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三百零八章 先干他一票再迁都

第三百零八章 先干他一票再迁都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近来关东的这些白眼狼们,联合组织了一场团建,地点就在酸枣附近。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一时声势颇大,导致董先生很不高兴,脾气也变得不大好。

具体怎么不好,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最近董先生给宫里的宫,公主,嫔妃们上生理课的时候。总有些不识抬举,不能理解董先生的教学技巧与良苦用心。

面对这些冥顽不灵的,董先生向来是以仁感化她们,以道德教化她们,甚至忙活到夜里都不肯放弃这些迷途的羔羊们。

有言:诲不倦。

这句话在董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对于董先生的谆谆教诲,大部分都能够理解,且满含感动的热泪拜谢。只有极少数的泼,依旧冥顽不灵,甚至董先生连夜给她们补课也不起作用。

对此,董先生也没办法,为了防止她们坏浓厚的学习氛围,只能含泪将之正法。

其二,造反的关东诸侯们,在董先生眼中犹如土瓦狗一般,都是一群翻手可灭的货色。

董先生不在乎,却不代表董先生不生气,特别是对于袁氏两兄弟。

昔年俺老董曾被次阳公提拔为并州刺史,此恩大于天,俺自然不敢忘怀。所以后来次阳公要俺带兵雒,俺也一律照办,帮助你们袁家坐稳了辅政大臣的位置。

就算俺如此勤勉,如此知恩图报,但你们却还是瞧不上俺,甚至跑出去造反!

若是你们背叛俺也就算了,可你们居然连德高望重的次阳公也背叛了。次阳公在京辅政,堪称一之下,万之上,你们却跑出去造反,这不是背叛是什么!

对于此事,俺也曾请示过次阳公的意见。

可次阳公表示家门不幸,才出了这两个逆子,并自请夷三族,以平民愤。

无奈之下,俺只能答应了他。

所以,袁家好几百老少,都被董先生正法了。

而且就在显阳苑前,当着三公九卿,满朝百官的面,当场杀了个净净。

至于罪名……是袁绍与袁术图谋造反,袁氏理当被夷三族。

从这一点上来看,董卓倒也没冤枉袁隗。

当董卓生出这个念的时候,李儒这次非但没有反对,反而自告奋勇的要带捉拿袁氏一家老小。

他早就想对这帮世家动刀子了!

不久前毒杀废帝刘辩时,李儒曾犹豫良久才动手,但这次,李儒却觉得有一丝痛快。

你袁氏这棵大树,终究还是被我砍了吧!

只是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董卓今举起屠刀,族灭了袁氏,那就等于彻底放弃了和世家门阀的合作。

须知上一个敢族灭世家大族的,还是宦官阉

这个时代大家都还要点脸,讲究做事留一线。

你可以杀,可以杀很多,但是不能全部杀光。

出征之前,林朝曾杀曹豹及下邳曹氏一百多立威,虽然结了仇,但还没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况且林朝找的也是正当理由,曹氏也无话可说,最多有机会的时候再找回场子。

如果林朝当场将夷曹氏三族,那最终会导致整个徐州世家自危,最终大家会联合起来,一起推翻刘备在徐州的统治。

一句话,存续是第一要务,任何家族成员,都得为家族的存续做出贡献,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自己。

你要存续,别也得存续。

这就衍生出了一个共识,那就官场斗争,不到迫不得已时,谁也不会大行株连,灭满门。

谁知道自己将来有没有这一天呢?

不过这个潜规则到三国后期就不适用了,各种夷三族的消息数不胜数,尤其以司马懿父子最为擅长此作。

自此之后,董卓再也没有与关东世家镜重圆的机会了。

不过也无所谓了,因为董卓已经打算迁都长安了。

雒阳始终是这帮关东世家的地盘,自己身为外来,终究不会被他们接纳。

自关东诸侯起兵以来,董卓便彻夜难眠,生怕雒阳城中有勾结那群反贼,趁自己不备时打开城门,迎关东联军京。

到了那时,自己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于是在抓捕袁隗之前,董卓就将李儒召过来商议对策。而李儒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迁都长安。

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战术角度,此时迁都长安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战略角度,雒阳始终还是这帮关东世家的地盘,眼下和世家的合作已经裂,自然不适合再待下去了。

而战术角度就更加简单了。

林朝一直担心如何攻打雒阳八关,而董卓也在担心雒阳八关不够牢固。

毕竟只要越过了雒阳八关,就可进抵雒阳城下,沿途将再无阻碍。

可一旦迁都长安,距离雒阳可是有千里之遥,中间的关隘,险阻,不尽其数。

董卓可尽在沿途设防,给关东联军们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惊喜。

再者,对于大本营在凉州的董卓来说,雒阳就是一块飞地,对自己用处不大,可正好借此当成一块肥扔出去,吸引关东诸侯的目光。

关于诸侯讨董这回事,李儒看得很明白。

那就是以利合,以利分。但凡有点好处,这帮子肯定争先恐后扑上去。

董卓将袁隗的把玩了一番,初时还兴致勃勃,片刻后便觉得了无生趣,便随手一扔,命侄子董璜将其挂在城门上悬示三,再拿下来曝尸荒野。

随后,董卓冲李儒一挥手,开道:“文优,走,随某殿。”

李儒拱手道:“唯!”

待到两的身影进显阳苑之后,广场上的公卿百官才松了气。只是未有董卓命令,他们也不敢离去。

董卓自雒以来,权势渐盛,体型也愈加肥硕,往往能给带来极大的压力。

见董卓离开且没有任何待,董璜便下令让士卒收拾尸首,清扫广场,同时将百官驱赶离场。

殿中。

董卓端起酒樽喝了两,这才向李儒开说道:“文优,你建议迁都长安,某亦颇为赞同,只是如今却有两桩难事。”

李儒笑道:“明公可是担心现屯兵在扶风的皇甫义真?”

“不错。”董卓点了点道。

中平五年,凉州叛波及三辅之地,反贼更是占据陈仓,企图寇关中,灵帝派皇甫嵩与董卓一同前往平叛。

直到董卓雒,经历了这一系列兔起鹘落的变故之后,眼下的皇甫嵩,仍旧屯兵在扶风郡,麾下有三万锐。

董卓此去迁都长安,自然怕皇甫嵩与关东诸侯联合起来,到时左右夹击自己,那可就不妙了。

李儒摇一笑,开道:“明公勿虑,皇甫义真此对汉室忠心耿耿,又出身关西将门,自然不可能投靠关东联军。就算他前往投靠,关东群贼也未必敢接纳。明公只需修书一封,使皇甫义真京为官,便可削其兵权,麾下将士皆为明公所用。”

闻言,董卓一挑眉,将酒樽放到桌案上,诧异道:“真就这般简单?”

李儒又点了点

皇甫嵩的出身,导致他与关东诸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