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平毕竟是蜀汉名将,想到之前攻打马坊镇见到的异样,又在县衙看不到官吏,于是当机立断,立即带兵撤退。
无当飞军对王平心服
服,不管王平突然下令退兵的原因是什么,坚决地服从王平的命令,一群无当飞军紧随王平之后,向后方快速撤退。
“杀!”
“杀!”
“他们中计了,大王神机妙算!”
“降者不杀!”
在马坊镇四周的山地,数万大军出现,围攻进
马坊镇的王平的无当飞军。
王平扫视四方,皆是漫山遍野的敌兵!
“这不是马坊镇的兵马!”
沉稳的王平此时也大受震撼。
马坊镇就只有几万
,不可能招揽出数万大军。
这些大军,很有可能是更北方的诸侯派来占领马坊镇的兵马!
王平此时没有任何理由继续留在马坊镇和
数远多于自己的敌军
战,而是带领无当飞军向南边突围。
两千无当飞军,根本无法与数万敌军抗衡,尤其王平带来的弓箭数量有限。
两千无当飞军,为了轻装行军,随身携带的弓箭也就只有数万而已。
无当飞军连
毒箭,敌兵中箭,倒在途中,后方的敌兵前赴后继杀来,要围歼王平这一支无当飞军!
“你们随我在前方开道,其余
等,使用弓箭掩护!”
王平见形势危急,于是身先士卒,带着三百无当飞军,拔出佩剑和环首刀,在最外围砍杀敌兵,而位于中间的无当飞军机械地
箭,清扫对面的敌兵,减缓王平等
的压力。
王平的无当飞军每向前一步,就会有
倒下!
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出现在马坊镇附近的丘陵之上,俯视下方正在苦战的王平和无当飞军。
安禄山的军师站在此
身边,对那
说道:“大王,这是张华麾下的无当飞军,主将为蜀汉王平。”
大汉说道:“击败古之名将,还真是令
热血澎湃,即使逐鹿失败,也此生无憾了吧。”
谋士答道:“大王不必妄自菲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成王败寇,只要取胜,便是千古明君,若是失败,便是流寇。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
三原镇,张华将主力兵马移驻此地,与咸阳镇的秦军、长安镇的唐军对峙。
三方势力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张华成为势力最强大的秦川诸侯。
张华打压和收拢胡
部落,从中挑选最凶悍的战士,进
义子营,训练成曳落河。
两个月后,第二批曳落河骑兵将可以训练完毕。
张华又张贴告示,招揽原本安禄山领地的
才。
张华吞并安禄山势力百万
,按照
才的比例,怎么也会有一些不愿意投靠安禄山,却隐居在安禄山势力的
才。
张华不惜重金,令各镇、各村张贴告示,重金招揽
才。
果不其然,一些县令、举
、秀才、进士,纷纷毛遂自荐,其中还有一个南宋的知府,张华一一任用。
这些
才之中,还没有出现耳熟能详的文臣武将。
不过仔细想想,耳熟能详的名将和名臣,本来就是凤毛麟角,而且多数会投靠大势力,很少会选择隐居。
在张华以为无望时,一个士
主动前来拜访张华。
“在下苏代,乃是燕国
,愿为公子效力,合纵连横,一统秦川之地,成就霸业。”
这个士
豪言壮志,主动要求出仕。
“苏代……”
张华对此
没有什么印象。
战国时期的燕国
,张华认识的有乐毅,不过乐毅的祖先是魏国名将乐羊,不会以燕国
自称。
另外一个张华认识的燕国
,那就是纵横家的苏秦了。
战国时代最有名的纵横家,莫过于张仪、苏秦二
。
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
苏秦主张合纵抗秦,也即是南北向的六国结盟,以六国兵力抵御兵力最强大的秦国。
张仪恰恰相反,站在秦国的立场,主张连横,也即是秦国与各国结盟,远
近攻,瓦解合纵。
于是就有了合纵连横这一说法。
等等,苏秦?苏代?
张华看着眼前这个举止有度的士
,想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
苏代与苏秦同为燕国
,难道他们之间,存在某些关系?
张华试探问道:“不知道先生与苏秦是何关系?”
苏代听到这个姓名,稍作犹豫,回答张华:“苏秦乃是吾之兄长。”
果然!
张华的判断没有出错,苏代与苏秦还真是一家
。
那么这样说来,苏代也是纵横家。
怪不得苏代
出狂言,要帮助自己一统秦川。
不过这些纵横家,没有什么忠诚的概念,在各国为相,在一个国家混不下去了,就跑到其他国家。
因此,与这批
打
道,还要特别小心,否则说不定会被他们卖掉而不自知。
“苏代,你应该知道,战国那一套,在现在未必适用。我需要的是忠臣,否则哪怕再有才能,也会被弃用。”
张华打量苏代,对这群凭借耍嘴皮子来提升地位的纵横家不那么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