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我爷爷是洪武大帝! > 六十五 过年(3)

六十五 过年(3)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只是啥?”

见老道说话吞吞吐吐,朱元璋的眉毛已经立起来。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那老道还是慢吞吞,摇晃脑的说道,“只是这孩子吧,命里犯小!”

顿时,朱元璋眼神一凝。

“您是有见识的!”老道继续说道,“大凡是天资聪颖,与众不同或者命数极好,生下来就什么都有的,总会招眼红。总有些心坏的,想着法儿的琢磨他!”

“命犯小?”朱元璋横着眉毛琢磨半晌。

“也不是什么大事!”老道又道,“虽然是犯小,可也有贵庇护往往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不过嘛!”说到这,老道又卖关子起来,“他所犯的这些小,不是外。看他的手相和面相,往往都是身边的!”说着,对朱元璋笑笑,“老爷子,您在家里是不是挺偏心的?偏心可不成呀,偏心太多有眼红愤恨!”

“而且,您这宝贝心尖子呀,父母缘薄,虽享了世间的无双富贵,却难得几分父母之!”

闻言,朱元璋的眉越皱越,呈一个川字形。

而朱雄英则是有些吃惊,这个看起来邋遢的道,居然说得还有几分道理,几分接近。不得不说,古的这些玩意,能传承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见状,朱标在旁边不悦道,“你这道胡说什么?编排我们的家事?”

“是你爹上赶着让道爷看的!”老道撇嘴道,“道爷看相,可不是专挑好听的瞎说,那么着,和那些骗钱的秃驴有啥分别?”

“也就是遇上道爷,直言相告。若是你们去那庙里,那些骗钱的秃驴,什么嗔癫嫉妒恨,眼红气不忿全给你上来。编排你家事?你要不给足银钱,说你家闹鬼!”

朱标气极而笑,也伸出手,“来,你给我看看。算得准,重金酬谢。若是故意危言耸听,看我怎么治你!”

老道浑然不惧,不过目光落在朱标的手心上,顿时面有惊愕。

“今儿邪了?”老道喃喃自语,“太邪了!”

“咋了?”朱元璋急问。

“这你儿子?”老道问了句,又道,“你们爷仨,都是滔天的富贵命,命格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好。”

朱元璋展颜一笑,“呵呵!”

“不过嘛!”老道看了朱标几眼,“你这儿子,到中年有个坎儿。若是过去就没啥,若是过不去呀!啧啧!”

“咋?”朱元璋沉声问。

老道眯着眼睛,“怕是有命之忧!”说着,有看着朱标的手相,继续道,“而且,你命格虽好,但福报却少。有句话正落在你身上,大丈夫难免妻不贤,自不孝顺!哎,看你手相是早年丧妻,你续弦了吧?啧啧,家宅不宁呀。”

“胡扯八扯!”朱标还没怎样,朱元璋大怒,站起身抡圆了,啪的就是一个掌。

噗通一声,道跟闷葫芦一样,直接倒下,两眼翻白吐白沫,四肢抽搐。

朱元璋是开国的马上皇帝,卯足了劲一掌,寻常如何能受得了。

“父亲息怒!”朱标赶紧拦住,笑道,“和这些江湖术生什么气?”

朱元璋怒不可遏,这道说他如何他倒不觉得。可说他儿孙命中如何不好,他却半点都容不得。

“直娘贼!”朱元璋骂道,“来,一会料理了这道士,省着他糊弄旁!”

“父亲息怒!”朱标又劝道,然后不停的对朱雄英使眼神。

后者心领神会,拉着朱元璋的大手,“爷爷,带孙儿去前面看看呗,别让这些信雌黄的,坏了您老的心。”说着,又低声道,“大过年的,又是您带孙儿出来的,杀不吉利!”

朱元璋看看还在地上吐白沫的老道,恨狠的道,“今便宜你了!”

爷俩牵手远去,朱标探探老道的鼻息,随后从袖中掏出一个五两重的银锭,放在老道的身边,跟上前边的爷俩。

等他走后,那老道一骨碌从地上坐起,捂着腮帮子,吐出一血。红色的鲜血中,还带着一颗白色的牙齿。

“他娘的,道爷后槽牙都打掉了!”骂着,摸起身边的银子,“哼,亏你还有点良心,知道给道爷银子,不然道爷回去画个小,咒死你!”

~~~

有了刚才那个曲,朱元璋不但不如刚出宫时兴致勃勃,而且脸色也有些骇

一边逛一边皱眉,还紧紧的拉住朱雄英的手,好似生怕他的宝贝大孙子,丢了一般。

而且,走路的时候,不住的回看着朱标。

这一儿一孙,是他命里的宝。他快三十岁才有了嫡长子,那个年月,他一个小军,朝不保夕的,能有个儿子就是上天给他的造化。

所谓老儿子大孙子,老老太太的命根子,等有了这个嫡长孙,更是当成了眼珠子一般。

须知,当初他少年之时,家中父兄病饿而死。等他投军的时候,朱家的男丁也只剩他一。所以,他格外看重子嗣。等他基业初成,隐隐有帝王之志开始,他又格外看重伦理嫡庶。

“老杂毛!”朱元璋还骂道,“胡说八道!”

朱雄英跟着朱元璋在集市上逛游,笑道,“爷爷,算命不都那样吗?不危言耸听,怎么能让心甘愿的掏钱呢!他们的话,听听就成,当不得真!”

“他们等于是给算命的客下套,让咱们顺着他的思路走。您要是当真,可就自己糟心了!”

朱元璋一愣,随后大笑,“对,咱大孙说的对!”说着,大声道,“前那么热闹,卖什么的,过去看看!”

一行行至前海简直推都推不开。

原来几个商贩在低价卖布,摊子上都摆着雪白的松江棉布,价格却比市面上低了三成,引得周围百姓哄抢。

此时的棉布,是硬通货。

棉花引中原之后,经过数代的繁殖还有技术累计,在元末明初的时候达到了鼎盛时期。江南各地,嘉湖苏松等地,织造作坊数不胜数。各家百姓,也用纺棉贴补家用。

之所以大明是历朝历代之中,唯一一个从南打到北,收复旧河山的大一统王朝。其根基,就是因为当初朱元璋占据了天下的棉布出产区。

等大明建国之后,江南的棉布更是畅销海内外,供不应求。

大明的盛世,纺织品的盛世。

棉布不但让大明的财政军费充足,而且创造了大量的江南富商集团。并且,即便是平民小户也能从中受益。所以江南百姓的子,远比其他地方富足。

当年赋税也远比其他地方更多,以苏州为例,年赋税两百八十万石,比蒙元时期几乎是多了数倍,整个浙江行省一年的赋税也不过是一百八十万石。

嘉兴,松江,湖州等地的赋税,也比蒙元时多了一倍。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