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 第一百四十一章科学技术的最大绊脚石(八千字大章求订阅)

第一百四十一章科学技术的最大绊脚石(八千字大章求订阅)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缩小,满清围上来,最后戚家军只剩下几十名的士兵,不过这时他们还保持着鸳鸯阵的队形,丝毫不,犹如惊涛骇中坚固的磐石,无可以撼动。

戚家军主帅喊了一句:大丈夫报国就在近,带着众一阵厮杀,这时满清已经吓胆了,失去了再跟这群疯子搏的勇气。

最后所有默默后退,万箭齐发……

威名赫赫的戚家军就这样被消灭了,这一战明军伤亡上万,满清也伤亡了上万,而戚家军在弹尽粮绝,大炮轰击下苦苦战斗数,全军覆没。

后来史书之上,无论是明朝实录还是清朝修的明史,无一不对这场浑河之战表示崇高的敬意,称之为辽左用兵一来第一血战!

这一战过后,戚家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过还有一些留守的戚家军,朝廷派前来抚慰,问戚家军还有什么想要的,只要说,朝廷尽量满足。

结果这些戚家军只说了一句:不求赏赐,只求再上战阵,报仇雪恨!

十天后辽阳之战中,所有戚家军皆战死,无一生还,自此戚家军连最后的火种都没了。

后来朝廷有想要重新组建这支神兵,不过浙江义乌与宁波等地的县令上书,连年征战,治下男丁十不存一,再无可战之兵,朝廷见状实在是招不到了,从此戚家军不复存在。

“唉~壮哉,壮哉。”

李朝生看着忍不住感叹一声,这时空姐走过来道:“先生有什么事吗?”

李朝生摆摆手道;“没事,有水吗?给我来一点。”

“有的。”

空姐很快把水拿回来了,这时李朝生喝了水,紧跟着开始研究,你说戚家军如此厉害,说是现在明朝第一军也不为过,为什么自从覆灭之后,就没有重组过呢?

从资料上显示说,朝廷曾经想要重新组建的,只是义务与宁波的男丁没了,所以不在组建,那不用义务兵不行吗?

为什么非要用义务兵呢,义务兵有什么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兵吗?

李朝生想着查资料,看了会儿,发现主要原因是,明军怕死,每临战阵多有畏缩者,而义务不一样,团结好斗,甚至可以自发组织起来,抵抗跟他们抢银矿的外乡

所以这一带兵卒比较优秀,是戚家军的根基。

李朝生看着,却摇了摇,这不是主要原因,探究根本,士兵为何怕死,这是有原因的,不是用地域来划分的,虽然地域也有关系。

可是最核心的部分,是利益,是归属感。

明军最多的使用是卫所制度,卫所制的弊端前面已经说过了,压迫极强,士兵很多都是自己所在卫所百户,千户的隶,拿着微薄的粮饷,吃饱都是问题,我们还给你玩命,你是不是扯淡呢?

而且士兵完全没有归属感,打仗完全就是跟着混,反正打赢了,拿奖赏的是当官的,我们拼啥拼命,能摸鱼就摸鱼,能跑就跑吧。

而戚继光的戚家军不一样,用的是募兵制,当兵是拿工资的,而且还不低,每每年十八两银子。

有了钱,那就有动力了,外加义务兵源确实优秀,所以才能练成戚家军。

说白了朝廷练不出戚家军,主要是明末财政不支持了,而且戚家军的装备,也贼耗钱,戚家军在当时已经大规模用上火铳,甚至是更加先进的鸟铳了。

要知道一根火铳,从材料费到工费制作完成后最起码需要四两银子,而当时的朝廷只拨一两银子,朝廷工部接了这活一看,好家伙一两银子,连材料费都不够,更何况还用工匠们的工资啊,无奈之下,工部就只能偷工减料,高质量的燃料贵,那就用便宜的,高品质的铁矿石贵,买最便宜的,还有什么都买最便宜的。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那造出来的火铳质量就很感了,铳管里面含硫量严重超标,异常容易炸膛。

士兵们点燃火铳那就是跟死神赌命,炸了就是你没玩过死神,没炸算你命好。

这种况下,士兵们甚至都不愿意用火铳,宁肯用大刀片子玩命,这就是为啥,老四李贵祥说他们不愿意用火铳的原因,因为每用一次都要做好被炸死的准备。

这还是普通的火铳,但是戚继光部队可是有很多装备了更加高级的鸟铳(火绳枪),戚继光那时朝廷有的,当年张居正在位,戚继光可是张居正的左膀右臂,因此给戚家军装备的都是质量过关的鸟铳,这才是戚继光部队强大的原因之一。

而这样的戚家军几乎是不可复制的,当年戚继光就兴高采烈的拿着自己的军备改良计划,以及南方的鸟铳来到河北练军的时候,当地军可能是被以前的火铳搞出影了,直接拒绝使用先进的火铳。

无奈之下,戚继光只能选择带着旧部来到河北充当火器部队的主力,这些没有挨过炸的戚继光嫡系成了唯一一批敢玩鸟铳的,而在戚继光练兵主政的时候,军队满编四万,其中一万都是从南方抽调过来的。

不得不说这很讽刺,其实华夏在当时已经完全有可能再进一步,从鸟铳的基础上安装上打火石,进化为燧发枪,如果明朝进化出燧发枪,那对历史绝对有重要意义的。

可是这并不符合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利益,或者说士大夫阶层拒绝任何进步,与社会变更,因为任何变更对这些既得利益集团都是巨大的威胁。

为了稳固他们的利益,他们拒绝任何进步,只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局限,不要说明朝,其实清朝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清朝发展到清中期,乾隆时期,英国为了庞大的中国市场,就在1792年以为乾隆祝寿为名派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使团出使中国,英国使团当时带了许多当时的科技产品,如天体运行仪,帕克透镜,赫歇尔望远镜,蒸汽机,连发步枪,速火炮等等,而且随行的还有杰出的学者,工程师,医生,等等七百余,目的就是让华夏看看科技,可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如果这次乾隆认真的学习一下西方的技术,说不定就能避免后来屈辱的历史,而在史书上记载这次访华,乾隆的态度是极其傲慢自大,一副瞧不起西方的样子,而且处处以天朝上国自居,最后导致了华夏错失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其实真的真的这样吗?不,从史书上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但是乾隆其实已经被西方科技震惊到了,只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甚至是傲慢,掩饰自己的不安。

乾隆其实是非常关注以及了解国际局势的,清朝也一直与法国保持着往来,乾隆甚至跟法国当时的国王路易十六有书信往来,因此乾隆对欧洲还是有了解的。

不过就在乾隆准备在了解一下,结果法国发了大革命,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台,这可把乾隆吓坏了,认为科技带来的变革,会导致国家政权不稳,路易十六就是前车之鉴啊。

所以乾隆开始对科技开始抵触,虽然他知道这科技产物很厉害,会对世界造成改变,可是他更知道科技可能会带来心浮动,造成政权动,会让他失去皇位,所以为了他的利益,他坚决抵制科技。

因此他在参观英国使团带来的科技产物时才会表现得异常傲慢,看了一圈之后,丢下一句:这些东西只配给小儿玩耍。

乾隆不是傻子,相反他是聪明,他真的能看不出这些东西的先进,与颠覆吗?

那连发步枪,那速火炮,对比大清的火铳,火炮,差距他看不出来?怎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