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东的这些白眼狼们,联合组织了一场团建,地点就在酸枣附近。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一时声势颇大,导致董先生很不高兴,脾气也变得不大好。
具体怎么不好,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最近董先生给宫里的宫
,公主,嫔妃们上生理课的时候。总有些
不识抬举,不能理解董先生的教学技巧与良苦用心。
面对这些冥顽不灵的
,董先生向来是以仁
感化她们,以道德教化她们,甚至忙活到夜里都不肯放弃这些迷途的羔羊们。
圣
有言:诲
不倦。
这句话在董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对于董先生的谆谆教诲,大部分
都能够理解,且满含感动的热泪拜谢。只有极少数的泼
,依旧冥顽不灵,甚至董先生连夜给她们补课也不起作用。
对此,董先生也没办法,为了防止她们
坏浓厚的学习氛围,只能含泪将之正法。
其二,造反的关东诸侯们,在董先生眼中犹如土
瓦狗一般,都是一群翻手可灭的货色。
董先生不在乎,却不代表董先生不生气,特别是对于袁氏两兄弟。
昔年俺老董曾被次阳公提拔为并州刺史,此恩大于天,俺自然不敢忘怀。所以后来次阳公要俺带兵
雒,俺也一律照办,帮助你们袁家坐稳了辅政大臣的位置。
就算俺如此勤勉,如此知恩图报,但你们却还是瞧不上俺,甚至跑出去造反!
若是你们背叛俺也就算了,可你们居然连德高望重的次阳公也背叛了。次阳公在京辅政,堪称一
之下,万
之上,你们却跑出去造反,这不是背叛是什么!
对于此事,俺也曾请示过次阳公的意见。
可次阳公表示家门不幸,才出了这两个逆子,并自请夷三族,以平民愤。
无奈之下,俺只能答应了他。
所以,袁家好几百
男
老少,都被董先生正法了。
而且就在显阳苑前,当着三公九卿,满朝百官的面,当场杀了个
净净。
至于罪名……是袁绍与袁术图谋造反,袁氏理当被夷三族。
从这一点上来看,董卓倒也没冤枉袁隗。
当董卓生出这个念
的时候,李儒这次非但没有反对,反而自告奋勇的要带
捉拿袁氏一家老小。
他早就想对这帮世家动刀子了!
不久前毒杀废帝刘辩时,李儒曾犹豫良久才动手,但这次,李儒却觉得有一丝痛快。
你袁氏这棵大树,终究还是被我砍了吧!
只是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董卓今
举起屠刀,族灭了袁氏,那就等于彻底放弃了和世家门阀的合作。
须知上一个敢族灭世家大族的,还是宦官阉
。
这个时代大家都还要点脸,讲究做事留一线。
你可以杀
,可以杀很多
,但是不能全部杀光。
出征之前,林朝曾杀曹豹及下邳曹氏一百多
立威,虽然结了仇,但还没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况且林朝找的也是正当理由,曹氏也无话可说,最多有机会的时候再找回场子。
如果林朝当场将夷曹氏三族,那最终会导致整个徐州世家
自危,最终大家会联合起来,一起推翻刘备在徐州的统治。
一句话,存续是第一要务,任何家族成员,都得为家族的存续做出贡献,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自己。
你要存续,别
也得存续。
这就衍生出了一个共识,那就官场斗争,不到迫不得已时,谁也不会大行株连,灭
满门。
谁知道自己将来有没有这一天呢?
不过这个潜规则到三国后期就不适用了,各种夷三族的消息数不胜数,尤其以司马懿父子最为擅长此
作。
自此之后,董卓再也没有与关东世家
镜重圆的机会了。
不过也无所谓了,因为董卓已经打算迁都长安了。
雒阳始终是这帮关东世家的地盘,自己身为外来
,终究不会被他们接纳。
自关东诸侯起兵以来,董卓便彻夜难眠,生怕雒阳城中有
勾结那群反贼,趁自己不备时打开城门,迎关东联军
京。
到了那时,自己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于是在抓捕袁隗之前,董卓就将李儒召过来商议对策。而李儒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迁都长安。
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战术角度,此时迁都长安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战略角度,雒阳始终还是这帮关东世家的地盘,眼下和世家的合作已经
裂,自然不适合再待下去了。
而战术角度就更加简单了。
林朝一直担心如何攻打雒阳八关,而董卓也在担心雒阳八关不够牢固。
毕竟只要越过了雒阳八关,就可进抵雒阳城下,沿途将再无阻碍。
可一旦迁都长安,距离雒阳可是有千里之遥,中间的关隘,险阻,不尽其数。
董卓可尽
在沿途设防,给关东联军们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惊喜。
再者,对于大本营在凉州的董卓来说,雒阳就是一块飞地,对自己用处不大,可正好借此当成一块肥
扔出去,吸引关东诸侯的目光。
关于诸侯讨董这回事,李儒看得很明白。
那就是以利合,以利分。但凡有点好处,这帮子
肯定争先恐后扑上去。
董卓将袁隗的
把玩了一番,初时还兴致勃勃,片刻后便觉得了无生趣,便随手一扔,命侄子董璜将其挂在城门上悬示三
,再拿下来曝尸荒野。
随后,董卓冲李儒一挥手,开
道:“文优,走,随某
殿。”
李儒拱手道:“唯!”
待到两
的身影进
显阳苑之后,广场上的公卿百官才松了
气。只是未有董卓命令,他们也不敢离去。
董卓自
雒以来,权势渐盛,体型也愈加肥硕,往往能给
带来极大的压力。
见董卓离开且没有任何
待,董璜便下令让士卒收拾尸首,清扫广场,同时将百官驱赶离场。
殿中。
董卓端起酒樽喝了两
,这才向李儒开
说道:“文优,你建议迁都长安,某亦颇为赞同,只是如今却有两桩难事。”
李儒笑道:“明公可是担心现屯兵在扶风的皇甫义真?”
“不错。”董卓点了点
道。
中平五年,凉州叛
波及三辅之地,反贼更是占据陈仓,企图
寇关中,灵帝派皇甫嵩与董卓一同前往平叛。
直到董卓
雒,经历了这一系列兔起鹘落的变故之后,眼下的皇甫嵩,仍旧屯兵在扶风郡,麾下有三万
锐。
董卓此去迁都长安,自然怕皇甫嵩与关东诸侯联合起来,到时左右夹击自己,那可就不妙了。
李儒摇
一笑,开
道:“明公勿虑,皇甫义真此
对汉室忠心耿耿,又出身关西将门,自然不可能投靠关东联军。就算他前往投靠,关东群贼也未必敢接纳。明公只需修书一封,使皇甫义真
京为官,便可削其兵权,麾下将士皆为明公所用。”
闻言,董卓一挑眉
,将酒樽放到桌案上,诧异道:“真就这般简单?”
李儒又点了点
。
皇甫嵩的出身,导致他与关东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