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经准备正式成为儒家之
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当然,这暂时还只是他的一厢
愿,因为据他了解,想要正式成为儒家
,首先得过一关,那就是文庙问心鼎的考验,成为万里挑一的儒者。
万里挑一,这说法还真是一点都不夸张,按照德王妃的说法,这一年到
来,全天下数万进京来接受问心鼎考验的年轻士子,最终能通过考验成为儒者的似乎也没几
。
据说,连昔年的阮留之、卢勋、德王爷都未能过关。
真有那么难?
文庙就近在咫尺,可具体的考验是什么样子,那关该怎么过,郑经却是一点概念都没有,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迟迟没有去文庙。
现在,似乎该去一趟了。
只不过在去之前,是不是该找
打听打听点
况呢?
他原本是趁机找德王爷问问的,谁知今天德王爷一来,竟然还带来了一位王公子,根本就没给他问的机会。
那还能问谁?
他想到了另一个
,那就是已来到书局正式上班的顾倾城。
谦谦君子就是谦谦君子,答应的事说到做到,今天一早,他其实就已经来书局报到了,被郑经安排在二楼的书房里研习那些道家道藏,准备开始《道德经》的新解工作。
而德王爷等
到来时,他其实就在楼上,但在没有获得郑经邀请的
况下,并没有因为楼下来客
了而下来凑热闹。
这样的
守,连郑经都
表佩服,因此在他看来,以顾倾城的才学德行,理应能通过问心鼎的考验成为儒者才对。
于是乎,他带着陈蒨文、陈蒨武上楼找顾倾城去了。
之所以还带上陈蒨武,是因为他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把辅导陈蒨武经义的事也丢给顾倾城去
。
谁说他收了陈蒨武为学生,就一定得由他亲自来教的?
以前他当教员时,在大学里,给本科生上课,很多都是由研究生来为老师代劳好吧!
更何况他现在收的还只是一相当于刚进初中的中二少年?
至于他自己,只需偶尔教教陈蒨武最为关键的道理就好了。
这就是郑经愿意正式收陈蒨武的原因之一,否则的话,哪怕他再想抱德王府的大腿,也不乐意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一个小
孩身上。
三
就这么上了楼,在书房里跟正在用功的顾倾城汇合了。
这绝对是个做学问的好学生!
看着认真在翻阅、对比着一大堆书的顾倾城,郑经忍不住感慨地想。
今早顾倾城一来,他就从道藏里翻出了很多本跟《道德经》有关的经义给了他,让他先研究,然后再开始新解《道德经》,顾倾城还真就这么沉下心去读了,哪怕楼下来客
了,也并没有影响到他。
唯有郑经带着陈蒨文陈蒨武走进来后,他才从书堆中抬起
来,跟三
打起了招呼。
从他的反应来看,他应该是知道德王爷一家来过的,但并没有因此停止研究而下楼去攀附,也幸亏他知礼而没下楼攀附,否则的话,郑经三绝公子的身份又会多一个
知道了。
这样的学生实在是太难得。
值得好好带一带!
郑经继续感慨,然后说道:“先歇会吧,研究学问也得劳逸结合。”
来自教员的关心。
事实上,是他要问顾倾城关于问心鼎问心关的事了。
“倾城兄,这文庙的问心关,你有去试过吗?”
很快他就直
主题。
只是他这一问,顾倾城脸上却露出了羞愧之意,回道:“说起来实在是惭愧。”
“怎么啦?”
“我已经去过两次了,只可惜都未能过关。”
顾倾城说出了羞愧的原因。
文庙问心鼎的问心关,对于所有的儒家之
来说,是极为神圣的存在,但凡有可能,都会去试一试的。
可问心鼎也不是谁想试就能试的,无德无才之
就算去了,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而有德有才之
去了,反应可能会有,但最终能过关成为儒者的却只有少数。
而且,问心鼎还有一个由前
总结出来的规则,那就是同一个
,一生最多只会有三次机会,三次过后,就算你德才兼备,已达到了过关的要求,问心鼎也不会再有任何反应。
而顾倾城也确实去过两次了。
第一次,是在他刚成名之时。
其实他成名还挺早的,在他刚中了秀才之时,他的诗词就已经在吴郡一带颇具名气,于是乎,自持德才兼备的他,第一次来了文庙去闯问心关,问心鼎的反应倒是有了,但关却未能过。
第二次,则是在他中举之后,前来会宁参加会试之时。
那时的他,对于自己的德才更具信心了,于是在会试之前,又去文庙试了一次。
问心鼎的反应同样还是有,但关却同样没有过。
这弄得他差点怀疑
生,结果反而影响了后来的会试发挥,让他最终名落孙山。
拥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美名,却两次都没能过问心关,成为儒者,这种事说出去实在是有些丢
,因此,若不是郑经问起来,他绝不会主动跟
去说。
否则的话,很容易被
说:你那么有才,都没能过,是不是德行有亏?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读书
,不管有没有去过文庙问心,都不会轻易跟
提起此事,原因就是如此,因为很容易被
认为,你要么无才,要么无德。
“你竟然已经去了两次?而且还都没过?”
郑经即刻就表示出了他的惊讶。
当然,他并不是认为顾倾城无才或无德,而是在他看来,像顾倾城这样的谦谦君子,绝对已算得上是德才兼备了,已满足了成为儒者的基本要求,若是连这样的
都过不了,那还有几个
符合要求?
“呵,其实也正常,据我所知,当年的留之先生还有卢勋大
也都未能过。”
顾倾城苦笑道。
为了说明问心关确实不容易过,他还举出了另外两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昔年大夏国极为有名的两大才子。
这倒是事实,当年的阮留之,若是能过问心关,就不会转投道家。
“哦,怎么会这么难过?”
郑经又虚心请教道。
顾倾城却是摇了摇
:“没有
能说得清楚,因为每一个前去尝试之
,整个过程都感觉像是在做梦似的,但梦醒之后却记不起梦中具体发生了些什么。”
在意识到郑经打算去文庙问心之后,他开始详细地说起了他所知晓的问心过程。
整个问心过程其实并不复杂。
在文庙的最中心,就是问心殿所在,问心殿是一座高达三层的环形建筑,由一间间小小的问心房所构成,问心鼎就位于问心殿的最中央。
任何
去到之后,选择一间无
的房间进
,向着问心鼎的方向跪拜,就可以进
问心过程。
当然,前提是问心鼎要对其跪拜有所反应,否则的话,就成了简单的祭拜。
而问心过程也确实像是做梦似的,梦醒之后就会对梦中所发生的彻底遗忘,祭拜之
,最终只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过。
过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