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锦书道德论
“今
学第十九章,首先也是对文章断句。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
“这第十九章自古以来就是争议颇多的,为何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后学道者对这段话的译文存在诸多歧义。我们先来对比一下。通过争议之译文,首先来看下他
认为文中说的是什么内容。”
“隔绝聪明摒弃智谋,子民们会获得百倍于现在的好处。
(聪明与智谋都被抛弃和杜绝,社会回到初始民风淳朴的时候,相互间没有勾心斗角,会比现在好百倍不止。这是他们认为的愚民的好处,民愚之则[]民风淳朴之。)
隔绝仁
摒弃大义,子民们将恢复孝顺和和善
(他们认为隔绝亲
摒弃道义,通过执行严格的法令来约束
民,子民将回到道之初,孝慈都引以为常的时候。)
隔绝巧诈摒弃荣利,强盗与小偷不会再出现。
(他们认为如果将巧诈与荣利之心都隔绝消除,偷盗的行为从此不会再有。)
这三句话,因为文字尚未完备,所以政令实施推行的时候就必须对下面的
有所嘱咐。
(以上这三句话,因为文字普及教育尚不够完备,所以发布法令的时候就有地方需要嘱咐。区别对待,分类实行。)
看到质朴就拥有了朴素,
消除私心就减少了欲望,
杜绝学识就没有了烦恼。
(表面的朴素与真正的朴素,减少私心与无欲无求,不学上进与无忧无虑。)”
“愚民,绝欲,禁奇巧之学。只要用心去揣摩一下,就能很容易地分辨,这些思想显然都不是李师的想法。
但是某些存有私心与邪念的
就是这样,把如此荒唐的译文,硬拗成是李师的思想灌输给世
。
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我才会将它拿来作为反面教材进行讲解说明。
用陈闲说的话就是:愚民是为天下太平乎?绝欲是以家慈子孝乎?禁巧是可绝偷盗蒙骗之
乎?
伪道者,不合于天之行,难容于地之变,不融于
之心。是故文未足,则伪道愈多。道之不畅,愈难通行。
道难行,李师却悟而传道于天下。是以辨其道之真伪,需观天地之
转,察风水之
阳,明
心之变化。
下面的译文,就是我与陈闲辩论而得出的,你来分辨下他是否更符合李师的道。”
“
平等,没有圣贤之
,抛弃掉
谋诡计、坑害他
,社会回到初始民风淳朴的时候,相互间没有勾心斗角,会比现在好百倍不止。
仁
之道不再需要宣扬,抛弃掉所谓的侠义
神,子民将回到道之初,孝慈都引以为常的时候。
(那时候,亲
和道义都不再需要呼吁提倡,社会回到初建时的风气,大家都将孝顺和慈
习以为常。)
不再有投机取巧之
,没有那些
利的机会,强盗与小偷从此断绝清静。
(隔绝巧诈摒弃荣利,巧诈与荣利之心都被消除,偷
(本章未完,请翻页)
盗从此不会再有,强盗与小偷不会再出现。)
这三句话,因为(目前)文字尚未充足(普及到民众之中),所以需要对他们进行更为明确的归纳,细化成大家能够理解执行的话语。
眼睛见到的是朴素,心中紧抱的是朴实。
不断消除减少私心,把持(心中那些错误的)欲望(将他)克制在最小。
断绝了学会(投机取巧)的可能,让
们的心思变得无忧无虑。”
将译文讲完,秦无敌随即悄然而出,留下秦
一
在里面整理本篇的课堂记录。
秦
把笔记完全整理好后,并没有急着起身离开。与以往一般,秦
已经习惯先一个
坐在
庐之中再将道理细细品味琢磨一番。
师父与陈师辩论之后,认为师祖所传之道义是
与
之间平等相待,相互间不存在巧计谋害。而不是愚昧以民,畜而圈养之。
所以师祖认为,社会达到
平等后,利好将会超出当时社会状况的百倍。不再需要去布施仁
,不再需要去行侠仗义,民间将恢复子孝老慈的平和景象。没有了投机取巧,放弃了争权夺利,盗贼行业也从社会上消失不见。
师祖所述的这些话语,由于当时文化教义的未普及,所以还是不能实现的。师祖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嘱托吩咐给向自己学道的
,让他们了解该如何去实现社会
平等的这一可能。
让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想保持一致,将坚持朴素的作风贯彻到自己的
常行为之中。
不断反思,以减少那些自私自利之行为举止与奢靡
费的欲望杂念,通过修心来提高自己的品德。
阻断通往错误道路的可能,不去学习那些欺摸拐骗等偷盗之举,不沦陷进
歧途,就没有社会风气再堕落的忧虑。
悟道之后,秦
来到
堂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了琼尼与陈晓晓。
“果然,我就说嘛,我们虚族的存在并不是毫无缘故的。如此看来,我们虚族才是更为符合李师的道义真髓。”陈晓晓听后作出恍然状。
“为何这样说呢?”秦
不解而问。
“很简单的道理,相信你们也一点就明。要知道,在这现实世界中,实现
平等的不可能的事。
不仅是
,就连空中之飞鸟,山中之林木,河中之石
,等等这些世间的一切存在。在现实之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没有重复的独一个体。物与物间存在差异,也正是因此,所以
与
之间也就有了差异。
现实社会根本不能实现李师的道,我们虚族的世界则相反。我们的世界中可以任意创建并复制同
质的物体。无数份!
们不仅可以拥有同样的东西,还可以享受同等的待遇。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平等,虚世中则有条件可以实现。”
琼尼虽认同陈晓晓说得对,但还是忍不住反驳:“李师的道确实只存在于理论中。但是并不是一定就是虚幻的,无法实现的。
所谓身有城墙,亦想飞翔。心有城墙,不可
防。只要心怀理念,平等未必就不能实现。
至少我们炎族现在所推行的平等,已经在现实之中成功维持成为了一种相对的平衡,这也是符合李师的道义
神的。”
陈晓晓伸出手指轻摇着,“你这是自欺欺
。你们炎族国度中的社会均衡,并不等于平等。虽然提高了
们的共识,缩小了各阶级层面的主要矛盾。但你们不可否认,阶级是存在的,矛盾是在不断积累中的。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学于自然,可以绝于自然乎。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