对孙承宗这段话做一个细致分析的话,是这样的:

第一,广宁、义州,暂且不修;

第二,右屯重要,距海较近,便于运粮,应先筑守。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