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泱泱大国都好面子。
家明明献纳了一千两的货物,这边“回赐”的时候,多数都会回个一千五百两,两千两,有时候甚至翻几倍……
对了,
家好不容易来看看大明,多少得给点赏赐吧,每个
给个三十两不多吧?
吃喝玩乐,记在官府的账本上,没问题吧?
就算是
家献纳的不是稀罕玩意,就是带一堆大米、海螺、乌
王八过来,你也得笑呵呵地接收,然后告诉他:这次我们就收下了,下次,王八这东西就不要带了……
不管
家带啥,只要来一趟,总会有大好处。
老朱享受了几次风光,但没过几年,觉得不对味了。
这外国使臣,咋就闲着没事
,天天往大明跑啊,昨天还十个
,今天你就来了五百
,占我便宜也不能这样占吧?
老朱郁闷的后果就是,限制通商
贡的次数,所谓的“
贡既频,劳费太甚,朕不欲也。令遵古典而行,不必频烦,其移文使诸国知之。”
当然,通商
贡,也很容易出现纠纷,
家带的王八是千年的,至少也值一千两,大明出价二百两,合适吗?
因为价格问题,还打过架。
比如安南,几次不满,骚扰明朝南部边境,连带着和明朝相对较好的占城也一起欺负。
再比如土木堡之变,一开始打架的导火索,也是因为马匹价格没谈拢,
家鞑靼说这匹马值三百两,大明说只值一百两。
谈不拢就打,然后“战神”朱祁镇横空出世,一战创下了三大营全灭的神话。
朝贡,是外国使臣来大明送礼,中国买下来,然后开个集贸市场,让其把剩下的货物卖掉。
如果大明觉得这个国家的孔雀不错,但
家使臣偏偏几年不来一趟,家里的孔雀有死了,咋办?
这也不怕,大明有智慧,开创了“颁赐贸易”。
就是不等他们主动来大明,大明找个官员,手持敕书,背着赐物,直接去
家国家,然后在敕书上写清楚,我大明需要孔雀,希望你积极配合,抓几只让我的官员带回去。
明代建立之初,并不存在多明显的海禁政策。
但随着
子一天天过,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偶尔打个小报告,有谁出海了,还和倭寇勾结在了一起,发生了很多悲剧。
还有
说方国珍的残余部队都在海外诸岛好好活着呢,再不管管,很可能会里应外合,反攻大明。
于是只过了三年,朱元璋就把太仓州黄渡镇的工程给撤了,理由是,这地方挨着南京太近了,万一有
混进来,那我老朱岂不是很危险?
没了黄渡镇,还有广州、泉州、明州,生意还是可以做的。
但是老朱很贪心,真的很贪,他一看民间海上商贸那么赚钱,加上
经常跑出去不太安全,那好了,把民间海上商贸废掉,禁了,我自己做买卖,不就赚钱了?
一句话:
我老朱要全部的利润。
PS:
对于我国台湾省,汉朝和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与唐朝时称“流求”;宋朝时称“流求”或“琉求”;元朝时称“琉求”或“瑠求”;明朝洪武年间称“小琉球”或“琉球”,文中并非笔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