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咱不玩热削藩,就玩阳谋

第一百四十五章 咱不玩热削藩,就玩阳谋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距离京师远,好处在于山高皇帝远,皇帝管不着,做啥都自在。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可坏处也在于山高皇帝远,皇上管不着,猜疑多要命。

历史上的名臣将相,“死而非其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猜忌”就是一把断刀,锋利的很。

朱桂虽然是王爷,但也害怕。

黑一次两次还好说,毕竟这年子太多了,你穿衣服不对要,你长得丑也被,在朝廷混,谁身上不挂着几斤水?

心理素质差的,早回家种地去了。

留下来的,不是脸皮厚的,便是不要脸的,还有一些即要脸还脸皮厚的。

要脸还脸皮薄的,混不了大明官场。

朱桂是王爷,多少也算是朝廷的,自然是不怕被的。

可长年累月有写自己的黑材料,那就太危险了。

黑材料都送到京师了,自己还在大同种麦子呢。

皇上发怒了,自己还在浇地呢。

皇上派来了,自己还在抢收麦子呢。

告诉自己被黑了,也没机会申辩,只能上了囚车,享受包车三月游。

朱桂决定早点抽身,回到京师,做个太平王爷,哪怕是被了,告了,多少可以听到消息,能马上宫解释清楚,不至于要老命。

“皇上,武定候郭英有大才,可保大同万全。臣在大同,并无用处,不若皇上收回臣下封地,恩准臣下从商,也好为子孙谋一条出路。”

朱桂坚定地说道。

朱允炆见朱桂如此执着,看了看其他藩王,道:“你们认为,朕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朱棣、朱权、朱植等藩王谁敢表这个态度,清一色道:“一切由皇上做主。”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道:“既然代王叔愿意京多陪陪朕,那朕便答应了。至于其他,便好好在封地,为大明镇守边疆吧。”

听闻此话,犹豫的藩王,顿时不犹豫了。

当商实在是太丢了,自己还是在家享受荣华吧。

朱允炆看着不为所动的藩王,只是淡淡笑了笑。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越早从商,所得利越大。等自己稳定了内政,打牢了基础,这些王爷的优厚待遇,也该砍一砍了,还想不活天天吃朝廷的粮食,那只能是妄想。

朕连后宫都准备自己赚钱养着了,你们凭什么例外?

家宴结束之后,朱允炆回到了坤宁宫。

马恩慧还没有休息,正在研读《初阶数学》,拿着毛笔在纸上盘算着。

朱允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见状,不由走到近前,道:“再如此下去,朕以后便称你为账房皇后了。”

马恩慧伸着小拳,威胁道:“敢?”

朱允炆一把抓住马恩慧的拳,往怀里一带,看着脸已羞红的马恩慧,笑道:“好啊,你敢威胁皇上,看朕怎么收拾你。”

“本后没有……”

“撒谎,罪加一等。”

“我……”

马恩慧再说不出话来。

夜色清寂,美在侧,朱允炆却如何都睡不着。

燕王臣服,辽王、珉王与代王放弃了封地与兵权,但依旧有众多藩王把控着封地。

宁王朱权控制着北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庆王朱栴控制着宁夏一带,肃庄王朱楧把持着陕西甘州,这些地方皆是边防重地,必须掌控在自己手中。

除了北地边防地带,还有开封的周王朱橚、山东青州的齐王朱榑、山东兖州的鲁王朱檀,这些把控的地方,也是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带。

朱允炆坐了起来,披了件衣裳便走出了坤宁宫,遥望着星空,目光中透着忧虑。

藩王问题便如前进路上的挡路石,不把他们踢开了,根本就无法大踏步前进。

朱允炆也清楚,当下解决其他藩王并不存在技术难题,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动了藩王,又不带来明显的影响。

藩王从商,便是一种合适的方式。

但这种方式,未必适合所有藩王。

想要让他们放弃手中的封地,必然需要给他们大于封地的利益。

除了做买卖贩卖货物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够让藩王衣食无忧,子孙生活有保障?

朱允炆思索着,行走着,不知不觉,便到了承乾宫,里面的织造声此起彼伏。

“去看看,骆才可休息了?”

朱允炆对双喜道。

双喜答应一声,便了承乾宫,没过多久便走了出来,道:“回皇上,骆才已就寝了,是否……”

“不必了。”

朱允炆走承乾宫,示意其他继续织造,对骆才身边的侍乔慧道:“把织造账册给朕找出来。”

乔慧连忙取出账册,小心翼翼地说道:“皇上,夜已了,龙体为上。”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无妨,不需要惊扰才,你且在一旁候着吧。”

翻看着账册,朱允炆的心思,却完全不在账册之中,耳朵中,满是织造的声音,抬看向一排排的织造机,目光中闪烁过一抹光亮。

自己真的是糊涂,三百六十行,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么多行当,养几十个藩王还不容易?

收回了藩王封地,他们就没了土地,或手中的土地只是花钱购置的,数量偏少。

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一产业和藩王的关系就不大了。

既然第一产业没搞,那就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呗。

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和供应业、建筑业。

电力、燃气之类的,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建筑业?

这个貌似也没什么搞

京师寸土寸金,住宅最低也要两百两,寻常的大宅院,少说也要千两,就官员那点俸禄,没几个能买得起。

一般官员,要么在城里租房子住,要么就去城外,花二两银子买个占地半分的小宅院。

别说明代了,就文高度吹捧的宋代时期,也是一个样。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混了一辈子,连个房子都买不起,穷酸的要命,最后写了句:

“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那意思是说,我都说了,我老了都没钱买房子,你们还不相信我?

不过苏辙也不是个例,他爹苏洵也没房……

加上大明没炒房团,学区房,市场潜力也就那样,若是让藩王进军房地产,估计他们会产。

做一做排除法,那就只剩下采矿业与制造业了。

朱允炆准备安排朱桂点采矿业,就挖煤吧。

煤这种东西,开出来多少,能用多少,现在还不需要考虑市场饱和度。

除了常取暖烧煤之外,熔铜、冶铁、烧砖、陶瓷哪里不需要煤炭?就连一些地方弄点盐,都需要用煤炭来当燃料。

最让朱允炆郁闷的是,明代煤窑中,官府资质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都是民间煤窑,所谓的“听民自采”,官府只收取课税。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