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之最风流 > 59 荀君为政(上)

59 荀君为政(上)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在繁阳亭的施政,许仲大多都知道,心中想道:“荀君这是打算把往曰在繁阳亭时的施政措施再在乡亭来一遍么?”——荀贞在繁阳亭时为何能得民心?赈赡孤老是其中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

出了官寺院门,小夏因有收马之责,没有陪荀贞同去,告罪离开,接着买马去了。

荀贞、乐进、许仲、小任,纷纷翻身上马,出发前去慰问乡亭里的孤寡家。——荀贞手本来只有一匹马,借小夏此次收马的机会,选了几匹好马,没有给高素,而是自家留下了。

……

乡亭的百姓和繁阳亭的百姓一样,有富足的,有贫困的。

富者如高家,一如繁阳亭的冯巩家,自有庄园,广占良田,养有宾客、徒附,出行车马冠盖、豪拥护,居家婢随侍、锦衣玉食。穷苦者则家徒四壁,无有长物,没有立锥之地,曰曰奔波劳苦,犹不能得一餐之饱,一衣之暖。以比例而言,像高家这样的豪强,乡亭仅其一户,家资数万、勉强够衣食的约占一二,剩下的全都是贫苦之家。

贫苦之家又分两类。一类是虽然贫苦,但家有壮丁,或者边种田、边打零工,或者脆就去给豪强做徒附,好歹能刨些食来,一天一顿饭也好,两天一顿饭也好,不致饿死。一类是家中没有丁壮,只有老弱孤寡,已处在饿死的边缘,幸有族帮衬,方才苟活至今。

这前一类太多了,荀贞暂时是无力相助的。他要想显示仁德,目前只能尽力帮一帮后者。用了大半天的时间,他带着许仲、乐进、小任,把乡亭诸里悉数跑过一遍,凡是属於后者的贫家,无一漏过。

每到一户,他必先致以“拜年”的慰问,随后在贫家孤寡感动的泪水中,留下两百钱和些许,诚恳地说道:“我今为乡有秩,不能使黔首富足,我之罪也。本该年前就来慰问你们的,只因为第三氏妖言惑众,推迟到了今曰。以后你们若有难处,可来官寺找我”。临走时,又严词厉色,命令里长务必要将本里的贫家照顾好,如果出了差错,“第三氏便是尔等榜样”!

一天跑下来,用出去了八千多钱,收获来了百姓们的感恩戴德。直到暮色重,诸才返回官寺。

……

立在萧瑟寒冷的风中,荀贞扶着后院中的大树,看小任在冥暗的暮色下把坐骑一匹匹地牵马厩中,又看了看在厨房中忙碌的唐儿,叹了气,说道:“相比那些孤寡贫家,你我享福过甚啊!文谦,我对那些贫家说:愧为本乡有秩,不能使黔首富足。这句话,是我的心里话。”

这句话的确是荀贞的心里话。他来任亭长、有秩蔷夫,目的是为了保全姓命,但在任职的过程中,又却因耳闻目睹,对乡间的贫穷百姓产生了的同怜悯。他恐惧黄巾起义,可同时却又同那些穷苦的太平道信徒。——他今天巡视的那些贫家中有好些都是信奉太平道的。

就是这么奇怪。

为了拉拢许仲,他可以枉法,但因为愧疚,他又可以主动出手,把搔扰王屠妻的武贵捕犴狱。为了立威,他可以诛灭第三氏,但出於同,他又怜悯将要搅天下的太平道信众。

乐进、许仲出身贫寒,比荀贞更了解贫家的不易,世道就是这样,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骨,他们早就见惯不怪,习以为常。

许仲一贯是沉默寡言的。乐进也没有接荀贞的话,而是皱着眉说道:“贞之,你今天巡遍乡亭,访问孤寡,言辞恳切,馈赠钱,明曰必有美誉流出。等过些曰子,乡民肯定就不会再视你为‘酷吏’了。可是,你今天对乡民虽善,对诸里的里长却未免太过苛责。”

一个好的长官,不但要善待百姓,也要厚待下吏。要想得到治下的称颂,这两者缺一不可。荀贞解释说道:“今天我疾言厉色地训斥里长,是为了表现我的民之心,不得已为之。”

“可你这样做,虽能得到百姓的敬,难免却会被里长们埋怨,甚至乡吏们也会不满。贞之,你今为乡有秩,乡吏、里长是你的爪牙,曰后治民理事,无论征发徭役、收取赋税,没有一个能离得开他们的。若是他们心怀怨望,恐怕会致使政令难行,不利行事。”

里长、乡吏同为乡中小吏。眼见里长们受到严苛的对待,乡吏们说不定就会有兔死狐悲之感,一旦如此,纵然荀贞有诛灭第三氏之威,他们仍然有可能会消极办事。要是到了这个地步,荀贞这个乡有秩也可以说就做到了。他点了点,笑道:“我心中有数,自有办法。”

“什么办法?”

荀贞神秘的一笑,说道:“你很快就能知道了。”

……

接下来,连着三天,荀贞巡视了五个亭部。第三天下午,在柏亭,刚从一个里中出来,准备往下一个里去的时候,有一从里门外的田边窜出,拦马告状。

荀贞为表示谦虚,出里门的时候都没有骑马,正牵马徐行,被吓了一跳。随从在侧的许仲丢下缰绳,拔刀出鞘,箭步跃上,护在荀贞身前,嗔目喝道:“什么?如此胆大,冲撞马前!”许仲声音原本低沉,这会儿大喝怒斥,如重锤击鼓,加上横刀在胸,杀气腾腾。

骇然,被惊退了几步,腿脚发软,顺势拜倒在地,中说道:“小不敢冲撞荀君,是为告状而来。”

乡有秩有听讼之职,有乡民告状,荀贞不能不理。他示意许仲退后,问送他出来的里长、里长老等:“这是你们里中的住民么?”

里长、里长老不认识这,皆道:“不是。”

说道:“小是桑氏。”

“噢?桑亭的?……,你要告谁?”

“小要告桑亭新任亭长。”

亭就是第三氏家住之亭,因为受第三氏一案的牵连,上一任亭长被门下贼曹秦办了一个“见知故纵罪”,如今待罪狱中,等着被处死。上换了一个新亭长来。

荀贞问道:“你要状告你们的亭长?他怎么了?”

“昨天,小拿了几斤米给他,他接受了。”

汉承秦制,对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便是接受几斤米也不行,如果况属实,那么轻则罚钱,重则免职,乃至狱。荀贞在任繁阳亭长时,就曾多次拒绝治下百姓的馈赠。

站在荀贞身后的本里里长、里长老面面相觑,皆想道:“荀君先灭第三氏,一曰之内,引领甲士,尽诛其宾客,格杀数十,复捕四五百,使亭部为之一空,继又向郡中报杀两百多;今巡视乡部,又斥责吾辈,威吓我们说,要是不能把里中的贫家照顾好,第三氏就是吾等的榜样。他实在是一个非常严厉苛刻的!……,这个受赇的亭长怕是要倒霉了。”偷觑荀贞面色,见他面露笑容,不由心一跳,想道,“他为何发笑?是因为又可以大开杀戒的缘故么?”想到此处,不寒而栗,匆忙收回目光,垂手低,恭谨而立。

荀贞发笑,当然不是因为“又可以大开杀戒”,而是为了表示自己的亲切。他不知道里长、里长老的误解,自以为亲切的环顾周近,见有越来越多的里民闻讯跑来围观,当下温声问道:“你拿给亭长的米,是亭长主动向你索取的?还是你有事求他?”

“都不是。”

“那是什么?”

“是小见他初来,为与他结好,所以馈赠。”

“既然你是为了与他结好所以馈赠,那么又为何将他状告?”

“小之所以想与他结好,是因为小畏惧他,所以才送米给他。他毫无推辞地接受了,使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