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又搞大了!
郑经是从陈蒨武嘴里得知这一消息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作为新晋悟道高
,他当然得有几分高
的架子,因此在下了船之后,他既没有跟顾倾城一起,去见那些泗州士子,也没有往德王妃那边去凑热闹,而是一
扎进了驿馆给他安排的房间之内。
也好在他的几个弟子没白收。
顾倾城在跟那些泗州士子客套过后,第一时间就来了他房间,又忧心忡忡地跟他汇报起了今晚的论道,那些泗州士子也即将参加的事。
泗州士子也参加?
参加就参加吧,也就多上十来号
而已!
郑经倒是无所谓。
毕竟在后世,他连面对上千
的大型讲座也讲过不少。
然后就是陈蒨武传来了包括泗州刺史卢大
等一众泗州官绅也将参加的消息。
泗州刺史?
论级别,好像还不如后世的一省级领导吧?
咱又不是没见过!
郑经还是一脸的无所谓。
一直陪在他身边的顾倾城却更是担心了起来,提醒道:“这卢刺史可了不得,早年在会宁,就已经是有名的饱学之士,还曾经是太正元年的探花郎。”
“哦,是吗?”
郑经还是一脸的无所谓。
顾倾城这就弄不明白了,自己新认的这位先生,心为什么会这么大。
毕竟是谦谦君子,他又善意地提醒道:“先生真不担心?我可是听说,这卢刺史之前在会宁,就以好辩善辩出名,依我看,一到兴
上,他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哦,是吗?那他的辩论水平,跟留之先生相比,高下如何?”
郑经总算是显露出了一丝好奇心。
顾倾城回道:“应该算是旗鼓相当。”
“那就没啥好担心的。”
郑经又一脸无所谓地回了这么一句。
这下顾倾城彻底无语了。
好吧,既然你连留之先生甚至是诸糅真
都不放在眼里,那我还担心啥?
无奈之下,他只能放弃了继续劝说郑经认真对待的念想。
事实上,他还是低估了卢勋的参与之心。
因为晚上的这场辩论,船上还有泗州的这些士子倒是沾了光,能有幸参加了刺史大
心准备的宴请。
至于郑经,就更是不必说了,作为悟道高
,他被邀上了卢刺史相陪的德王妃家的那一桌。
好戏也由此开始。
“
之,卢大
可了不得,我可是听说,等春察过后,又有望调遣回京,在朝廷内担任要职,你可得好好敬他几杯。”
德王妃倒也还算厚道,一上桌,在做了简单的引荐之后,便暗暗点醒起郑经来。
这也是卢勋作为一州刺史,也要前来拜见她的重要原因。
别看德王爷是一个不管事的闲散王爷,可他毕竟是当今天子的胞弟,还
得天子的喜欢,因此很多内幕消息,连本
都还没得知,德王府就先闻到音讯了。
就好比说卢勋的调任,连卢勋本
都只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按资历,自己该有希望再往上升一升了,而德王妃这边,却已经有了更为确切的消息。
正四品的泗州刺史,又是太正元年的探花郎,再往上升,那就必定是朝中三省六部中的要员。
因此,德王妃这是在暗暗点醒郑经,在这样的未来朝中大员面前好好表现表现,这对他未来的仕途将大为有利。
这倒是让郑经稍稍纠结了一下。
未来的部级领导?
那确实很了不得了!
换做是其他有心仕途的士子,一听到这消息,就算不当舔狗,那也得赶紧
结上一番,可郑经毕竟是有心当
臣贼子的
,因此在思索过后,还是采取了不卑不亢的态度。
该有的礼节保持,但绝不
结逢迎。
这倒是符合名士的做派。
只不过在卢勋的眼里,郑经是不是够资格当名士,还得看能不能经得起他的考验。
酒过三巡之后。
“
之,我可是听说,一会你将就
之善恶论述一番?”
看在德王妃的面子上,卢勋对于面前这位后学倒还算客气,最起码在语气上并没有轻慢他。
“回禀大
,确有此事。”
郑经的回应还是不卑不亢。
卢勋又说道:“那你可否先跟我等说说,关于
之善恶,主要有哪些说法?”
论道还没开始,刺史大
的考验就已经开始了。
在卢勋看来,这是极为有必要的,要知道,论道是一位极为严谨的事
,它有一重要前提,那就是论道者必须知识渊博,掌握了足够多的典故和主流观点,否则的话,所谓的论道就成了过家家,纯粹是
费大家的时间。
这倒是难不住郑经。
“
之善恶论,源
应该始于孔圣
,准确的出处是《论语·阳货》,子曰:‘
相近也,习相远也。’由此开始有了
之善恶之争。
“后孟圣
提出了
善之说,主要的观点是:‘
之
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与此相对,荀圣
提出了
恶之说:‘
之
恶,其善者伪也。’
“并且主张:‘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除此之外,较为有代表
的说法,当数西汉的杨雄扬子,他提出了善恶混之说,主要的观点是:‘
之
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
,修其恶则为恶
。’”
毕竟是后世研究过此课题的专业
士,郑经面对这点考验根本就用不着费什么劲,引经据典几乎是张嘴就来,几句话就把
善恶之说的主流观点给说了出来。
这就厉害了!
据卢勋所知,关于
善恶之说这一论题,是其他士子在船临近虹县时才提出来的,因此他掐指一算,郑经根本就没时间去
心准备。
可现在,郑经不仅能完整地回答他的问题,还能引经据典,将各主流观点的原文给准确地表述出来,那……
这知识储备得有多渊博?
也难怪连诸糅真
和阮留之那样的高
和名士也都对他赞赏有加!
经此一考验,卢勋算是放下了对郑经的成见,不再把他当成欺世盗名之辈,而是开始认真对待起来。
他又问道:“那你是赞成哪一种观点?”
“我啊,是哪一种都不赞成。”
郑经微笑着回道。
卢勋:“……”
哪一种都不赞成?
这又是要另立他说,立言的节奏?
他一时愣住了。
在之前跟德王妃短暂的
流过程中,他已经得知,对于道,郑经已另有说法,重新定义了道不说,还将道一分为二,分成了天之道和
之道。
不仅如此,关于道的新定义,他还接连跟诸糅真
、阮留之,以及船上的那一大帮年轻士子进行了多番论道,并且已成功折服他们。
这有可能吗?
要知道,关于道的新定义若是成立,那就是非常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