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表
。荀贞召集里民、备寇冬月,动静很大,冯温虽不常在南平里住,但也不可能一点不闻。
他说道:“那片林地、丘陵不是我家的。荀君若想在那里艹练,尽管艹练就是。”顿了顿,说道,“前天,南平里的里长来找过俺,也是为备寇之事,想让俺出些米粮,贴补亭中。俺当时没答应,倒不是拒绝。里中出多少,那是里中出的;俺出多少,那是俺的。怎能混淆?”
荀贞搞不懂他想说什么,说道:“冯公言之有理。”
“荀君请跟俺来。”
冯温转身,径往堂外走去。
荀贞呆了呆,与陈褒对视一眼,两
跟上。在进大堂前,他们都脱了鞋子,在门
将鞋子穿上。冯温大步流星,穿过中院,走过三门,领着荀贞两
进
后院。
较之前边,后院有些脏
。右侧是猪圈、牛栏、
埘,紧挨着是厕所。
中部是厨房,厨房门开着,两个三四十岁的大婢正在里边忙活。荀贞瞥见里边有灶、釜、案等设施、厨具,并见壁上挂的有
。厨房不远处是一眼水井,井上有盖。
冯温带着他们,顺着门边的石子路,来到左边。
左边前
是片空阔的场地,细沙铺地,立有箭靶,一边摆放着两个兰锜。
兰锜,即兵器架的统称。“兰”置刀剑,“绮”为弩架。刚才荀贞在冯家正堂时,见到的那个放宝剑的架子就是兰锜。不过那个比较小,只能放一柄宝剑,而面前的这两个大很多。
兰锜和后世那种常见的兵器架子不同,它不是敞开似平放的,而是竖直的。
就拿眼前这个来说,下为方形底座,其上为一个菱形木柱,木柱上边承托方形的木板,木板竖立,分为五层,每一层上边都有托钩,总共十个。兵器就放在托钩上。如果是放置刀、剑的话,两个托钩上放一个。
其中一个兰锜上放了五柄环首刀,另外一个兰锜上挂了两支弩。
冯温指着兰锜,说道:“刀皆产自蜀中,百炼钢刀,每刀值钱三千。弩乃陈国所制,俱为佳品,每弩值钱万五千。……,荀君,你从县城中来,又是名家子弟,见多识广,俺请教你,我家中的刀、弩算不算
良?”
“陈国”,即今河南周
一带,孝明皇帝将此地封给了他的儿子陈王刘羡,是为陈国,位处颍川郡的东边,两国(郡)接壤,距离颍
只有一百多里地。
现今的陈王是刘羡的曾孙,擅长弩
,十发十中,并且能“中皆同处”,准
了得。因他好弩,所以府库中藏有数千的强弩。——但是,陈王善
,却并不代表“陈国的弩”就是好的。因为相距较远,荀贞看不清那两支弩的形制,也不能贸然提出试试,但隐隐觉得,如果真是产自陈国,估计值不了一万五千钱,他说道:“蜀刀的锋锐天下皆知,当然
良。”
他只说刀,不说弩。陈褒听出了意思,瞧了他一眼。冯温却没有听出来,回身指向前院、中院,说道:“这些刀、弩只是我家藏兵的一部分,前院所住的
婢不说,中院所住之族
亦多有佩刀。我家徒附、
婢,加上族
,本家
,四五十余
。俺想请问荀君,算不算
众?”
大户
家的庄园,有的方圆数十里,住民上千,比起他们,四五十
实在不多,但只就繁阳亭来讲,南平里整个里也才几百
,他们一个庄子顶得上小半个里了,荀贞答道:“自然算是
众。”
冯温转回身,又向前指,说道:“这是俺家的仓楼,存满时,可储粮千石,足够我庄中
吃用一年有余。俺请教荀君,算不算粮多?”
仓楼在左边的后
,挨着场地,总共有两座,三层高,墙壁上有花纹装饰,开有小窗。两座楼顶的正脊端
分别有一只孔雀,相向而立。
那孔雀昂首翘尾,栩栩如生。荀贞瞧了眼孔雀,又瞧了眼昂首直立的冯温,笑道:“算多。”
“请荀君跟俺这边来。”
冯温迈开大步,昂首挺胸,又在小
的侍从下,领着荀贞、陈褒走到院子的右边。右边有座门,关闭着,他示意小
推开。门后是一大片的菜圃,地畦齐整,设有渠道,可以浇灌。菜圃再往前,是果园,种的有梨、枣、杨梅等树。果园的外边便是庄子的围墙了。
“粮可供庄中
吃一年有余,若再加上菜、果,请问荀君,够不够两年吃用?”
“足够了。”
冯温昂着
,又指点四面围墙,说道:“俺家的围墙高三丈,费时两年,墙外并有沟渠,墙内又有望楼、角楼,请问荀君,算不算坚固?”
荀贞大概已猜出了他的意思,笑道:“坚固。”
冯温骄傲地问道:“俺有好刀、强弩,有勇士、壮
,有储粮、果菜,有高墙、
沟,请问荀君,若真有寇贼来犯,俺这庄子守得住、还是守不住?”
“守得住。”
“所以,俺并不指望亭中‘备寇’。如果亭中真有事,说不定,诸里还得靠我家援救!……,不过,虽然如此,俺不是只顾自家的
,我们冯家祖祖辈辈居住本亭,和诸里的里民也算乡
。乡里乡亲的,我家富、他们穷,帮一帮他们也是应该!积个
德。荀君你说对不对?”
荀贞的脾气真好,继续笑道:“对。”
“和去年一样,俺家出五十石米粮!”
言外之意,出了这五十石米粮后,你们就别来烦我了。
荀贞笑了一笑,说道:“我今来贵庄,不是为米粮而来。只是来通知你一下,今年艹练的地点还是在你家西边。事
已经说完,在下告辞了。”说完,不顾愕然的冯温,自招呼陈褒离去。荀贞虽和善,也是有脾气的,这等坐井观天之辈,多言无益,且等曰后慢慢收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