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夏状元郎 > 第125章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第125章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说到论道,就算是留之先生和诸糅真,在郑之面前也只有推崇备至,听的份!

此消息一露出来,让原本就已觉得细思极恐的顾倾城更是满脸的震惊。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留之先生,那可是让他们所有都仰慕的存在!

至于诸糅真就更不必说了,那是一众士子根本就不指望能随便见到的道家高

可现在蒨武小王爷却说,连他们那样的高,在郑经面前,都只有听道的份,这让他一时之间岂能不震惊?

震惊过后,他意识到了一件更为让他震惊的事。

“这么说来……关于道的新定义,是之先生的主张?”

他立即就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回答他的还是陈蒨武:“必须是啊!为此,真还硬拉着老师给他讲了两夜的道,连觉都不想让老师睡。”

顾倾城:“……”

天哪,一向都是别哀求诸糅真讲道,现在却变成了真硬拉郑之讲道?

那郑之的道行会是何等之高?

闻之即恐!

但新的疑惑也从他内心冒了出来,他立即又问道:“那……关于这道的新定义,真就没异议?这可是颠覆了道家的数个核心主张啊!”

这算是帮徐玄机把心里话问了出来。

这一下,陈蒨武终于没法替自己的老师回答了。

“还好,我并没有彻底把道家给颠覆的想法,事实上,道家的那些核心主张,也谈不上被我彻底颠覆,只不过是需要重新理一理就是了。”

已被自家徒弟捧得高高的郑经又不得不出声了。

“这又该如何理解?”

顾倾城不解,又虚心请教。

之道这东西,原本就是前在为处世方法方面的感悟,只要出发点是好的,立意是劝向善,那就没有否定的必要,毕竟道道不同,受众的也不尽相同。”

郑经又回道。

这也是大实话。

从一开始,他便是主张融合诸子百家,而不是颠覆某一家。

包括道家。

但他关于道的重新定义新主张一出,但确实也让道家的很多核心主张摇摇欲坠,对此,诸糅真不可能没反应,也正因为有反应,这才硬拉着他一连论了两晚的道,直到他说出了他替道家解决了隐患的方法。

之前席希明用来驳倒顾倾城的道家经典典故,连席希明都能想到,诸糅真又岂能想不到?

因此,郑经刚才那番傲视群雄的论述,其实只不过是炒剩饭而已,在跟诸糅真论道时,他就曾经以此也驳得诸糅真无言,彻底放弃了质疑道的新定义的想法。

至于郑经的解决方法……

“也正因为道极为奥,难以理解,因此前以物来喻道,并没有什么不妥,就好比道家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主张,也算是生哲理的一种,并没有错。

“就好比别家可以主张上善若火一样,这种说法并不算错,并且还便于大众理解,确实没必要颠覆。”

郑经又解释道。

其实这一点,一旦说通了,也还是很好理解的。

就好比说到了后世,就有一个几乎皆知,也敬佩的比喻,那就是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

这样的比喻,其实就跟老子的“上善若水”主张类似,以物喻,劝向善,便于大众理解和接受。

“因此,道家需要做的,并不是担心被颠覆,而是根据道的新定义重新来完善自己的主张。”

郑经又补充道。

这也是他让诸糅真彻底放下心来的说法。

也的确如此,既然之道变幻万千,道道不相同,信者奉为圣典,不信者嗤之以鼻,又何必纠结于想让所有都信?

这就是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信我者得永生,不信者也无所谓。

诸糅真就是被他这么说服的。

但此时的顾倾城却还有疑惑,又问道:“既然如此,那又何必重新定义道?”

“之所以重新定义道,是定义给你这样的读书听的,普通老百姓可以不懂道,不悟道,只需信即可,但对于有志于探求真理的读书来说,光是信是远远不够的。

“想悟道,想探求真理,就得先懂道,若是连道的定义都错了,这道又怎么悟?”

郑经正色道。

这震耳欲聋的一句,顿时就让顾倾城赫然。

是啊,若是连道的定义都错了,那道又怎么悟?不是一开始就走了歪路吗?

“先生高见。”

他立即地一作揖,以示受教。

他谦谦君子的一面又展现出来了,此时的他,因为佩服郑经的道行,已尊郑经为先生,而并不因为郑经比他还年轻几岁而失礼。

当然,尊敬的姿态,是为了更多的请教。

“我还有一事不解,有请先生继续指教。”

他闭门两天,确实也相通了一些道理,但与此同时,更多的疑惑也冒了出来,尤其是听了刚才郑经的那番论述后,疑惑就更多了。

他又问道:“听先生的意思,道家的道法自然主张其实也不算错?”

这是他最大的疑惑之一。

毕竟道的新定义一出,道家道法自然的主张似乎就不成立了,可现在郑经却说,他并没有彻底颠覆这一主张的意思,这让他很是不解。

“道法自然这一说法错没错,取决于道家怎么来解释,也取决于大家怎么来理解。”

郑经回道。

这对他来说,其实又是一道已经跟诸糅真论述过的剩饭。

“就好比说上善若水。”

为便于顾倾城理解,他开始举起了具体的例子。

“水往低处流,这是水之自然属

“水滴石穿,是利用水的自然属加时间累积属,可以理解为柔能克刚,坚持不懈加以仿效。

“水善万物,也是水之自然属,但可以将它誉为牺牲神加以弘扬。

“……”

脆拿《道德经》的第八章,上善若水的典故来举起了例子。

“之所以要道法自然,首先是得理解自然之道,然后顺应自然、掌控自然,然后择其优点仿效之,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让类生活得更美好。”

他最后总结道。

由此,顾倾城心中所有的疑惑豁然开朗。

是啊,如果按照先生的说法,重新定义的只不过是道的概念而已,上善若水用不着被推到,道法自然也用不着被颠覆,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原来的顾倾城,觉得《道德经》奥无比,极难理解和融合贯通,现在,经郑经把最底层的逻辑一讲通,瞬间就让他觉得:原来《道德经》里的那些道理只不过是如此嘛!

也确实如此。

古文之难,就在于其表述极为隐晦,同样一个字,再相近的位置,就很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就好比说上善若水这一章里,善字就多达九个,意思都不尽相同,若是逐字逐句去理解,反反复复无数遍也未必能悟透其中真正的含义。

可若是按照郑经的方法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